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7 13:3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20-202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了解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和治国举措,以及“贞观之治”的出现。
2.通过阅读教材第二目内容,知道武则天的治国举措以及影响。
3.通过阅读教材第三目内容,了解唐玄宗的治国举措以及“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
4.通过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举措共同之处,认识唐朝前期的政策与唐朝走向强盛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隋炀帝陵
炀帝陵
(唐)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唐朝的建立——唐高祖
“贞观之治”——唐太宗
贞观遗风——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唐玄宗




学习目录
背景: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人民无法忍无可忍,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建立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城:长安
一、唐朝的建立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少年从军,后晋封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626年即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公元649年因病驾崩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玄武门之变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3.唐太宗的治国效果
材料一:……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 朕 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材料三:“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旧唐书·魏征列传》
材料四: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资治通鉴·唐纪》
以文治国的总方针
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虚心纳谏
重视人才
1、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吸取隋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
杜如晦
二、“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治国举措
三省六部制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
鉴于《武德律》已不能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唐太宗李世民刚一即位,便命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在《武德律》的基础上修订新的法典,经前后10年的时间,于贞观十一年完成,颁行天下,称为《贞观律》,全篇共十二篇,500条。
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在唐高宗在位的永徽年间,高宗让长孙无忌等人修订完成了《永徽律》十二篇,基本上是唐太宗时期《贞观律》的翻版,长孙无忌等人又对《永徽律》做了细致的注释,律的每一条都有详细的解说,还自设问题来解答。
《唐律疏议》
登科后
[ 唐 ]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公元796年(唐贞元十二年),年届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登科后》。
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太宗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
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二、“贞观之治”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
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690年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三、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
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作用: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量达98.9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
武则天的无字碑
假如让你撰写无字碑的碑文,你打算写些什么?
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宋庆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毛泽东:武则天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就是了不起。
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评价方法:看她是否在历史上对社会起了推动作用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712年至756年在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前期注意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终年78岁。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整顿吏治,裁减冗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三、“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的表现
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国库充盈
民众生活安定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高祖
开国奠基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
开元盛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经济
用人
皇帝
内容
项目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形成局面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劳役负担政治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思考三位皇帝的治国策越有哪些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以及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带来的启示
如用人上:唐太宗和唐玄宗重用贤能,注重对官吏的考核;武则天则表现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其中体现出来的治国之道是要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与考核。如经济上:三位皇帝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着力发展经济。其中体现出来的治国之道是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使民富足。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唐朝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
共同点:
改革内政、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度等……
原因:
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等……
启示:
1)重视维护国家统一;2)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3)要善于用人等……
课堂总结
一个朝代·四位皇帝·两个盛世
建立唐朝
公元(618年)
唐高祖
(李渊)
武则天
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唐玄宗
开元
盛世
唐朝:
618年,长安
唐朝
建立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治国措施
贞观之治
治国措施
开元盛世



武则天时期


唐朝历史之最重要的特征是繁荣与开放,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虽然政局经历变动但各项制度与政策基本延续下来,开创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