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授课者:黄青芳 授课时间:2011-11-29 授课班级:初二四班
一、 教材分析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一课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集中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民性、艰苦性和伟大性。从九一八事变的局部侵华到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日本侵略者旨在灭亡中国的野心全然暴露。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战场上将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取得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胜利;抗日后方中华儿女直面凶残,讨伐侵略者,国共两党领导军民和各阶层上下齐心,“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众志成城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均有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有很强表现欲。关于本课的内容,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利于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借助讲述血战台儿庄的史实、观看相关影片,体会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通过讲述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讲述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史实,体会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威武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抗日战争和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等人的资料,如阅读有关故事书籍、观看有关影片或电视剧,以备上课时使用,锻炼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请学生讲一讲他们所了解到的有关资料并交流看法,以提高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知识和感情的能力,并尝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从而能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我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爱国激情和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个人素质,以及对祖国未来的关切。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敢于发言、善于和他人进行交流的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难点:让学生通过具体史实,体会中国各阶层人民是怎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反击日本侵略者的。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抗日战争中,从大江南北到黄河两岸,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你知道我们的前辈是如何艰难而顽强地抗击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吗?
(学习新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民党军队和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仇敌忾,痛击日军,展开全民族抗战。我们先来了解国民党军队在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英勇抗战的壮烈场面。
一、血战台儿庄——正面战场
播放台儿庄战役影片,并请学生结合课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会发生台儿庄战役?
(2)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如何?
(3)台儿庄战役有何意义?
(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基础上,老师作进一步的解释)
[过渡]血战台儿庄说的是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的壮烈史实,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百团大战,这是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予敌以重创,进一步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信心的重要战役,它同样壮烈!
二、百团大战——敌后战场
播放影片百团大战,并请学生结合课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百团大战的由来。
2.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
3.百团大战的目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4.百团大战的作战区域在哪里?经过怎样?战果如何?
5.百团大战有何特点?
6.百团大战有何意义?
(经过学生的讨论后,老师作进一步说明)
试一试:列出表格,让学生试着比较两个战役的不同点。
[过渡]抗日战争开始后,全国各族人民、各行各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群众团体以及海外华侨、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不分宗教信仰,不分男女老幼,纷纷起来,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中。下面,我们将了解全国其他抗日大军中的三个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是: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②大后方国统区的著名画家徐悲鸿;③致力于民族工业发展的科学家侯德榜。
三、众志成城――各阶层民众的抗战
通过音乐、图片、史实,让学生了解社会各界的抗战情况。
代表人物 主要贡献
冼星海 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徐悲鸿 创作反映爱国抗战精神的画《愚公移山》、《奔马图》,办画展,资助抗战
侯德榜 发明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抗战时期敌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
(交流平台):学到这里,你能感受到用砖石垒砌的长城与用血肉之躯筑成的长城之间的区别吗?请谈谈本节课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小结)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这是一道无形的长城,但这道长城的力量是无限的!正是筑起这道长城的那一代人,用他们不屈的脊梁,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抗击了侵略者,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当堂巩固)多媒体显示
(课后反思)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感受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爱国主义精神。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听讲和学习的局面。教师不再是知识惟一的掌握者和传授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板书) 略
校优质课比赛教案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授课者:黄青芳 授课时间:2011-11-29 授课班级:初二四班
一、 教材分析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一课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集中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民性、艰苦性和伟大性。从九一八事变的局部侵华到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日本侵略者旨在灭亡中国的野心全然暴露。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战场上将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取得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胜利;抗日后方中华儿女直面凶残,讨伐侵略者,国共两党领导军民和各阶层上下齐心,“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众志成城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均有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有很强表现欲。关于本课的内容,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利于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借助讲述血战台儿庄的史实、观看相关影片,体会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通过讲述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讲述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史实,体会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威武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抗日战争和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等人的资料,如阅读有关故事书籍、观看有关影片或电视剧,以备上课时使用,锻炼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请学生讲一讲他们所了解到的有关资料并交流看法,以提高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知识和感情的能力,并尝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从而能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我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爱国激情和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个人素质,以及对祖国未来的关切。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敢于发言、善于和他人进行交流的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难点:让学生通过具体史实,体会中国各阶层人民是怎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反击日本侵略者的。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抗日战争中,从大江南北到黄河两岸,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你知道我们的前辈是如何艰难而顽强地抗击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吗?
(学习新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民党军队和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仇敌忾,痛击日军,展开全民族抗战。我们先来了解国民党军队在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英勇抗战的壮烈场面。
一、血战台儿庄——正面战场
播放台儿庄战役影片,并请学生结合课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会发生台儿庄战役?
