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预测卷八(全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预测卷八(全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1-05 15: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理综生物预测卷八(全解析)
一、选择题
1.美国科学家2010年5月20日宣布,他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DNA,并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名为山羊支原体的微生物体内,最终使植入人造DNA的微生物重新获得生命,繁殖成世界上首个“人造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人造细胞的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构成
B.该人造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C.该人造细胞的代谢方式与山羊支原体基本相同
D.该人造细胞具备的最基本生命特征是能够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活动
l.D解析:支原体无细胞壁,该人造细胞为原核生物,其增殖方式为二分裂,由于该人造细胞的遗传物质来自人工合成的蕈状支原体的DNA,其代谢方式与山羊支原体不同。
2.如图,纵坐标表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速率,以下哪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与该图所示运输方式不符
A.乙醇 B.苯 C.抗体 D.CO2
2.C 解析:题图中所示方式的运输特点是膜两侧浓度差越大,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速率也越大,显然这是自由扩散的特点。抗体是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吐。
3.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表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所属的研究方法不恰当的是
3.A解析:施旺和施莱登运用观察法建立了细胞学说;摩尔根通过实验和假说演绎法推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沃森和克里克运用物理模型法构建模型,根据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林德曼运用调查和系统分析法推断出能量传递的逐级递减特点。
4.如今,遗传病的研究备受关注,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下图甲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图乙是对该致病基因的测定,则Ⅱ4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乙图中的
4.A 解析:由题图甲知Ⅱ一3和Ⅱ一4患病,其女儿Ⅲ一3无病、儿子Ⅲ一2有病,可确定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已知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所以Ⅱ一3和Ⅱ一4的基因组成可分别表示为XAXa、XaYA,故A项正确。
5.下图是有关人的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
B.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
C.⑨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D.如果体内的骨髓被全部破坏,那么人体会丧失全部免疫功能
5.B解析:图示为特异性免疫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因此A项错误;⑨⑩两种免疫方式都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因此C项错误;如果体内的骨髓被全部破坏,人体会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但是还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因此D项错误。
6.在腾讯QQ农场、玫瑰小镇等游戏中,玩家往往要进行浇水、施肥、锄草、灭虫等虚拟农业活动。下列有关这些生产实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和无机盐
B.作物、杂草和害虫构成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C.灭虫主要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D.锄草可减轻种间竞争.利于作物生长
6.B解析:水和无机盐是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作物、杂草、害虫和细菌等分解者共同组成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灭虫可使农作物的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即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杂草与农作物形成了竞争关系,锄草可减轻种间竞争,利于作物生长。
29.(9分)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写代号,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1)大气中的CO2在图中所示的[ ]细胞器内的[ ]处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可以在图中所示的[ ]和[ ]处分解为CO2。
(2)生态系统中有一类生物,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通过 作用合成有机物,这类生物的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主要特点是 。
(3)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都盛有等量的丙酮酸和NaHCO3的混合溶液,向甲试管中加入从高等植物细胞内提取的完整细胞器A,向乙试管中加入从高等植物细胞内提取的完整细胞器B,然后给予充足光照,两支试管都会产生气泡。这两种气泡成分是不一样的,请解释原因: 。
(4)这两种细胞器在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
29.解析:(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含能量的有机物,释放氧气;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酶的作用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H],并产生少量ATP,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2)硝化细菌、铁细菌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能利用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合成有机物,原核生物细胞与真核生物细胞相比,主要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3)丙酮酸在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叶绿体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氧气。
