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地理10.极地地区
一、选择题
下列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B.南极地区有“白色荒漠”“风库”之称
C.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北极地区没有矿产资源。
D.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南极地区的特征与称谓搭配正确的是
A.干旱——“自然资源大仓库”
B.大风——“风库”
C.矿产丰富——“冰雪高原”
D.寒冷——“白色荒漠”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川加速融化,使得北极航道成为可能。读北极东北航道图,判断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商船在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时,有可能遇到漂浮的冰山
B.北极东北航道常年通航,有利于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
C.传统航道沟通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其咽喉有马六甲海峡和土耳其海峡
D.北极东北航道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间的航程,白令海峡位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之间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下面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B.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应大力开采
C.大量捕杀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D.各国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二、复合题
独特的自然环境。
(1)
?位置和范围:
南极地区
主要位于
以南,包括
及周边的海域
A
、B
和
C
。
北极地区
主要位于
以北,包括
大部分及其周边的
D
、E
、F
的部分地区。
(2)
自然地理环境:
\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海陆分布
陆地为主,有“
”之称
以海洋为主
年平均降水量
55
毫米,有“
”之称
100~250
毫米
年平均风速
17~18
米/秒,有“
”之称
10
米/秒
暖季
月~次年
月
6~8
月
代表动物
科学考察的宝地。
(1)
丰富的自然资源:
i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
资源、固体
资源和海洋生物,被誉为自然资源的“
”。
ii
北极地区:
、天然气、
、铁等资源丰富。
(2)
主要科学考察站:
i
目前,已有
20
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
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ii
我国已建成的极地科学考察站:北极地区:a
;南极地区:b
、c
中山站、d
和
e
泰山站。
iii
极地科考的最佳时间: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
生态环境现状:
i
南极地区: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会导致该地区的
和
遭破坏。
ii
北极地区:
滥杀海豹、
、海象等动物;
、
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导致环境污染;
等突发的重大污染事件,极大地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
(2)
生态环境保护:
i
北极地区:针对该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1991
年制定了
。
ii
南极地区: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问题,1959
年
12
月签订了
。我国于
1983
年正式加入该条约。
探究主题: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科学考察。
小明的叔叔张先生是一位南极考察站的科考人员。他向小明描述说,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寒冷、最干燥、纬度最高却也是最纯净、最遥远、最原生态的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听了叔叔的介绍,小明对南极地区产生了好奇,决定探究这块神秘的土地。
(1)
张先生说:“南极的暴风雪几乎没有征兆,说来就来。而且风速大,最大风速有
100
米/秒。中山站历史极低温度是零下
45.7℃。南极年平均降水量仅为
55
毫米。队员非常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开裂的现象。从以上现象说明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2)
南极极昼时即使是防晒设备全副武装,皮肤也会被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灼伤成酱色;而极夜带来的则是无边的寒冷与黑夜。这些极端条件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请找出,除了中山站,还有哪几个考察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并分析原因。
(3)
到极地科考的时间选择在气候条件相对温暖的季节。小明同学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同样在极地建考察站,为什么我国北极科考站的建站时间选择在
7
月,南极科考站的建站时间却都选择在
2
月?
(4)
张先生介绍说,泰山站从外形来看,圆环形外表,蝶形结构和架空设计,寓意为中国灯笼。小明产生疑问,泰山站主楼建筑为什么架空离地设计?
(5)
张先生说,考察队员们都要把用完的瓶子、罐头盒装进袋子封好。有时甚至把粪便也要装入塑料袋,带回站上处理。有些垃圾还要带回本国处理,不能随便扔掉或烧掉。南极考察队员为什么这样做呢?
如图为某大洲略图,读图回答下面的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大洋洲
B.乙为印度洋
C.丙为长城站
D.丁为泰山站
(2)
该大洲比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低,其原因是
①该大洲极夜时间比北极地区长一个多月
②该大洲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更强烈,吸收的热量更少
③该大洲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更高
④该大洲的地势比北极地区更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去南极地区旅游是很多人的梦想。读某旅行社“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完成下列两小题。
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
1、登陆衣物用具全部吸尘
2、必须穿船上统一的鞋子登陆
3、登陆前先对鞋子进行消毒
4、不可踩踏植物,南极植物稀少且生长缓慢,极其珍稀宝贵
5、除了足迹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
?
(1)
前往南极地区旅游的最佳时间是
A.3
月~5
月
B.6
月~8
月
C.9
月~11
月
D.12
月~次年
2
月
(2)
“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你看我像不像身穿白衬衣、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这里的“我”是图中的
A.
B.
C.
