(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固体NaCl的称量
??????????????????B.?吸取液体药品
C.?放置一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D.?浓硫酸的稀释
2.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
A.?生石灰????????????????????????????????B.?苛性钠????????????????????????????????C.?浓硫酸????????????????????????????????D.?浓盐酸
3.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的不同
B.?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C.?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D.?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都会减小
5.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的溶液
6.如图所示,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
A.?水、硝酸铵????????????????????B.?水、烧碱????????????????????C.?稀硫酸、铁粉????????????????????D.?稀盐酸、小苏打
7.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固体A在空气中易潮解,B和C能参与光合作用,B和D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和F组成元素可能相同???????????????????????????????????B.?固体B可用于人工降雨
C.?D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D.?A~F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四类物质
二、实验探究题
8.某同学取一块表面完全锈蚀的生铁片进行了以下探究:
(1)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用一干冷的玻片置于试管口上方
________
固体中含有水
②
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呈黄色
固体中含有Fe2O3
③
收集步骤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
________
有爆鸣声
固体中含有________
④
将上面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
有黑色固体
黑色固体的主要成
分是________
(2)表达:写出步骤②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拓展:取2枚未生锈的铁钉,一枚部分浸入蒸馏水,另一枚部分浸入盐水,生锈较快的是________,铁生锈是铁和氧气和________反应的结果。
9.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1)(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
(做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猜想三:________。
(2)(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充分反应。
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②将步骤①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3)(反思拓展)
①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应________保存。
②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________。
三、推断题
10.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生命之源,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B与A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C俗称熟石灰;D是由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盐,D和A混合,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据此原理可制作“摇摇冰”;C与D混合加热反应生成A、E、F三种物质,E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电解A的实验,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
(2)B俗称________,B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C的澄清溶液通常用来检验________气体。
(4)D在农业上可用作________肥。
(5)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色。
(6)C与D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四、综合题
11.硫酸和盐酸是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因为它具有________,浓盐酸因为有________而要密封保存。
(2)写出稀硫酸与下类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镁条的反应:________。
②和碳酸钠溶液反应:________。
③和氯化钡溶液反应:________。
上述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_;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有________
(填编号);不同的酸性质差异的原因________。
(3)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________。(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氯化钠中的少量碳酸钠
(4)某实验小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在做盐酸除铁锈的试验时发现: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为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某学生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他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呈________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不一会儿,又看到溶液中有________的现象,这是因为铁钉部分溶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12.如图是五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工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彩漂液(图1)的有效成分为过氧化氢,长期存放会失效,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失效的原因________。
(2)洁厕灵(图2)含有盐酸,盐酸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_(填符号),洁厕灵与“84”消毒液(图3)混合会发生如下反应:2HCl+NaClO=X+H2O+Cl2↑,对人体造成伤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X的化学式为NaCl??
B
、将酚酞试液滴入洁厕灵中变红色
C
、洁厕灵能用于清除水垢???
D、
NaClO中氯的化合价为+1
(3)洗发水(图4)洗掉头发分泌的油脂,其原理是________(填“乳化”或“溶解”)作用。
(4)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包装中(图5),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铁粉部分变为红色(Fe2O3),取粉末少许滴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13.A、B、C均为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
A可用做照明弹,B为浅绿色溶液,C是一种含钠元素的化合物并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如图,用圆圈表示这五种物质,用“一”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请在图中标出A,B,
C三种物质或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2)请写出Fe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A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的现象________?。
14.浓硫酸是一种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1)实验室有一敞口放置的浓硫酸,其质量分数会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
(2)将10克98%的浓硫酸稀释成19.6%的稀硫酸,需加水________?克;配置过程中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为________?。
(3)将一颗生锈铁钉加入稀盐酸,开始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盐酸不宜过量是因为________(方程式表示)。
15.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1)如图甲所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①处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浓硫酸
B
水
C
引流
D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酸液飞溅
(2)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如图乙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五、计算题
16.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
(2)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A
2.
D
3.
B
4.
B
5.
A
6.
A
7.
D
二、实验探究题
8.
(1)水珠;点燃;铁;碳
(2)Fe+2HCl═FeCl2+H2↑(或Fe2O3+6HCl=2FeCl3+3H2O)
(3)盐水中;水蒸气
9.
(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2)加入足量(或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合理即可);产生白色沉淀(或产生白色浑浊);酚酞溶液(或可溶性铜盐、铁盐、镁盐溶液、石蕊溶液)(合理即可)
(3);密封;氯化钠、氯化钙(或NaCl、CaC12)
三、推断题
10.
(1)H2O;1:2
(2)生石灰;
(3)二氧化碳(或
CO2)
(4)氮
(5)蓝
(6)
四、综合题
11.
(1)吸水性;挥发性
(2)H2SO4+Mg=MgSO4+H2↑;H2SO4+Na2CO3=Na2SO4+H2O+CO2↑;H2SO4+BaCl2=BaSO4↓+2HCl;②③;①②;解离出的阴离子不同
(3)②③
(4)氧化铁;黄;Fe2O3+6HCl=2FeCl3+3H2O;气泡冒出;Fe+2HCl=FeCl2+H2↑
12.
(1)2H2O2=2H2O+O2↑
(2)Cl-;ACD
(3)乳化
(4)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13.
(1)A:Mg
?B:FeCl2
?C:Na2CO3
(2)铁与盐酸或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3)银白色固体减少至消失,固体表面出现气泡,放热。
14.
(1)减小;浓硫酸有吸水性
(2)40;量筒、烧杯、玻璃棒
(3)铁锈消失,溶液变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15.
(1)A;D
(2)B
五、计算题
16.
(1)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物质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100g-107.6g=4.4g。
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
(2)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和碳酸钙的质量分别为x,y。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z。
x=7.3g,y=10g
,z=11.1g
所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答: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3)解: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4)解: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