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挑山工
语文 · 人教版 · 四年级下
名人堂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一九四二年生于天津。“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做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等,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他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其中《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生字生词
泰山 沉甸甸 平衡
竹杖 拴着 敞开
拘束 耽误 包蕴
tài
diàn diàn
héng
zhàng
shuān
chǎng
shù
dān
yùn
课文解读
说一说,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一位挑山工虽身担重物,看似走得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此外,挑山工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课文解读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读一读,想一想:
作者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课文解读
认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试着归纳段意。
全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叙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时,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经过和他攀谈,终于解开了心中之谜。
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来激励自己。
课文解读
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思考:挑山工登山路线是什么样子的?
折尺形路线
课文解读
什么是折尺形路线?试着画一画,然后想一想: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好处:会使扁担前面的东西不碰到石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缺点:会使路程加长,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课文解读
从哪里看出挑山工走得慢却超过了游人?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相遇次数
相遇地点
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山下
挑着货物走
回马岭
坐在对面的草地上抽烟
半山的五松亭
在古松下整理挑子
想一想
这三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三次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是后来发现他又走到了我们前面,率先到达了我们相遇的地方。
读一读
找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读一读。
1、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
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2、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课文解读
他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了”
持之以恒,认定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地往前走。
课文解读
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心悦诚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味深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蕴涵的意思非常深远。
诚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
课文解读
谈谈你对挑山工所说话的理解:
挑山工几句朴素的话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而挑山工目标专一,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登,所以总是走到了游人的前头。
迁移运用
挑山工的话蕴含着哲理,挑山工的精神对我们有很深的启迪作用,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吧。
想一想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再读最后一段,思考:这幅画为什么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我”需要的是什么?
课文解读
因为“我”非常喜欢这幅画,“我”需要的是挑山工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在我的创作生涯中,有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就是与“挑山工”连在一起的。它已经注入我的骨髓,我要永远地将它保留。”—— 冯骥才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你需要挑山工的精神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吧。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