D.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
年
2
月
7
日,我国在南极大陆上举行了第五个考察站(恩克斯堡)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仪式。
材料二:两极地区图。
(1)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
(填“大”或“小”)的大洋。
(2)
北极地区的主要居民因纽特人是
人种,南极地区四个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南极地区代表性的动物是
。
(3)
同样是极地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其主要原因是
A.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B.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
C.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D.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
(4)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考站一般都选择在
2
月份,简述理由。(至少回答一点)
(5)
由于全球变暖,北极海域冰层减少,严重影响北极地区生态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注意哪些事情缓解这种情况?(至少回答一点)
读南极地区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第
35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于
2018
年
11
月
2
日从上海出发,2019
年
3
月
12
日返回上海,完成考察任务。
材料二
南极地区简图,南极地区气温曲线图。
(1)
这次科考任务之一是为我国
2018
年选址奠基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164°E,75°S)运送部分建站物资。罗斯海新站的半球位置是
半球,南半球。
(2)
若科考船经中山站,再驶往罗斯海新站,行驶路线如图所示,其中,由①地到②地的航行方向为
。
(3)
每年
12
月到次年
2
月,是相对适宜在南极科学考察和建设考察站的时间,结合图和所学知识说明原因。(答出
2
点即可)
(4)
南极科学考察站的房屋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
1—2
米,如图所示,这样设计是为了
A.防寒、保暖
B.防御动物侵袭
C.防积雪融水进入
D.防大风,防积雪掩埋
(5)
自
1985
年开始,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了
35
次科学考察,每次考察都要克服冰障、大风、极寒等困难,你认为进行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是什么?(答出
1
点即可)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风库”“白色荒漠”的别称。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等,北极地区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等。南极地区代表动物企鹅,北极地区代表动物北极熊。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特征及对其称谓。干旱对应“白色荒漠”;大风对应“风库”;矿产丰富对应“自然资源大仓库”;寒冷对应“冰雪高原”。
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北极地区。北极地区的东北航道因为纬度高,结冰期长,所以不能常年通航;传统航道的重要枢纽有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土运河、马六甲海峡,没有土耳其海峡;东北航道沟通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白令海峡位于俄罗斯与美国之间。
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保护。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地区,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大量移民、大力开采矿产资源、大量捕杀鲸鱼等行为都是对南极地区环境的破坏。
二、复合题
5.
【答案】
(1)
南极圈;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极圈;北冰洋;欧洲;亚洲;北美洲
(2)
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11;3;企鹅;北极熊
6.
【答案】
(1)
i
矿产;淡水;大仓库
ii
石油;煤
(2)
i
150
ii
黄河站;长城站;昆仑站
iii
6—8
月;11
月—次年
3
月
7.
【答案】
(1)
i
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
ii
海狮;石油;天然气;石油泄漏
(2)
i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ii
《南极条约》
8.
【答案】
(1)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严寒、干燥、烈风,自然环境恶劣。
(2)
昆仑站和泰山站也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它们位于南极圈以内。
(3)
每年
6~8
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且为极昼时期,是到北极建科考站的最佳时期;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南极地区每年的
11
月~次年
3
月是暖季和极昼时期,是到南极建科考站的最好时期。
(4)
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
8
至
10
级大风,主体建筑架空离地,避免了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5)
有利于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
9.
【答案】
(1)
B
(2)
C
【解析】
(1)
读图明确各地理事物的准确位置:甲为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南美洲,乙为印度洋,丙为泰山站,丁为长城站。
(2)
对比分析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气温差异的原因:南极洲与北极地区同处于高纬度地区,但南极洲为陆地,北极地区为海洋,南极洲气温更低;南极洲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更强烈,吸收的热量更少;南极洲地势比北极地区更高,气温更低。
10.
【答案】
(1)
D
(2)
C
【解析】
(1)
本题组考查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前往南极地区旅游的最佳时间为北半球的冬季,也就是
12
月~次年
2
月。
(2)
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图中动物大象、狮子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地区,北极熊是北极的象征。
11.
【答案】
(1)
小
(2)
黄色;长城站;企鹅
(3)
D
(4)
有极昼现象;气温相对较高;外围结冰少。
(5)
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等。
【解析】
(1)
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大洋。
(2)
北极地区的主要居民因纽特人是黄色人种。南极地区四个科考站中,长城站不在南极圈以内,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南极地区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
(3)
南极地区是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北极地区是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地区,都位于高纬度地区;南极地区自然环境远比北极地区恶劣,所以无定居人口,而不是无定居人口导致的气温低;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地势比北极地区高,是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的原因之一。
(4)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考站一般都选择在
2
月份,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
(5)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绿色出行、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
12.
【答案】
(1)
西
(2)
自西向东
(3)
每年
12
月到次年
2
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有极昼现象。
(4)
D
(5)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南极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等。
【解析】
(1)
罗斯海新站的经度是
164°E,在东西半球分界线
160°E
以东,属于西半球。
(2)
从图中看,①地、②地在同一条纬线上,由①地到②地的航行方向为顺时针,和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一致。
(3)
每年
12
月到次年
2
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现象。
(4)
南极科学考察站的房屋下面为立柱,目的是防大风,防积雪掩埋。
(5)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南极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和煤田、丰富的海洋生物(特别是南极磷虾)和油气资源、地球上
72%
以上的天然淡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