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微澜”导写

文档属性

名称 命题作文“微澜”导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1-05 10:0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命题作文“微澜”导写一
  【文题】
  微澜,春水吹皱,映照彩虹,奏响流水欢歌;微澜,尺水兴波,积蓄波折,酿成逆水坎坷。微澜,风行水上;微澜,荡漾心中。
  请以“微澜”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微”,微小、细微;“澜”,波浪;“微澜”,微小的波浪。如果将这一本义(也是实指义)延展、引申开来,“微澜”也可虚指,比如生活中微小的改变、人生中微小的曲折、内心处微小的感动……题目旨在引领我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确,在我们平凡的生活和淡定的人生中,没有那么多惊涛骇浪、波澜壮阔,更多的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然而恰恰是这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给我们最多的感动,让我们的生活平凡却不平庸,每一个脚印里都盛开着让人心旌摇曳的花朵。
【考场作文】
微澜
  好莱坞的电影大师总结出一条好电影的定律——五分钟有一个高潮,即每隔五分钟电影就该有个小波澜。人生这台大戏,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没有波澜,人生只会是一潭死水。当然,滔天巨浪虽然惊心动魄,但毕竟可怕,弄不好会船翻人亡。所以,我还是喜欢那微澜,我觉得人生因它而变得美丽。
  在中国古代那些君子眼中,最好的朋友是“诤友”。何谓诤友?就是能够直言指出对方过失的朋友。因此诤友大多不被喜欢,毕竟没有人愿意被他人当面指责。他们之间的友情会不断地出现一个个小小的波澜。对某人来说,可能就因为自己的“诤”而被朋友误解了,冷落了。但当对方慢慢体会到朋友是在帮助自己、警戒自己时,便感到很惭愧,自然他们之间的友谊会变得更为牢固。可见,友情航道上的微澜,使友情之旅更加精彩。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说说唐太宗与魏征。这对君臣之间可谓“微澜”不断,有多少次,唐太宗被魏征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立马杀了他。但事过之后,唐太宗便懂得了魏征对自己的赤胆忠心,将他视为自己的一面镜子。
  比尔·盖茨与投资大师巴菲特间的故事也令人回味。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谁也不愿意搭理对方。盖茨认为巴菲特不过是个炒股的赢家,而巴菲特认为盖茨只是一个毛头小子,两人之间的微澜直到他俩在一个小咖啡馆的偶然相遇才平息。他们发现彼此原来惊人的相似,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不久便成了挚友。后来,巴菲特感慨道:如果不是当初的小波澜,他们不会如此亲近,他也不会那么相信盖茨,把自己大部分资产交给盖茨去经营慈善事业。友谊的道路上充满微澜,而结局是如此美丽。
  生活真的耐人寻味。往往是那些与老师有过矛盾的学生,最懂得尊敬老师;往往是那些与父母有过不快的孩子,最懂得孝顺;往往是那些经常拌拌嘴的夫妻,最终可以白头偕老……
  人生,因微澜而精彩!
  评点: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人生因微澜而变得美丽。接着举出古代的诤友、唐太宗和魏征、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等例子来证明观点,亦理亦情,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然后用一个排比句“往往是那些与老师有过矛盾的学生……”进一步拓展文章内容。最后回点命题,呼应开篇,使全文浑然一体。
美中不足的是选材面略窄——作者说的其实都是关于友谊方面的波折,如果换一个言及其他方面的例子,可能更切合“人生,因微澜而精彩”的观点。
微澜
  这几天,农历二月里,油菜才到膝盖的时候,虽然比不了灿烂的阳春三月,但走到郊外,也别有一番风味。
  在一片广袤的芦苇荡里走上一圈,和煦的风轻柔地拂过脸庞——真舒服啊。风是如此自由,他东走西逛,一会儿到了芦苇荡。这芦苇经过一个季节的洗礼,只剩下干枯的杆,在风的吹动下左摇右摆,却没有一点生气。
