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知道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知道拉丁美洲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通过搜集和阅读有关亚非拉国家独立和维权斗争史实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书资料以及网上搜寻、获取有关亚非拉国家独立与发展的资料;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
教学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
【讲授新课】
导
入:二战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且团结起来,发展民族经济,巩固国家主权,带来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新气象。
过程:
1、释义课题:亚非拉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看,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这一概念最早由毛泽东同志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他指出;美苏为第一世界,亚非拉广大被压迫的国家和民族为第三世界,中间的为第二世界。在特定的条件下,亚非拉也代表着当年与中国有着非常良好关系的第三世界国家。)
2、导入万隆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这次会议就是万隆会议。它的召开是战后国际形势和亚非地区形势变化,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
一、万隆会议
学生阅读教材,分别找出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与会成员、会议内容。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2、时间地点: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参会人员: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中国是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参加的。
4、会议内容: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①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⑤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⑥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⑦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⑧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⑨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所承认和接受,对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发挥了重大历史性作用。然而这次会议也并非一帆风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8“相关史事”栏目提出问题:面对一些国家的攻击,周恩来总理是如何应对的?提示: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为核心的万隆精神。
5、什么是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6、历史影响: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因此,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的一个里程碑。
教师总结:国际关系风云变幻,从独立自主、反帝反殖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亚非地区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万隆精神也历经了一个甲子,正绽放出新时代的时代光芒。
2015年4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召开的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各国应该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
虽然今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应该看到,世界还很不太平,局部动荡此起彼伏,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不断增多,南北差距依然悬殊,亚非国家的主权安全、团结合作、共同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因此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过渡:就在亚洲国家纷纷独立并走上发展道路的同时,非洲地区也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二、非洲独立运动
出示《非洲独立进程图》,在地图上你会发现有许多非洲国家的国界线是笔直的,你知道为什么吗?非洲的国界是殖民主义者瓜分非洲大陆的产物。在殖民主义入侵和瓜分非洲之前,非洲是没有国界的。据统计,非洲国家的国界有44%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定的,30%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定的,仅有26%是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线。总之,非洲国家的边界线之所以有60%多为直线,是当年殖民主义者瓜分非洲大陆的产物。
出示《欧洲人在非洲的势力》图片,了解非洲被瓜分的情况。自从15世纪早期殖民主义者窜入非洲大陆以来,非洲就一直遭受着殖民奴役,成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20世纪初,90%以上的领土被占领。
非洲的独立运动改变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非洲的新兴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非洲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但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揭开了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非洲的独立运动最先在哪展开?北非
学生看课本P88——89页大字,总结非洲独立运动的过程(按时间顺序)
过渡: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不仅使遭受殖民奴役的非洲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非洲面貌,也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非洲的新兴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与亚非国家人民一样,二战后,拉美人民也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虽然早在19世纪前期拉美就展开了民族独立运动,但独立后的拉美许多国家仍处于发展的落后阶段。在控制拉美的列强中,尤以美国最主要。美国通过政治干涉、军事进攻和经济渗透,控制了拉美许多国家。但是,二战后,也有一些国家为了获得真正的民族独立与发展,开始寻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古巴革命和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
背景材料:古巴在16世纪曾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9世纪,古巴人民进行了长达30年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即将推翻西班牙统治时,美国侵入古巴,攫取了古巴30年斗争的胜利果实。此后,古巴长期处于美国的奴役之下。
革命过程:1952年,美国又支持军人巴蒂斯塔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了亲美独裁政府。古巴人民不甘心屈服于亲美傀儡政权的统治。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带领150名青年攻打圣地亚哥蒙卡达兵营。攻打失败后,卡斯特罗被捕,1955年获释流亡墨西哥。1956年12月,卡斯特罗带80人乘坐“格拉玛”号游艇由墨西哥回到古巴,在古巴科罗拉多海滩登陆,展开了反对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革命斗争,受挫后卡斯特罗等人潜入山区,与农民运动结合,进行游击战争。1959年1月,游击队进入古巴首都哈瓦那,打败了巴蒂斯塔反动武装,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古巴。
古巴革命政权建立后实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1961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了美国对拉美的控制,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受古巴革命的影响,巴拿马人民掀起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2、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简介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纵贯巴拿马地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运河使太平洋到大西洋沿岸航程缩短了1万多千米,可通过5万吨海轮。
1903年美巴签订《巴美条约》,美国获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有和控制”运河及运河区的权利。1904年美国开凿运河,1914年完工,1920年正式开放。运河通航后美国一直把持着经营和管理权,后来又将运河周围1400多平方千米的地带划为运河区,在美国的控制下成为“国中之国”。美国共获利450多亿美元,而巴拿马仅得11亿美元。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和运河区主权进行了长期斗争。
1977年11月,巴美双方签订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约。根据新约,美国被迫同意在1999年前将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全部交还巴拿马。1999年12月31日,巴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美对此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使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
巴拿马人民为了收回运河主权,先后进行了哪些斗争?P89①②③
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然贫穷落后,历史根源在哪里?你认为要改变它们的命运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历史根源:长期的殖民侵略和掠夺。
措施: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等。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感悟?国家独立、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政治前提,要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统一、主权完整。
【课堂小结】
二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亚非拉国家纷纷获得独立。在亚洲和非洲,一批新兴国家为寻求平等的国际关系召开了万隆会议,开创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共同奋斗的局面。在非洲,从20世纪50年代利比亚独立起至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最终摧毁了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在拉美,古巴摆脱美国霸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巴拿马经过不懈努力也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主权。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还要正确认识到,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探究:战后推动亚非拉掀起民族独立运动浪潮的原因有哪些?
①二战给帝国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无力统治他们的殖民地,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②中国革命的
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③二战使亚非拉的民主力量不断增长,各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使各殖民地纷纷独立,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