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
选修1
一、1889年日本宪法
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很多地方农民发动暴动。中小地主也认为地税改革实际上是政府搜括农民的钱,用于支持发展工业,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中小资产阶级同样不满意政府对大资本家的扶持政策。于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为主体,掀起了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自由民权运动”。这场运动范围遍及全国,影响非常广泛。
背景
农民暴动和自由民权运动使明治领导人意识到,有必要进行一些政治改革,才能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稳定社会局面。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日本政府第一任内阁首相。
背景
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又称明治宪法。这部宪法以当时欧洲军国主义色彩最浓厚、君主权力最突出的普鲁士宪法为蓝本,由伊藤博文负责起草。
下列各项,与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主张或要求不相符的是( ) A.制定民主宪法 B.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宪法 C.废除不平等条约 D.“自由经营”资本主义工商业
解析:选B 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宪法的是《日本帝国宪法》,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宪法颁布
宪法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他实际上享有绝对的权力,拥有批准法律、任免大臣、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及统率军队等权力。宪法还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内容
宪法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前者由皇族和华族组成,后者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纳税达到一定数量、年过25岁的男子有选举权,具有同样财产资格的30岁以上的男子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事实上,第一次众议院选举时,日本全国只有百分之一多一点的人有选举权。议会的权力很有限,它可以参与制定法律,天皇也可以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敕令”,虽然规定众议院有权批准财政预算,但如果它未能通过新预算案时,上年度的财政预算则可以自动延长。
宪法还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行使权力,他们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由明治维新的领导人组成,他们是国家的元老重臣,对国家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枢密院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1889年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它是天皇赏赐给人民的,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里,但是,它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也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评价
“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意见法宝,那就是自由权。”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但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主要表现在( ) A.贵族享有立法权 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 C.天皇享有立法权 D.内阁享有立法权
解析:选C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规定: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的批准方能生效,实际上表明天皇拥有立法权,这就违背了自由的原则。
思考1:《日本帝国宪法》有什么特点?
(1)从颁布背景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式。
(2)从内容上看: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3)从性质上看:是近代亚洲第--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4)从影响来看:它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二、崛起为东方强国
19世纪后半期,当西方列强纷纷宰割中国、清政府忙于镇压国内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的时候,日本明治政府利用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加紧推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19 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由一偏隅小岛崛起为东方强国。
当时,日本的机器工厂已经有三千多家,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此后,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也迅速发展。同时,日本还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明治维新领袖们的“富国强兵”梦开始得到实现。
在此期间,明治政府为废除幕府统治时期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894年,日本和英国签订条约,英国同意将放弃过去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治外法权。此后,美国等国也同日本订立了类似的条约。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修约谈判
思考:为什么日本崛起后却侵略扩张?
由于日本保留着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十分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日本帝国主义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争,只能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日本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相勾结,疯狂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
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明治政权成立之初,天皇就宣称“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幕府被推翻后不久,西乡隆盛等人就叫嚣着要侵略朝鲜,只是由于当时日本国力尚弱,发展国内资本主义经济是当务之急,侵略朝鲜才暂时被搁置。
然而,日本对外侵略的步伐并没有停止。1872年, 日本渗透到日本和中国台湾岛之间的琉球群岛,迫使琉球国王宣布自己是日本的藩属。在古代,琉球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接受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两年后,日本借口有遇海难的琉球水手在台湾被杀害,派军队侵入台湾。台湾人民英勇抵抗,日军伤亡很大。日本转而讹诈清政府要求赔偿。腐朽的清政府作了让步,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了琉球,把它变成日本的冲绳县。
日本还仿照“黑船事件”,派军舰侵入朝鲜港口。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规定朝鲜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否定了中国和朝鲜的宗属关系,朝鲜向日本开放釜山等通商口岸,日本还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等不平等权利。后来,日本又得到了在朝鲜的驻兵权,使朝鲜由中国的藩属国变成中日两国的共同保护国。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的国力迅速提升:同时,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和资源不足的情况日益突出,对外扩张的欲望更加强烈。
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中国清政府。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从中国割得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获得了两亿多两白银的赔款。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日军占了八国联军总人数的大部分。在此期间,朝鲜实际上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得到的巨额赔款大大增加了国内的工业投资,同时,日本也可以从中国获得廉价的工业原料,并向中国倾销商品。日本经济迅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甲午战争后建立的八幡制铁所是日本最大的钢铁厂。产量占日本全国钢铁产量的一半以上,它所用的矿石全部来自中国。
由于幕府统治的腐败使日本遭受外来侵略,使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产生了富国强兵的思想,并积极投身到明治维新的过程中,实践着富国强兵的政策,使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最终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同时富国强兵政策的贯彻也使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的道路,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19世纪末日本对外扩张事件,正确的是( ) ①打开朝鲜的门户 ②吞并琉球 ③侵略中国台湾岛 ④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解析:选C ①是1876年《江华条约》的签订;②是1879年;③是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④是1894年。
例:佩里率领的舰队中有两艘黑色的近代蒸汽铁甲军舰,为日本人第一次见到。佩里赠给幕府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佩里来航令日本人震惊,深切感受到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既有人闻讯亲自去港口观看,也有人惊恐万分,逃离家园。在这里,“差距”主要在于( ) A.落后的农业文明与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差距 B.落后的幕府统治与先进的民主制度的差距 C.落后的军事装备与先进的军事装备的差距 D.落后的国民素质与先进的国民素质的差距
解析:选A 佩里来日体现了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这主要是落后的农业文明与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差距,故A项正确;佩里来日显示的是工业文明,不是先进的民主制度,故B错误;军事装备的差距实质是农业文明与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差距,故C错误;国民素质的差距也不属于本质,故D错误。
1.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年份
1800
1880
1900
1950
人口
800
1 050
1 600
5 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 A.工业化速度加快 B.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解析:选A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实际是工业化带来的明显效应,A项正确。1800年时日本还是一个封建国家,B、C两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抢答
2.日本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势力日益发展,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重要推动力。日本军国主义日益发展的原因有( ) ①封建残余严重 ②垄断资产阶级与军阀势力相勾结 ③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④亚洲没有国家与其对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解析:选C 日本军国主义之所以日益发展,从政治上讲是由于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资产阶级与军阀势力相互勾结;从经济上讲是因为日本市场狭小,资源贫乏,急需对外扩张寻找生存空间。故①②③正确,④不符合史实。本题选C项。
3.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解析:选C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不断增强,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故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与西学有关的“日本新词”迅速传入中国。A、B两项仅是原因之一,不是决定性因素;D项叙述错误且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
讨论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1)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2)经过殖产兴业,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热潮,仅用30年左右的时间,到第一-次世界 大战前,日本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倒幕运动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改革措施的颁布和实施。在自由民权运动推动下,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国家。
(4)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被打破,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5)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
(6)日本是东方国家中,受到西方冲击后经过改革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型,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亚洲一些邻国纷纷效仿日本,进行变革。
如何理解日本明治维新与其对外侵略扩张的关系?
在“殖产兴业”的过程中,日本政府扶植私人企业,培植了带有封建性垄断资本主义和特权财阀资本主义,把日本变成了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民族主义是明治维新的基本动力,明治维新的领导人把本民族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主权之上,掀起极端民族主义,并与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鼓动对外侵略扩张;明治宪法颁布后,藩阀长期垄断政权,为维持专制,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为天皇尽忠卖命;在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过程中对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要求必须效忠天皇。明治维新的这些局限性,使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本课测评
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1.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并在此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消极: 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国家的道路。
学习延伸
相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
不同: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日本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