  风无趣地来到水面,水面荡起层层微澜,又一层层地泛滥开去,绵绵不绝。像丝滑的绸带上下舞动,却更轻;像不断前进的车轮,却又更和谐。一波未平,一澜又起。粼粼的波在金色的阳光下放射出异样的光彩。我的眼迷糊了,我仿佛看见美人鱼身着五色彩衣在水面上跳跃,但毫无声响,一切是那么祥和宁静。那叠叠波澜此起彼落,来有影却去无踪,似乎流进了一个不着边际的深渊。
  这被春风吹皱的一弘清水,不激进但有波折,不突兀但跳跃,本身无色却溢彩流光。她是水,有水的灵动,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她又是风,有风的机警,忽起忽落,忽隐忽现。她以新的形式绽放自己的光彩。她是深沉的智者,胸中有万丈丘壑,却不炫耀,而是积蓄着力量,静静地绽放。她是乐观的战士,从不放弃任何一次表现的机会,但又能适可而止,从不张扬。
  在微澜轻荡的水边,想起了远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但翻天覆地、摧枯拉朽的力量令人畏惧。面对欲吞噬一切的景象,欣赏美的兴致也会荡然无存。然而,水平如镜的湖面,就像一潭死水,也毫无生机可言。只有微波荡漾的水景,最是令人心怡。没有噬人的气势,也不失水的灵气。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不喜好大起大落,这样的人生过于沉重;我也不喜好平平庸庸,这样的生活毫无意义;我喜好的人生,正如眼前的微澜一样,宁静却不平静……
  忽然有一野鸭飞起,掠过那层层微澜,又将我的思绪拉回到这片广袤无垠、水天相接的天堂。我想,野鸭的心情应该和我一样吧,一样被这般风景所吸引,一样对微澜动了情。否则,它怎么总是纠缠着微澜起起伏伏而不愿离去呢?
  评点:
  与前面一篇作文虚写“微澜”不同,本文是由实到虚、以实为主的感悟类散文。
  作者在文中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自身描写的功底,并善于展开联想(如“在微澜轻荡的水边,想起了远方波涛汹涌的大海……”)与想象(如“我仿佛看见美人鱼身着五色彩衣在水面上跳跃,但毫无声响,一切是那么祥和宁静”),由此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我喜好的人生,正如眼前的微澜一样,宁静却不平静”的主旨,读来不乏韵味。
  【拓展演练】
  请以“独自面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
本题题眼在于“独自”,其中“独”指一个人,“自”含有依靠自己能力之类的意思。具体作文时,可有以下几种思考角度:一、正向立意,谈培养独立自主克服困难、应对人生风雨的能力;二、反向立意,阐释有些难题不该“独自面对”,而要合理借助“外力”或发挥集体的力量予以攻克;三、新异立意,抓住题目中的“独”字做文章,提倡在缺乏监管、无人注意的情况下一定要慎“独”与自律。
命题作文“微澜”导写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澜,春水吹皱,映照彩虹,奏响流水欢歌;微澜,尺水兴波,积蓄波折,酿成逆水坎坷。微澜,风行水止;微澜,荡漾心中。
  请以“微澜”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微,微小;澜,波浪。微澜,指微小的波浪。这样的文题,考生审题时应“化实为虚”,取其比喻义。微澜,可指生活中微小的冲突,人生中微小的曲折,心灵中微小的感动……文章旨在引导考生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矛盾冲突的精彩画面,个人成长过程中戏剧性故事,调用文学手段,加以记叙和描写,加以虚构和想象,让其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或加以阐释和议论,加以演绎和归纳,使其道理鲜明而生动,让读者受到教育和启迪。
  
微澜
沉重的积雪压得长沙城呻吟着,颤抖着,而空中的白雪团还在不停地狂舞。
我在雪中,疲惫不堪。候车室的座位都已让给了老人,坐在冰凉的地上打一夜盹丝毫不能解乏,自己的干粮早已吃完,政府的救济粮也是时断时续。大雪封路第一天起我便赶到这里,如今我连日期都忘了,只有黑色的等待……
唯有雪,不知疲倦地下。
我身上冰冷,可心里却燥热难受,我托同伴看管行李,自己出去走走,雪太大,车不会驶来,守着也是白守。
街上的地湿透了,路边的树枝弯曲欲折,一如我此刻的心。
对面走来祖孙俩,相扶相持,相依相偎,那把红绸伞,似能映出盎然春意。
我忍不住目迎着他们,虽然,此刻脏乱不堪,疲惫憔悴的我在他们眼里不亚于乞丐,我知道。
“唉!”我情不自禁地一声叹息!
