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扣子
课时目标导航
活动内容
分类、整理并记录信息。(教材第64~65页)
活动目标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的共性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会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以及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几种不同类型的扣子。
【学生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扣子。
一、活动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做个分扣子的小游戏,看看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
二、活动过程
分类、整理并记录信息。
1.活动任务。
按不同标准将扣子进行分类。
2.活动过程。
图中有一些扣子,仔细观察这些扣子,看看它们的形状是否相同,上面的扣眼是否一样多。
(1)议一议。
你会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是按扣子的形状分,还是按扣眼的数量分类。
(2)分一分。
①按照不同标准分类,呈现不同的分类结果。
笑笑按照扣子的形状分类:
淘气按照扣眼的数量分类:
②进一步关注两个分类标准,呈现相同的分类结果。
笑笑先按形状分,然后按扣眼数量继续分:
淘气先按扣眼数量分,然后按形状继续分:
(3)想一想,说一说。
观察关注一个标准进行分类的结果发现: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同。
观察关注两个标准进行分类的结果发现:兼用两种标准进行分类,虽然顺序不同,但是结果相同。
(4)自己做一做。
按不同标准分下面的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一样吗?分分看。
①第一组分类过程:颜色―→形状―→扣眼数量,分类展示如下:
②第二组分类过程:颜色―→扣眼数量―→形状,分类展示如下:
③第三组分类过程:形状―→颜色―→扣眼数量,分类展示如下:
④第四组分类过程:形状―→扣眼数量―→颜色,分类展示如下:
⑤第五组分类过程:扣眼数量―→颜色―→形状,分类展示如下:
⑥第六组分类过程:扣眼数量―→形状―→颜色,分类展示如下:
按不同的标准分扣子,如果一直分下去,最后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5)总结。
通过分扣子活动,掌握了分类方法,体验了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了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兼用多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尽管顺序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活动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分扣子活动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分扣子
用多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尽管顺序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分扣子”游戏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