(2)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如何?
(3)台儿庄战役有何意义?
(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基础上,老师作进一步的解释)
[过渡]血战台儿庄说的是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的壮烈史实,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百团大战,这是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予敌以重创,进一步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信心的重要战役,它同样壮烈!
二、百团大战——敌后战场
播放影片百团大战,并请学生结合课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百团大战的由来。
2.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
3.百团大战的目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4.百团大战的作战区域在哪里?经过怎样?战果如何?
5.百团大战有何特点?
6.百团大战有何意义?
(经过学生的讨论后,老师作进一步说明)
试一试:列出表格,让学生试着比较两个战役的不同点。
[过渡]抗日战争开始后,全国各族人民、各行各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群众团体以及海外华侨、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不分宗教信仰,不分男女老幼,纷纷起来,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中。下面,我们将了解全国其他抗日大军中的三个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是: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②大后方国统区的著名画家徐悲鸿;③致力于民族工业发展的科学家侯德榜。
三、众志成城――各阶层民众的抗战
通过音乐、图片、史实,让学生了解社会各界的抗战情况。
代表人物 主要贡献
冼星海 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徐悲鸿 创作反映爱国抗战精神的画《愚公移山》、《奔马图》,办画展,资助抗战
侯德榜 发明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抗战时期敌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
(交流平台):学到这里,你能感受到用砖石垒砌的长城与用血肉之躯筑成的长城之间的区别吗?请谈谈本节课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小结)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这是一道无形的长城,但这道长城的力量是无限的!正是筑起这道长城的那一代人,用他们不屈的脊梁,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抗击了侵略者,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当堂巩固)多媒体显示
(课后反思)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感受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爱国主义精神。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听讲和学习的局面。教师不再是知识惟一的掌握者和传授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板书) 略
校优质课比赛教案(共35张PPT)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血战台儿庄
1.为什么会发生台儿庄战役?
2.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如何?
3.台儿庄战役的战果如何?
4.台儿庄战役有何意义?
一、血战台儿庄
1、背景
2、经过
3、历史影响
华北
华东
徐州
台儿庄
台儿庄
日本两大侵略战场
已经形成
背景
徐州会战
1、时间:
1938年3月下旬
2、指挥官:
李宗仁
经过
----国民党正面战场
3、国民党军队的反攻
台儿庄战斗中的中国士兵
尸横遍野的日本鬼子
台儿庄大捷,汉口举行胜利大游行,游行队伍一望无边
血战后的台儿庄
闻名全国
历史影响
抗战以来,
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百团大战
1.百团大战的由来。
2.百团大战的目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3.百团大战的作战区域在哪里?指挥者是谁?战果如何?
4.百团大战有何特点?
5.百团大战有何意义?
百团大战
二、百团大战
1、背景
2、经过
3、影响
背景(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取得
暂时的胜利。而英国遭到了严重的失败,美国则未
完成战备。
2、日本想趁机尽快实现侵占中国的阴谋,于是:
A、对蒋介石集团威逼利诱
B、对中共的敌后根据地加紧进行“囚笼政策”。
“囚笼”政策
日本侵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
地时,他们修筑了无数的碉堡、封锁
墙和封锁沟,还利用铁路和公路,把
根据地包围起来,这就叫“囚笼”政策。
经过
1、时间:
3、指挥官:
5、战争规模:
A 、105个团,约20万人
B、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
1940年8月
彭德怀
4、主要目标:
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共产党敌后战场
2、地点:
华北平原
重点:正太铁路
不留一段铁轨!
不留一根枕木!
不留一座桥梁!