(4)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的类囊体堆叠成基粒。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9分)(1)B 4 A C
(2)化能合成 无成形的细胞核(或无核膜、核仁)
(3)因为丙酮酸在线粒体(或A)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02;而叶绿体(或B)利用HCO3-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2分)
(4)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
30.(9分)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ABA)等植物激素“五兄弟”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1)人们在研究中发现, 都是以促进细胞伸长的方式来促进植物生长的。当种子发育到接近成熟时已获得发芽能力,但ABA会控制种子的休眠和萌发,使种子不会在植株上或恶劣的环境下发芽。在种子萌发方面与ABA拮抗的激素是 。
(2)研究表明:在干旱状态时,植物体内的ABA会自动增加,帮助气孔关闭,以控制水分散失。怎样从ABA的受体蛋白方面进行研究,去证明脱落酸具有帮助气孔关闭,控制水分散失的功能 请写出你的研究思路。 。
(3)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比较
大的 进行摸索,再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30.解析:(1)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而赤霉素还能够打破植物种子的休眠,与ABA具有拮抗作用。(2)若要从ABA的受体蛋白方面进行研究,就需要设置ABA的受体蛋白的有无或其活性的有无作为自变量,可以通过抑制ABA的受体蛋白的活性或抑制ABA的受体蛋白基因的表达来实现。(3)探究实验的目的就是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自变量应为生长素类似物的梯度浓度,因变量则是插条生根的状况,如长度、数量,在正式实验之前,可以先做一个预实验,以便于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答案:(每空1分,共9分)(1)生长素和赤霉素(2分) 赤霉素
(2)寻找ABA的受体蛋白或控制ABA(相应)的受体蛋白合成的基因(或mRNA),通过抑制ABA受体蛋白的功能或抑制ABA受体蛋白基因的表达(或翻译),来观察叶片气孔运动是否有明显变化。(3分)
(3)梯度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根的数目(或平均长度)(2分) 预实验
31.(8分)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 (填生理过程),其结构简式是 。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 。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 。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有何关系? 。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 mg/mL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 。
31.解析:(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细胞呼吸,其结构简式是A—P~P~P。
(2)ATP脱去1个磷酸基团为AD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为AMP。AMP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如果磷酸基团完全脱落,剩下的则是腺苷。
(3)据题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设法把ATP与典型神经递质分开,单独去研究其作用,即: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受体细胞仍能接收到部分神经信号;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受体。
(4)①该实验的因变量就是实验结果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即: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的联系: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
③消化酶为分泌蛋白,ATP减少将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影响消化;氨基酸、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也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答案:(每空1分,共8分)
(1)细胞呼吸 A—P~P~P ATP与ADP迅速相互转化
(2)腺苷
(3)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受体细胞仍能接收到部分神经信号;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受体
(4)①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②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
③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影响消化;妨碍主动运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32.(13分)小鼠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动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的有毛(A)对无毛(a)为显性,肤色由基因B,b控制(BB表现黑色;Bb表豌灰色;bb表现白色),分析回答:
①已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则无毛灰色小鼠的基因型是 ,让其与杂合有毛黑色小鼠交配,后代产生无毛白色小鼠的概率是 。
②现有一只基因型为AAXB Xb的有毛灰色小鼠,欲获得无毛白色新类型小鼠,请写出杂交选育方案(其余供选亲本皆为纯合子)。
(2)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如图表示小鼠细胞内某基因表达时的部分生理过程。
①小鼠细胞中可进行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有 ,合成丙物质除需图中乙作模板外,还需 。
②以乙为模板形成丙的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是 。
③图中甲的名称是 ,它在该图中的移动方向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3)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小鼠细胞内某种蛋白质中的一个赖氨酸被氨基酸X所取代,有关氨基酸的密码子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若氨基酸X为甲硫氨酸,且基因中只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基因中发生的
改变是 。
②氨基酸X为表中哪二种氨基酸的可能性最小 ,原因是 。
③从表中可看出密码子具有 的特点,这种特点对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是 。
