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机械运动 第3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机械运动 第3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02 10:58: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机械运动》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机械运动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学七下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共分3课时,第3课时主要讲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通过本节学习规范解题步骤解科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一列”,“二代”“求解”“答”要完整。在解题中要注意:①单位要统一;②过渡量的计算,结果最好用分数表示,以提高结果的精确。本节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和速度-时间图像要掌握,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图像要了解。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速度公式和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通过习题练习,熟练掌握公式的计算与应用;.二、核心素养科学观念: 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培养学生运动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学生的练习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能说出速度所表示的含义,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难点 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1.速度的定义式以及变形公式是什么?速度公式:v=s/t 变形公式: s=vt t=s/v2.常用单位有哪些?它们有怎样的换算关系?参考答案: 常用单位:1米/秒( m/s)和1千米/时。 1m/s=3.6km/h在机械运动中最简单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怎样表示它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复习回顾 温故而知新为下面学习速度公式的应用做铺垫
讲授新课 一、速度公式的应用1.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计算式无论是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出第三个量。例题:2006年 7月 12日, 我国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 110米栏的比赛中,以 12秒 88的成绩获得金牌,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 12秒 91的世界纪录。试求平均速度是多少?解:由题意可知,路程 s = 110米,时间 t = 12.88 秒。根据速度公式,可得:答:刘翔赛跑的速度为 8.54 米 / 秒。归纳::科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一列”,“二代”“求解”“答”要完整在解题中要注意:①单位要统一②过渡量的计算,结果最好用分数表示,以提高结果的精确。③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画示意图,明确运动过程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练习1:王思辰同学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5 s,后50 m用时6 s,王思辰同学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解:由题意可知,前50 m路程s1=50 m,用时t1=5s,后50 m路程s2=50 m,用时t2=6 s,全程s3=100 m,用时t3。根据公式和题意有:前50m平均速度:后50m平均速度:全程时间: t3=t1+t2=5s+8s=11s全程平均速度:答: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0 m/s、8.33m/s和9.09m/s。练习2: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答案:C例 2:一列车长 150 米,以 108 千米 / 时的速度通过一座 450 米长的铁路桥,列车过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解:列车通过大桥是从列车头开始进入大桥至列车尾离开大桥的过程,如图所示。可见,在这个过程中,列车通过的路程:s = 450 米 +150 米= 600 米已知列车的速度 v = 108 千米 / 时= 30 米 / 秒,由公式:v =s /t 可推得 t =s/v,所以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 t =s/v =600米/30米 / = 20秒答: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20 秒练习: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43.2 km/h的速度在匀速通过一座长2200 m的桥梁,则列车全部通过桥梁所需的时间是多少秒?参考答案:列车全部通过大桥,就是从车头开始到车尾离开桥为止,可知列车车头通过的路程是列车的长度与桥梁长度之和。即s=s车+s桥梁=200m+2200m=2400m而列车的速度所以列车全部通过桥梁需要的时间二、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是个恒量,与路程s和时间t没有关系。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加速直线运动 减速直线运动思考:下图是A、B、C、D物体的运动图像,说一说它们分别做什么运动?B、C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物体处于加速直线运动状态练习1.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答案:C练习2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课堂练习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答案】B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是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1 km/h大于1 m/s C. 运动快慢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由v=s/t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答案】A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乙的速度是甲的4倍,甲行驶的路程是乙的3倍,则甲所用时间是乙的(  )A. 4倍 B. 1/2倍 C. 3/4 D. 4/3 【答案】B4.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_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____    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答案】 甲 10 甲、 乙二人相遇5. 随着向莆铁路的开通,三明进入了动车时代。如图所示的是从三明北站开往建宁的“和谐号”动车,若该动车以200 km/h的速度运行,从三明北站到建宁大约需要0.7 h,则此过程动车通过的路程约为(  )A. 1 400 km B. 140 km C. 14 km D. 1.4 km 【答案】B 了解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计算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做练习学生练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做练习学生练习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练习 了解无论是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出第三个量。熟悉速度公式。规范解题步骤巩固速度公式熟悉速度公式。规范解题步骤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巩固速度公式进一步了解匀速直线运动进一步理解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堂小结 1.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2.解科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一列”,“二代”“求解”“答”要完整在解题中要注意:①单位要统一②过渡量的计算,结果最好用分数表示,以提高结果的精确。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板书 一、速度公式的应用1.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2.计算式3.解科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一列”,“二代”“求解”“答”要完整二、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机械运动
浙教版 初中
复习回顾:1.速度的定义式以及变形公式是什么?