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
日伪军人数
破坏
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
公里
近3000个
影响
抗日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
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
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
心。
两次战役异同点
战役名称 血战台儿庄 百团大战
时间
地点
参战部队
指挥员
战绩
意义
1938年
1940年
徐州东北台儿庄
华北平原
国民党军队
八路军
李宗仁
彭德怀
消灭日军1万多人
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千米,拔掉据点近3000个
1、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2、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1、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2、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三、众志成城
代表人物
主要作用
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了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创作反映爱国抗战精神的画《愚公移山》、《奔马图》。 举办画展,资助抗战
发明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抗战时期敌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
冼星海
徐悲鸿
侯德榜
保卫黄河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年)
籍贯:广东番禺人。
代表作:
《黄河大合唱》
特点:
意义:
气势磅礴
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
江苏宜兴人。
他的画融合中西,有独到
的成就。著作有
《愚公移山》、《奔马图》
等。
《愚公移山》
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奔马图》
徐悲鸿笔下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侯德榜
侯德榜(1890-1974)
福建闽侯人。
“侯氏制碱法”
意义:
从此,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居世界前列
彭德怀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弛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人民大众
日本
百团大战
三个抗战代表
血战台儿庄
小结:
1.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当堂巩固
3.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
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 聂耳 B. 冼星海
C. 光未然 D. 田汉
5.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但有位卓越的科学家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终于揭开了制碱的奥秘而成为世界公认的制碱工业权威,他是( )。 A. 詹天佑 B. 侯德榜
C. 茅以升 D. 魏源
6.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B.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
C.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D.聂耳的《黄河大合唱》
1.1938年,在徐州会战中 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2.1940年,在敌后抗日根据 地, 指挥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史称“ ”。
李宗仁
彭德怀
百团大战
学习完本课,你可以感受到中国军民的什么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
抗战精神,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抗战精神,是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
抗战精神,是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
抗战精神,是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共33张PPT)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血战台儿庄
1.为什么会发生台儿庄战役?
2.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如何?
3.台儿庄战役的战果如何?
4.台儿庄战役有何意义?
一、血战台儿庄
1、背景
2、经过
3、历史影响
华北
华东
徐州
台儿庄
台儿庄
日本两大侵略战场
已经形成
背景
徐州会战
1、时间:
1938年3月下旬
2、指挥官:
李宗仁
经过
----国民党正面战场
3、国民党军队的反攻
台儿庄战斗中的中国士兵
尸横遍野的日本鬼子
台儿庄大捷,汉口举行胜利大游行,游行队伍一望无边
血战后的台儿庄
闻名全国
历史影响
抗战以来,
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百团大战
1.百团大战的由来。
2.百团大战的目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3.百团大战的作战区域在哪里?指挥者是谁?战果如何?
4.百团大战有何特点?
5.百团大战有何意义?
二、百团大战
1、背景
2、经过
3、影响
背景(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取得
暂时的胜利。而英国遭到了严重的失败,美国则未
完成战备。
2、日本想趁机尽快实现侵占中国的阴谋,于是:
A、对蒋介石集团威逼利诱
B、对中共的敌后根据地加紧进行“囚笼政策”。
“囚笼”政策
日本侵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
地时,他们修筑了无数的碉堡、封锁
墙和封锁沟,还利用铁路和公路,把
根据地包围起来,这就叫“囚笼”政策。
经过
1、时间:
3、指挥官:
5、战争规模:
A 、105个团,约20万人
B、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
1940年8月
彭德怀
4、主要目标:
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共产党敌后战场
2、地点:
华北平原
重点:正太铁路
不留一段铁轨!
不留一根枕木!
不留一座桥梁!
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
日伪军人数
破坏
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
公里
近3000个
影响
抗日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
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
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
心。
两次战役异同点
战役名称 血战台儿庄 百团大战
时间
地点
参战部队
指挥员
战绩
意义
1938年
1940年
徐州东北台儿庄
华北平原
国民党军队
八路军
李宗仁
彭德怀
消灭日军1万多人
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千米,拔掉据点近3000个
1、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2、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1、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2、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三、众志成城
代表人物
主要作用
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了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创作反映爱国抗战精神的画《愚公移山》、《奔马图》。 举办画展,资助抗战
发明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抗战时期敌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
冼星海
徐悲鸿
侯德榜
保卫黄河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年)
籍贯:广东番禺人。
代表作:
《黄河大合唱》
特点:
意义:
气势磅礴
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
江苏宜兴人。
他的画融合中西,有独到
的成就。著作有
《愚公移山》、《奔马图》
等。
《愚公移山》
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奔马图》
徐悲鸿笔下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侯德榜
侯德榜(1890-1974)
福建闽侯人。
“侯氏制碱法”
意义:
从此,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居世界前列
彭德怀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弛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人民大众
日本
百团大战
三个抗战代表
血战台儿庄
小结:
1.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当堂巩固
3.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
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 聂耳 B. 冼星海
C. 光未然 D. 田汉
5.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但有位卓越的科学家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终于揭开了制碱的奥秘而成为世界公认的制碱工业权威,他是( )。 A. 詹天佑 B. 侯德榜
C. 茅以升 D. 魏源
6.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B.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
C.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D.聂耳的《黄河大合唱》
1.1938年,在徐州会战中 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2.1940年,在敌后抗日根据 地, 指挥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史称“ ”。
李宗仁
彭德怀
百团大战
学习完本课,你可以感受到中国军民的什么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
抗战精神,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抗战精神,是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
抗战精神,是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
抗战精神,是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