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上述诗句描述了当时怎样的场景?该现象的出现与唐朝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安史之乱
新知导入
这场动乱为什么会发生?它所造成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统治前期
统治后期
崇尚节俭
任用贤相姚崇宋璟
励精图治
整顿吏治
唐玄宗后期朝政日趋腐败
日益骄奢
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
不理政事、宠幸杨贵妃
朝政腐败
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戍边。唐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可直接代表皇帝,故称为“节度使”。
开元末年,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政治上可以自主委任官吏
经济上掌控地方财政
军事上拥兵自重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外重内轻
一、安史之乱
试概括唐朝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1、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2、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3、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自主归纳:
自主阅读:
一、安史之乱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23-24,找出下列信息:
1.爆发的时间、叛乱的将领。
2.简要概述安史之乱的经过。
3.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
安史之乱:
身兼范阳等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755年
渤
海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河
黄
江
长
常山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安史之乱
755年
763年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自主阅读:
一、安史之乱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23-24,找出下列信息:
1.爆发的时间、叛乱的将领。
2.简要概述安史之乱的经过。
3.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
安史之乱:
身兼范阳等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755年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材料研读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的国势从此有由盛转衰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原因:
唐朝后期政治
中央
宦官专权
统治腐朽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地方
兼并战争
藩镇割据
百姓生活
赋役繁重
生活困苦
连年灾荒
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
②藩镇割据态势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无力控制;
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
(2)经过及结果: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
875年
起义军大将朱温叛变。
882年
起义军退出长安
883年
黄巢兵败被杀。
884年
(3)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2、唐朝的灭亡:
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907年
武则天
唐玄宗
唐太宗
618年
唐高祖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唐朝的兴亡,对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有何启示:
要居安思危,注重民生
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统治者的作为会影响王朝的盛衰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史称“五代十国”
后梁帝国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帝国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帝国
郭威
邺都留守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北方
五代十国的影响
南方
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具有宏大志向,即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战,决心统一全国,但身患急病,39岁就去世了。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知识拓展
周世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