但是,不知为什么,他们竟向我走来,我已躲避不及。“孩子,到我们家去吧,家里午饭刚好,吃口热饭暖暖身。”只听老婆婆慈祥地说。我一惊,浑身一颤,似有电过,又似心中刚刚扬起一阵微澜。“这……”我刚要谢绝,小男孩拉起我的臂膀就走,老婆婆也满脸笑容地把伞打到我头上。
这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家啊!感受着这里的温馨,闻着久违的饭菜香,我忍了多时的泪水终于落了下来。
这阵暖意,拂过我的心海,吹化冻雪积冰,激起一阵阵微澜,这是春天般的微澜!
我埋着头,浑身颤抖,这家人都停下箸,温和的目光洒在我身上,一如和煦的阳光。“孩子,真苦了你了,赶不回去就在这里过年吧,我们是一家人。”我听了,更是泪流不止。我一个浑身有掸不尽灰的泥瓦工,何德何能,享受这份真情?
下午,回站取物时,我正遇见一位残疾老人和他的女儿在临时帐篷里为旅客烙饼,同伴脸上尽是感激。
我看着,心中又是一阵微波漾过。我进去借了一把扫帚,我在帐篷前扫出一条路来,不光为这对好心的父女。
我扫着,女儿扶着残疾老人往回走,众多的旅客鸦雀无声地望着,静静地倾听扫帚有节奏地扫雪声,呆呆地望着雪尘扬起,又落下。我再次涌起一股暖流,我想,我的小小举动,也会在别人心中激起阵阵微澜。
这就够了。爱的微澜激起,又得到传递,尽管微小,却像春风那样,让人间充满温暖,尽管我们被困守在小小的车站里。
评点:
文章以2008年春节前南方那场雪为背景,生动地描写了“我”被羁留在车站里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特别是老婆婆和小男孩给我温馨的爱,一位残疾老人和他的女儿为旅客烙饼,激起我内心的阵阵微澜,又使我把这份爱传递需要我帮助的人。这些好心人不曾留下姓名,但在严寒的风雪中却让每个旅客的心中都激起了爱的微澜,展示了春的温暖……掩卷遐思,在读者心中又激起阵阵微澜,久久不能平静。
微澜
乡里要打一口井。乡长找到村书记,“找人给乡里打口井,行吗?”“这有什么问题,人两天内给你找来。可是乡里为什么要打井?”乡长不语,拍拍村书记的肩走了,书记的心里泛起了困惑不解的微澜。
书记急匆匆地赶到王成家,扑了空,他便站在门口等,等到夕阳西下时,王成回来了,身上背着辘轳,身后跟着他的女人——他刚打完井。书记迎了上去:“乡里要打一口井,明天动土吧?乡里不会亏待你的。”王成的嘴巴动了动,又转头望望女人,开了口:“乡里有自来水为什么要打井?这事我得跟我女人商量。”一直静默不言的女人插了话:“打,乡里的井当然打,还要打好。”
于是,事情定下了,一股波澜却漾开了。
第二天,王成扛着辘轳,跟着的女人拎着铁桶,找到了乡长。“打哪?”乡长随手指了指屋前一块空地,“就打那。”
王成开始挖起了土,一铲接着一铲,女人便一桶一桶地装土,倒土。挖好了坑,王成架上了辘轳。“这井是乡里的井,一定挖好。”女人打破了沉默。“嗯,一定要挖好,这是乡里的。”男人挖得更卖力了,女人在上面把辘轳摇得吱嘎吱嘎响。
一天过去了,男人铲了不知多少铲土,女人也提了不知多少桶土,可是井里一滴水也没有溢出。“明天接着干,挖深一点,一定要挖出水。”女人收拾着工具,坚定地对男人说,男人点点头。
第三天,男人挖土的时候,乡长来了,“王成,上来,别挖了,有事跟你说。”王成从土坑里爬出来,拍着身上的黄土。井你别挖了,这是工钱,你们可以收工了。”两人沉默着,有些疑惑又有些失落,心中的微澜沿着他们回家的路荡漾着。