新知导入
1m/s=3.6km/h
参考答案: 常用单位:1米/秒( m/s)和1千米/时。
在机械运动中最简单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怎样表示它运动的快慢呢?
速度公式:v=s/t 变形公式: s=vt t=s/v
2.常用单位有哪些?它们有怎样的换算关系?
新知讲解
一、速度公式的应用
1.平均速度
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计算式
无论是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出第三个量。
新知讲解
例题:2006年 7月 12日, 我国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 110米栏的比赛中,以 12秒 88的成绩获得金牌,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 12秒 91的世界纪录。试求平均速度是多少?
新知讲解
解:由题意可知,路程 s = 110米,时间 t = 12.88 秒。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答:刘翔赛跑的速度为 8.54 米 / 秒。
新知讲解
科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一列”,“二代”“求解”“答”要完整
在解题中要注意:①单位要统一
②过渡量的计算,结果最好用分数表示,以提高结果的精确。
③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画示意图,明确运动过程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新知讲解
练习1:王思辰同学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5 s,后50 m用时6 s,王思辰同学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50 m
50 m
6 s
7 s
全程
新知讲解
解:由题意可知,前50 m路程s1=50 m,用时t1=5s,后50 m路程s2=50 m,用时t2=6 s,全程s3=100 m,用时t3。根据公式和题意有:
前50m平均速度:
后50m平均速度:
全程平均速度:
全程时间: t3=t1+t2=5s+6s=11s
答: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0 m/s、8.33 m/s和9.09m/s。
新知讲解
练习2: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C
新知讲解
例 2:一列车长 150 米,以 108 千米 / 时的速度通过一座 450 米长的铁路桥,列车过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解:列车通过大桥是从列车头开始进入大桥至列车尾离开大桥的过程,如图所示。
列车

450米
150米
新知讲解
可见,在这个过程中,列车通过的路程:
s = 450 米 +150 米= 600 米
已知列车的速度 v = 108 千米 / 时= 30 米 / 秒,
由公式:v =s /t 可推得 t =s/v,所以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
t =s/v =600米/30米 / = 20秒
答: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20 秒
新知讲解
练习: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43.2 km/h的速度在匀速通过一座长2200 m的桥梁,则列车全部通过桥梁所需的时间是多少秒?
参考答案:列车全部通过大桥,就是从车头开始到车尾离开桥为止,可知列车车头通过的路程是列车的长度与桥梁长度之和。
而列车的速度.
所以列车全部通过桥梁需要的时间
即s=s车+s桥梁=200m+2200m=2400m
新知讲解
二、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o
t
s
路程
时间
o
t
v
速度
时间
由图像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是个恒量,与路程s和时间t没有关系。
新知讲解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o
t
v
加速直线运动
o
t
v
减速直线运动
新知讲解
思考:下图是A、B、C、D物体的运动图像,说一说它们分别做什么运动?
s
o
t
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o
t
v
速度
时间
A
B
C
D
B、C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物体处于加速直线运动状态。
新知讲解
练习1.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C
新知讲解
练习2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C
课堂练习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
课堂练习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是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1 km/h大于1 m/s
C. 运动快慢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由v=s/t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A
课堂练习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乙的速度是甲的4倍,甲行驶的路程是乙的3倍,则甲所用时间是乙的(  )
A. 4倍
B. 1/2倍
C. 3/4
D. 4/3
B
课堂练习
4.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_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____    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甲、 乙二人相遇
课堂练习
5. 随着向莆铁路的开通,三明进入了动车时代。如图所示的是从三明北站开往建宁的“和谐号”动车,若该动车以200 km/h的速度运行,从三明北站到建宁大约需要0.7 h,则此过程动车通过的路程约为(  )
1 400 km
B. 140 km
C. 14 km
D. 1.4 km
B
课堂总结
1.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2.科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一列”,“二代”“求解”“答”要完整
在解题中要注意:①单位要统一
②过渡量的计算,结果最好用分数表示,以提高结果的精确。
③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画示意图,明确运动过程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板书设计
一、速度公式的应用
1.平均速度
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2.计算式
3.解科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一列”,“二代”“求解”“答”要完整
二、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板书设计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o
t
s
路程
时间
o
t
v
速度
时间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3.1机械运动第3课时导学案
课题 感觉世界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运用速度公式和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通过习题练习,熟练掌握公式的计算与应用;方法与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经历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激发探索欲望,培养物理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说出速度所表示的含义,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教学难点】 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导学方法】 知识点总结,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 1.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们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____________,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出_______。2. 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的要求: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________。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画________,明确运动过程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先进行________运算,再代入____________进行计算。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复习回顾:1.速度的定义式以及变形公式是什么?2.常用单位有哪些?它们有怎样的换算关系?在机械运动中最简单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怎样表示它运动的快慢呢?