32.解析:(1)①只有雌性个体才会出现灰色杂合个体,判断无毛灰色小鼠一定是雌性,其基因型为aaXBXb,让其与杂合有毛黑色(AaXBY)小鼠交配,后代产生无毛白色小鼠的概率是:无毛(aa)1/2×白色(XbY)1/4=1/8;②基因型为AAXBXb的有毛灰色小鼠与纯种的无毛黑色小鼠(aaXBY)杂交得到子一代;选取子一代中有毛灰色的雌鼠与有毛白色的雄鼠交配得到子二代;在子二代中即可选取无毛白色个体。
(2)①本小题考查转录的场所及所需的条件;②除了T—A,C—G两种 配对方式外,RNA特有的碱基是U与DNA上的T配对;③由题图可以看出mRNA的b端合成较早,所以判断甲移动的方向是b→a。
(3)①由表格可知甲硫氨酸的密码子AUG与赖氨酸的密码子AAG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异,故其对应的DNA上由T变为A;②赖氨酸的密码子与丝氨酸的密码子差异最大,赖氨酸要突变成丝氨酸,需同时突变两对碱基;③多个密码子对应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被称为简并性,它能够加快转录的速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答案:(每空1分,共13分)
(1)①aaXBXb 1/8
②取基因型为AAXBXb的有毛灰色小鼠与纯种的无毛黑色小 鼠(aaXBY)杂交得到子一代;选取子一代中有毛灰色的雌鼠与有毛白色的雄鼠交配得到子二代;在子二代中选取无毛白色个体即可。(文字叙述和遗传图解均可)(2分)
(2)①细胞核、线粒体 核糖核苷酸、酶、能量
②A—U,T—A,C—G(①②答不全不得分)
③RNA聚合酶b→a
(3)①由T变为A
②丝氨酸基因中要同时突变两对碱基
③简并性 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答出其中一方面的意思即可)
(二)选考题
39。【生物—~选修1技术实践】(1 5分)
如图为通过花药培养月季花粉植株的一种途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 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一般
来说,在 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通常选择 的花蕾,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2)上述途径是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成植株,还可以将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 ,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
(3)某同学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感染了几种细菌。若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指示剂培养几种细菌后,指示剂变红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能够分解尿素的菌;若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染料,培养几种细菌后,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在培养过程中为了检验制备的培养基是否合格,应采取的措施是 ,观察结果,如果 ,说明培养基制备成功,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39.解析:本题考查花药离体培养、微生物的鉴别、PCR技术等知识。 (1)选择花药时用肉眼无法分辨,所以要用镜检法选择处于单核期的花粉,这时的花粉一般是完全未开放的花蕾,单核期的花粉培养成功率最高。(2)花粉植株的形成有两条途径,除了形成胚状体外,还有在诱导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分化成植株。(3)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别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上加入酚红,由于尿素被分解形成氨,碱性增强,指示剂变红。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上加入刚果红,出现透明圈说明其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为了检验培养基配制是否成功,需要同时增加一个空白对照,即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若未接种的培养基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制备成功。(4)PCR技术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即高温变性,低温复性),该技术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等要进行高压灭菌。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镜检(1分) 单核 完全未开放
(2)愈伤组织
(3)酚红 刚果红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未接种的培养基无菌落生长
40.【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的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的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若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为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小鼠B淋巴细胞,必须对实验小鼠进行___________处理。诱导融合时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提出,可以直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思路如图所示:
请回答: ①酶A是指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已导入重组质粒的II进行“检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代表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也有人提出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试用相关的图示及文字表示该过程:
解析:(1)若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为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小鼠B淋巴细胞,必须对实验小鼠进行抗原免疫处理。诱导融合时常用的物理方法是电融合(2)基因工程共四步曲:目的基因的提取,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其中,Ⅱ为检测,其目的为检测目的基因;Ⅲ为目的基因, Ⅲ代表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在受体细胞中是否进行了表达;(3)用的方法为:用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和特定抗原刺激的B细胞的细胞核构建重组细胞再进行体外培养。
答案:(1) 抗原免疫 电融合 (2)①限制性内切酶 ②检测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是否进行了表达(或检测受体细胞是否显示出目的基冈控制的性状) 既能无限增殖义能产生专一抗体
(3)
(注:获得重组细胞1分,筛选1分,体外培养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