  打了乡里的井后,天气渐冷,王成便收了工具与女人准备过冬。可在他俩心中仍琢磨着未完工的井。
冬日的一天,王成在屋里烤着火,看着墙上挂着的辘轳有些失神。忽然,敲门声响了,女人开了门,“县纪委的,王成在家吧?”王成站起身,答道:“我就是。”“乡里的井是你打的?乡长给了你多少钱?”“三百元。”纪检同志欲走,关门前又说了一句:“乡长报账时说的是三千。”
王成找来了砍刀,一个箭步上前,向墙上的辘轳砍去。“要是我没有为乡里打井,乡长就不会有事了,是我害了乡长。”女人拦不住他,蹲在火炉旁,沉默了。
从此,王成不再打井了。别人问他,他只是说:“井里漾出的那股微澜,会害人。”
评点: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有极深厚的生活基础。笔者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活故事,写了老实憨厚的农民王成夫妻为乡里打水井的故事。他们一心要把乡里这口井打好,但他们不明白水井未打好,乡长却叫他们停工,在他们心中摇荡阵阵微澜。后县纪检同志到他家了解情况,告诉他乡长贪污了打井工程款,可他却拿起刀去砍辘轳,他“明白”了是他打井害了乡长,在其心中又激起了更大的波澜。王成被刻画得越加憨厚愚昧,越发显示乡长的狡黠与丑恶,小说的主题越彰显深刻。笔者用冷隽的笔调,幽默地嘲讽社会的某些腐败现象,使作品产生了超乎寻常的感人的艺术力量。小说中还多处心里描写,生动地刻画王成夫妻为乡里打井的虔诚态度,为悲剧的结尾作了有力的反衬。
微澜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是大自然赠予人间的微澜,是优雅而又从容的美妙图画。人世里也有一片微澜,它存在于人们的心里,当心灵的清风吹来时,微澜就在心底轻轻地荡漾开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闪动在王维心底的微澜。然而,现实却又不容许他决然出世,借着从容淡泊的清风,王维的心底涌出了一道微澜,驾着它,诗人竟能处于出世与入世之间自在徜徉。中国古代有所成就的知识分子应当都有一片心的微澜吧?否则,在仕途失意时,在宦游异乡时,在告别亲友时,他们又何以排遣心中的苦闷呢?微澜,是心灵维持平和时的摆动,它让我们免受外界撞击的伤害,它让人从容淡定、处变不惊。
微澜,不过是一阵轻微的震动,然而它却延绵不绝,积蓄力量,最终可能达到翻江倒海的变化。二战的集中营里,犹太小女孩在被杀前的笑容只是一道微澜。然而它却融化了刽子手冰冷麻木的心,甚至在几十年后仍深深触动着无数热爱和平的人;《汤姆叔叔的小屋》是斯托夫人用心勾画出的微澜,然而它却震惊了美国南北,最终推动了黑奴的解放;清朝末年,“变法图强”的口号在他人看来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扬起的一道微澜,然而它却在随后的百年里形成滔天巨浪,它是一道划破天际的闪电,指引着华夏儿女建立了一个新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
微澜,它不是惊涛骇浪,不是电闪雷鸣,却比它们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只因为它是由一颗颗充满梦想与希望的永不枯竭的心灵造就的,古语云:“柔能克刚”,是否就是在赞美看似柔弱的微澜呢?