【合作探究】 一、速度公式的应用1.平均速度: 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速度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__,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____________。2. 平均速度计算式_______________例1:例题:2006年 7月 12日, 我国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 110米栏的比赛中,以 12秒 88的成绩获得金牌,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 12秒 91的世界纪录。试求平均速度是多少?练习1.小灵和小王进行了100米的短跑比赛,小灵到达终点时小王才跑了90米。第二次比赛,小灵的起跑线比小王的起跑线移后10米,即小灵跑110米,小王跑100米,如果两人仍以原先的速度跑,则两人中先到终点的是( )A.小灵 B.小王 C.同时到达 D.无法确定2.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米/秒,中途的速度是7米/秒,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米/秒,如果他的成绩是10秒,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7米/秒 B.9米/秒 C.10米/秒 D.11米/秒例 2:一列车长 150 米,以 108 千米 / 时的速度通过一座 450 米长的铁路桥,列车过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练习1: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1: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9,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是(  )A.2:27 B.2:3 C.3:2 D.27:2练习2:为了交通安全,城市许多马路都画有斑马线供行人横穿马路时行走。在斑马线的两侧装有红绿灯。某人过斑马线前看到绿灯亮的时间还剩 6秒,斑马线区域的马路宽度为 15米,如果他步行的速度为 2米 / 秒,则他在绿灯亮剩下的时间内能否穿过斑马线区域?二、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 请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1)如图物体做______________直线运动(2)如图物体做______________直线运动(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是个__________,与路程s和时间t_________。3.思考:下图是A、B、C、D物体的运动图像,说一说它们分别做什么运动?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2.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A. 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0~5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 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 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3. 如图甲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乙中,、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与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 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则被测车的车速为( )
A. 20 m/s B. 25 m/s C. 30 m/s D. 40 m/s 4. 光的速度为3×105千米/秒,从太阳发出的光约8分钟后到达地球,求:地球到太阳的距离?5. 为了交通安全,城市许多马路都画有斑马线供行人横穿马路时行走。某人过斑马线前看到绿灯亮的时间还剩6秒,斑马线区域的马路宽度为15米,如果他步行的速度为2米/秒,则他在绿灯亮剩下的时间内能否穿过斑马线区域?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v=s/t 两个量 第三个量
2. 必须统一 示意图 字母 数字
合作探究:
新课导入
1. 速度公式:v=s/t 变形公式: s=vt t=s/v
2. 参考答案: 常用单位:1米/秒( m/s)和1千米/时。 1m/s=3.6km/h
一、速度公式的应用
1.运动快慢 平均快慢程度
2.v=s/t
例1
解:由题意可知,路程 s = 110米,时间 t = 12.88 秒。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v===8.54 米 / 秒
答:刘翔赛跑的速度为 8.54 米 / 秒。
练习1.A 2. C
例2
解:列车通过大桥是从列车头开始进入大桥至列车尾离开大桥的过程,如图所示。
可见,在这个过程中,列车通过的路程:
s = 450 米 +150 米= 600 米
已知列车的速度 v = 108 千米 / 时= 30 米 / 秒,
由公式:v =s /t 可推得 t =s/v,所以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
t =s/v =600米/30米 / = 20秒
答: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20 秒
练习1.答案:B
2.解:根据题意,由速度公式v =s /t,可推得公式 s=vt。所以,此人在6秒钟内通过的路程为:
s=vt = 2米 / 秒 ×6秒= 12米
因为 s 小于 15米,所以,在剩下的 6秒内,他不能穿过斑马线区域。
答:该人在绿灯亮剩下的时间内不能穿过斑马线区域
二、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 答案:
2. 答案:(1)加速(2)减速 (3)恒量 没有关系
3.参考答案: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C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物体处于加速直线运动状态。
课堂总结
1.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2.解科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一列”,“二代”“求解”“答”要完整
在解题中要注意:①单位要统一
②过渡量的计算,结果最好用分数表示,以提高结果的精确。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课堂练习:
1. 【答案】D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 1.44×108千米
5.提示:s=vt =2米/秒×6秒=12米<15米,他在绿灯亮剩下的时间内不能穿过斑马线区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