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第二课 蚕宝宝在长大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蚕宝宝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知道蚕作茧前要蜕皮四次,每蜕一次皮,蚕就会长大很多。知道从幼虫期到蛹要蜕皮五次,蚕的一生总共要蜕皮六次:蚁蚕→二龄蚕→三龄蚕→四龄蚕→五龄蚕→蛹→蛾。
知道桑叶是更适合蚕的食物,蚕能够吐丝与吃桑叶有关。知道蚕宝宝的饲养和护理方法:喂新鲜桑叶,刚蜕皮的蚕只能吃嫩桑叶;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房间”的清洁;保持通风,杜绝蚕与杀虫剂接触;病蚕要及时隔离。
2.科学探究
能坚持长期的细致观察,设计表格,记录养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能在不伤害蚕宝宝的前提下,设计一些可行的小实验来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
3.科学态度、STSE
在养蚕的过程中,爱护蚕宝宝,照顾好蚕宝宝,从而形成关爱动物,关爱小生命的意识。
坚持长期观察,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养蚕心得。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蚕宝宝、放大镜、温度计、新鲜桑叶、纸盒、尺子、其他养蚕器具、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蚕、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引入:蚕宝宝出生了,怎样才能把它们养得又大又壮?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关注蚕宝宝的成长吧!
(二)新课学习
1. 观察蚕的生长与变化
(1)提问:蚕宝宝出生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大家发现蚕宝宝有哪些变化?
(2)现场分组再次观察:学生用尺子和放大镜辅助观察,并记录。
(3)班级交流:
a. 说一说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b. 说一说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以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
c. 说一说你的其他新发现。
(4)问题探讨:班级交流养蚕的发现和心得,提出遇到的问题大家探讨。
(5)列举示例:分别展示“第3小组养蚕中的发现和问题”
发现:
a. 蚕的前面有6只小脚,隔了几截后有8只大脚,身体分成好多截。
b. 蚕总是不停地在吃桑叶,当它不吃的时候,就要蜕皮了。
c. 蚕的粪便是黑色的,很像五角星形。
d. 蜕下的皮卷成了很小的卷。
问题:
a. 蚕有耳朵吗?它能听到声音吗?
b. 蚕一共蜕几次皮?
c. 蚕只吃桑叶吗?
(6)针对蚕的饲养与护理进行小结:喂新鲜桑叶,刚蜕皮的蚕只能吃嫩桑叶;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房间”的清洁;保持通风,杜绝蚕与杀虫剂接触;病蚕要及时隔离。
(7)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在不伤害蚕宝宝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饲养过程中针对自己的问题做一些小实验。你打算针对哪些问题做小实验呢?(例如:蚕只吃桑叶吗?蚕宝宝要蜕几次皮?)
2. 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
(1)提出问题:蚕吃莴苣叶吗?如果吃,桑叶和莴苣叶,哪种更适合蚕宝宝?
(2)介绍材料:新鲜莴苣叶和新鲜桑叶
(3)设计实验:分组设计实验,然后班级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4)课后实验并观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3. 观察蚕宝宝换“新衣”
(1)观看录像:观察蚕宝宝“蜕皮”的录像,提问:它们这是怎么了?
(2)小结:这是蚕宝宝在“蜕皮”,是蚕重要的生长变化现象。
(3)课件展示教材P15蚕宝宝蜕皮过程的四幅图片,比较蜕皮前后蚕宝宝的变化。
(4)任务布置:
a. 仔细观察蚕宝宝每次蜕皮前后的活动、模样变化,把它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b. 把观察结果记录在养蚕日记上,并统计蚕作茧前要蜕几次皮。
(三)整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