让心荡起一片微澜其实并不困难,因为我们可能无力改变外物,但却能自由地调配心灵,当我们送给灾难中的人们一个温馨的笑容时,当我们给路旁的乞讨者留下一枚硬币时,我们已在心底荡起了一阵善意的微澜;当我们给母亲递上一杯热茶时,当我们给父亲一句体贴的话时,我们已在心底荡起了一阵亲情与感恩的微澜;当我们面对不义之事挺身而出时,我们的心底有一阵正义的微澜,当我们为祖国的荣誉充满自豪时,我们的心底有一阵爱国的微澜。
微澜,别看其小,却是人心灵真情的流淌,她能展示美,她能温暖整个世界。微澜,它有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它能触发惊天的水波,它能荡涤世界的污泥浊水。
评点:
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以议论抒情的笔调,从王维心底的微澜写到社会变革缘起生活中的微澜,并提出要每个人荡起心底善意的微澜,营造美好的世界。视角独特,分析深刻。微澜是文人雅士“从容淡泊的清风”“是心灵维持平和时的摆动”“它不是惊涛骇浪,不是电闪雷鸣,却比它们拥有更强大的力量。”这些富有哲理的议论,富有启迪性的语句,文中比比皆是,增强了文章的思辨力量,体现文章语言魅力。
命题作文“微澜”导写三
【文题】
微澜,春水吹皱,映照彩虹,奏响流水欢歌;微澜,尺水兴波,积蓄波折,酿成逆水坎坷。微澜,风行水上;微澜,荡漾心中……
请以“微澜”为题写一篇文章。主题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文题的提示语层次清晰,富有诗意。提示语中的两个句子,第一句从正反两面立意,第二句重在启示、引导。“微澜,春水吹皱,映照彩虹,奏响流水欢歌”是说社会、人生和生活中的“微澜”具有美好特质,给人彩虹与欢歌般的美妙感觉,令人滋生出美好的联想;“微澜,尺水兴波,积蓄波折,酿成逆水坎坷”则从反面告诉我们,社会、人生和生活中的“波澜”具有悲的特质,小的“波澜”常常酝酿大的坎坷,但悲是可以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和情境下,这种“波澜”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第二句“风行水上”引发人想象“微澜”悄然兴起的缘由,让人产生更多比喻性的联想;“荡漾心中”是说对我们的心灵带有一种微妙的震动:一声鸟鸣,一片落叶,一段音乐,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句悄悄话都可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这是一个隐喻性的题目,内涵十分丰富。我们常常说“实题虚写”,面对这个题目,就要由具象的波澜联想到抽象意义上的“波澜”,生发到社会、人生、情感层面上构思成文。
【考场作文】
微澜
喜爱那在初春展露笑颜的点点梅花。它不是蜂飞蝶舞百花争艳的荣耀,而是从寒梅的冰肌玉骨中贪睡而来,“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那细小的花朵,“故作小红桃杏色”,那一派矜持的天真,总能引起赏花人心中长久荡漾的微澜。疲惫的人需要的或许不是醉酒之中对牡丹华丽的惊叹,而是这种自然赋予的深藏在心底的微澜,来轻松抖去满身的倦怠,因为这种轻盈含蓄的美感,总教人流连忘返。
喜爱《诗经》里在那片湖光山色中辗转反侧的追求者。微霜中,蒹葭的晚香迷离了在水一方的伊人的容颜,那个隔着“道阻且长”的水路的窥探者,倘若直抒胸臆,大胆表白,或许可以给人以激情之感,却失去了那撩人心弦的微澜。“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个窥探者的辗转,内心的进退反侧,源源不断地触动着一个民族由古至今心底抹不去的微澜。文学的微澜,沁透着先民那份天真含蓄的民风,总叫人难以忘怀。
喜爱历史上的那次不朽的“蓦然回首”,在那条“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的通衢上,美女如云,乐声盈耳,吸引了无数富贵子弟的驻足叹赏。热火朝天的人群,个个喜形于色,心中波涛汹涌。然而,却有那个气质美如兰的奇女子,收起“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的热情和轻佻,在灯火阑珊处,浅笑无痕。或许是某种机缘的注定,这种冷玉式的美,激起了一个才华馥比仙的诗人心中的微澜,造就了那定格千古寻觅的蓦然回首。是人性的含蓄温婉之美,让人文的微澜摄人心魄,照人眉睫。
微澜之美,在于内敛,在于矜持。人生的轰轰烈烈或许让人沉迷和心醉,然而少了那份在微澜中咀嚼和思索的情感,少了那份含蓄天真的人性之美,少了那份精神诗意栖居的留白,又有谁人能妄自论断自己的无怨无悔,不枉此生?
总有一些唯美的场景、一些记忆中的人和事,能够激起心中长久而抹不平的微澜,令人回味无穷。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短短的话语,无须表白,无须多言,却让人沉静其中,久久不忘,冷吟不尽。
微澜之美,道是无情却有情;微澜之美,任是无情也动人。
评点:
本文选用三首古诗词(分别是苏轼的《红梅》、《诗经·蒹葭》、辛弃疾的《青玉案》)作为素材,在巧妙引用中演绎对它们的独到感悟和理解,诗意地揭示了诗人、读者以至我们整个民族从古到今温婉含蓄、内敛矜持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心态。文章处处紧扣“微澜”,着重展示一个方面的隐喻意义,主题十分集中而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