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知识目标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域;
2.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3.了解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矛盾和协调.
情境导入
说起黄土高原,你能想到什么?对于黄土高原,你有哪些了解?
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
这片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
白羊肚头巾、
安塞腰鼓……
黄土高原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黄土厚50—80米。
观察黄土高原的地形图,说出其范围:
东起_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_,
南达___________,北抵_______,跨越了陕西、山西省大部分和宁夏、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南的一部分。
太行山脉
乌鞘岭
秦岭
长城
黄帝陵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
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活动]: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举例说说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窑洞
陕北民歌—信天游
窑洞与黄土特有的属性及当地的气候有密切的关系;
信天游则与高原环境及地形特点密切相关。
风吹来的黄土
那么,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对此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很多专家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
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受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活动]: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
而不是水冲来的。
说明黄土流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
科学家曾经提出过: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两相说”等。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
思考:为何黄土高原地表会千沟万壑(沟壑纵横)?
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墚、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塬、墚、峁
塬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高原的川
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侵蚀程度:
弱
强
严重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望无际、平坦宽阔的高原景象大不相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卫星影像图(局部)
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
1.阅读右图,说说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图6.34 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的结果证明: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烧杯里的水越少),水土流失的状况相对不会特别严重(杯子里的沙土越少)。
2.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粘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①沙土土质比黏土土质的水土流失严重;②陡坡比缓坡的水土流失严重;③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3.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谈谈你的看法。
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上千万吨化肥。
黄河之害在于黄河泥沙。因此,治黄的关键是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导致土地肥力下降;②使河流含沙量剧增;
③造成旱涝灾害频繁;④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活动]: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沟谷和坡地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阅读下图,说说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在沟谷中修筑拦土坝
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
堆积形成肥沃的田地
两者的作用是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反馈练习:
1.下面是对黄土高原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 B.起伏平缓 C.崎岖不平 D.雪山连绵
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土高原和我国另外三大高原一样,它们的隆起都是地壳上升的结果
B.分布在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主要是风力搬运、堆积而成
C.分布在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主要是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
D.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A
C
反馈练习:
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起太行山,西至敦煌 B.世界上黄土层最深厚的地区
C.东临东北平原,西至青藏高原 D.我国四大高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是( )
A.覆盖率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B.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越严重
C.覆盖率高低不直接影响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
D.地表植被的多少与水土流失没有任何关系
B
A
反馈练习: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A.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B.带走的只是表土,对农作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C.使河谷减少,导致耕地面积增大
D.黄河向下游输送泥沙,使土壤肥沃
6.下列是一组关于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叙述,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序号填在上图中的相应位置:
A.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B.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要增加
C.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D.农作物产量下降
A
生态环境恶化
人口增加
B
C
D
A
反馈练习:
7.关于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区中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由于人类在此垦殖历史很早,故基本上没有宜农荒地可垦
C.地貌以塬、梁、峁为主,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不存在其他问题
D.经过多年努力,本地区已经富裕起来,人地矛盾已从根本上缓和
8.在黄土高原上下列哪种活动属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
A.植树种草 B.建梯田、修挡土坝
C.退耕还林、还草 D.陡坡种植粮食作物
B
D
反馈练习:
9.要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应当( )
A.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B.大力迁移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大规模还林还草
C.停止在黄土高原上开采煤矿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引进世界各地速生树木、花草
10.上图描述的黄土高原三种地貌从左往右分别是( )
A.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塬 B.黄土峁 黄土塬 黄土梁
C.黄土峁 黄土梁 黄土塬 D.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A
C
反馈练习:
1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
B.石灰岩广布,卡斯特地貌发育
C.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
D.高原上多沟谷、湖泊
12.下列四组城市中,都位于黄土高原上,又是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的一组是( )
A.兰州、西安、太原 B.太原、西安、包头
C.延安、太原、兰州 D.郑州、西安、兰州
C
A
反馈练习:
13.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A.“水成说”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14.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表破碎 C.7、8月份多暴雨 D.黄土结构疏松
15.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B.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C.由于森林火灾使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破坏严重
D.春季多暴雨,使流水侵蚀作用加强
C
A
B
反馈练习:
1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首先是( )
A.加固黄河大堤 B.跨流域调水 C.制止滥垦耕地 D.修建水库
17.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治理上游的干旱环境 B.治理中游的水土流失
C.治理下游的决口改造 D.治理中下游的水污染
18.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化,关键问题是( )
A.乱砍乱垦 B.人口增长过快
C.农作物产量下降 D.生态环境恶化
C
B
B
反馈练习:
19.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表现是( )
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
B.处于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地区
C.土壤受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D.尽管水旱灾害频繁,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很强
20.关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注重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原因是黄土高原小流域分布,且易于治理
B.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重治理、轻开发
C.从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人为因素绝对高于自然因素
D.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
C
C
课
堂
小
结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位置: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主要跨越的省区: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
文明的摇篮:灿烂的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沟壑纵横
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恶化
人口增加
人均耕地减少
燃料需求增加
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农作物产量下降
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应习题.
要求:字迹工整,表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