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7 21:0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第23课 太空一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利用各种媒介获得有关“神舟五号”太空飞行的资讯,了解本文的背景。
2.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同学们,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屈原呵壁问天……人类用口耳相传诉说着对神秘太空的向往。2003年10月15日9时,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飞行过程中他又遇到哪些惊险呢?今天就让他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导入新知
23 太空一日
第一课时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辽宁
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
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
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
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
任。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
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简介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背景链接
kuò
chì
zhuó
áo
chóu
jǐn

xián

bǐnɡ
záo
kàn
轮廓
炽热
遨游
严谨
稠密
无虞
舷窗
赫兹
屏息
烧灼
确凿
俯瞰

模拟
概率



字词清单
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zàng
jūn

( )晕头转向
( ) 荷花
( )装载


( ) 负荷
( )刊载


zài
zǎi
( )红晕

yùn
yūn
( )古刹
( )刹车

shā
chà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应付自如
本末倒置
耐人寻味
释 然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形容处事从容不迫,毫不费力。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惊心动魄
遨 游
屏息凝神
无 虞
不用忧虑。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漫游;游历。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1.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此故事的大致内容讲给大家听。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整体感知
2.杨利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快速浏览课文,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状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26秒的共振
第二次意外
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一次意外
第三次意外
第四次意外
第五次意外
本末倒置
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神秘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抛伞开伞震动很大
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细读课文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自由朗读文章,找出能够体现杨利伟作为一个航天员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
①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当时痛苦的感受。
②从载人航天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道弧。
——眼见为实。
③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当不能确定看到的是什么的时候连用三个表示推测的词语,体现了杨利伟表达时语言的严谨性。
④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不光写出了从飞船上看到的北京白天的样子,也描述了它夜晚的样子。
⑤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都没有结果。
——如果说在太空能够看到地球上唯一的建筑物长城,那将更令中国人骄傲,但是杨利伟却实事求是。
⑥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实事求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体现了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⑦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离地面100公里,逐渐进入稠密大气层。
——准确的记录体现的是科学的准确和严谨。
2.大声朗读下面的句子,看看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蕴含的情感。
①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高兴。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心理描写,表达了“我”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飞行任务并成功着陆后的激动心情,平安着陆,回到祖国,喜不自禁。
②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及对战友和亲人的想念之情。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跟随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太空经历了紧张、刺激而又充满自豪的一天,感受到了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不畏困难、镇定、坚韧、不怕牺牲、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加深对英雄的认识。
导入新知
这是一种科学求实精神的体现,也是作为一名航天员为国家科技进步负责任的态度的体现。他在航天过程中的每一个体验,每一份感受,每一份资料都是极为珍贵的,对航天事业的进步也是极为可贵的,可以让研究员和航天员少走许多弯路。
1.为什么杨利伟不但记录了航天过程,而且把不同阶段的感受告诉了研究员和航天员?
合作探究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及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我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2.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3.是否只有为国捐躯才能称为英雄?
并非如此,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都应该给予英雄的荣誉。本课中诸多突发事件、危急情况不时出现,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为国家、民族作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坦然面对这一切的。
本文借助四个小标题,通过写“我”乘坐飞船升空,遨游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飞船落地,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和亲友的热爱,洋溢着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课文主题
感悟一:我们应佩服杨利伟敢于说“我没有看到长城”的难能可贵的求实严谨的态度。他庄严地肩负起一个航天员的职责,用首飞的经历来改进航天技术,把宝贵的经验传给后来的航天员。
课堂总结
感悟二: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行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中国几代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铸就中华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以时间为顺序再辅以小标题的方式,全文思路清晰而各有侧重。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飞船起飞的过程及作者的感受,小标题非常吸引眼球。
“意外出现”后,不仅让作者“几乎无法承受”,让“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空前的紧张中”,也让读者为之揪心。
“我看到了什么”,既写见到了什么,也写了没有见到长城,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神秘的敲击声”写出了飞船飞行过程中的未解之谜。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写回归过程中的惊险。
作者的叙述虽然平实,但写出了鲜为人知的内容,又写出了自己细致的观察、真切的体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写作特点
?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生动严谨。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历所感,读来如身临其境。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炽(  )热  赫(  )兹  舷(  )窗
烧灼(  )  遨(  )游  严谨(  )
jǐn
chì

xián
zhuó
áo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课堂练习
(1)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2)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的错觉。
耐人寻味
本末倒置
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A.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B.我们对此人的底细一目了然。
C.我们穿梭在忙碌的布展现场,一幅幅城市风情画让人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D.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本末倒置的说法。
B
【解析】“一目了然”指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底细”一般要调查以后才能清楚,用在这里不太恰当,可以改成“一清二楚”。
3.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例句: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衣服旧了,不怕!帽子旧了,不怕!鞋子破了,也能承受!但是看到手中的图书马上就要读完了,我焦虑了,心想:坏了,这个月的零用钱已经买了书,还能怎么办呢?
4.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
仿写:
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
下联:         
佳音传神州,世界震惊
5.杨利伟首飞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
1.作者在文中多处用写实的环境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如 “我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在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这里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我”紧张的心理。
请你也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烘托人物的心理。
课后练习
2.假如杨利伟叔叔要到你们学校进行演讲,学校安排你做小记者采访杨利伟叔叔,你准备问杨利伟叔叔什么问题?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