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算得对吗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教材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2.体会验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我们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可是怎样验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新课
1.加法的验算。
问题1:应付多少元?售货员阿姨算得对不对?(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情景图)
(1)怎样判断售货员阿姨算得对不对呢?
明确:用验算的方法可以判断。
(2)怎样验算118+138=256?
(方法一)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通过验算得出售货员阿姨算得对。
(方法二)如果售货员阿姨的计算是正确的,就应该能倒回去,也就是从256元里面去掉其中一套书的价钱应该等于另一套书的价钱,所以如果用256元减去118(或138)元,正好是138(或118)元,那么即可说明售货员阿姨的计算是正确的。
通过验算得出售货员阿姨算得对。
提示:如果学生的想法中没有出现其中的任何一种,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向学生介绍,并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做是否合理。
(3)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加法的验算方法。
(方法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
(方法二)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验算。
问题2:如果付给售货员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
(1)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方法一)用300减去44试试。
用竖式计算的结果是256,说明是正确的。
(方法二)用加法验算。
用竖式计算的结果是300,说明是正确的。
(2)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减法的验算方法:
(方法一)用减法验算: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方法二)用加法验算: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3.计算并验算。
问题3:计算并验算。(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最下面的题)
367+254= 732-186=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过程及验算。
367+254=621
732-186=546
4.认识常见的错误计算。
出示教材第57页“试一试”。
问题1:错在哪里?算一算,说一说。
学生计算、交流。
第一个加法的计算错在十位上忘记加进位来的“1”,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90。
第二个加法的计算错在抄错了数,把153写成了135,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49。
第一个减法的计算错在个位上错误地用“大数减小数”,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66。
第二个减法的计算错在连续退位时,百位上借走了1,应该是9减1再减6得2,所以正确的结果应该是268。
问题2:说一说,减少计算错误有什么好方法。
①验算可以减少错误。
②不要忘记进位和退位。
③不能粗心抄错数,如果抄错了数,无论怎样计算也不会有正确的结果。
……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57~58页“练一练”第1、3~5题。
第1题:136+288=424(张) 验算:288+136=424
第3题:253 299 803 竖式略
第4题:913 418 843 585 验算略
第5题:(1)203-189=14(个)
(2)256-203=53(个)
(3)~(4)略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减少计算错误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设计
算得对吗
加法的验算方法:
1.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
2.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1.用减法验算: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2.用加法验算: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教学的,此次采用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集中呈现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