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8 14:1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部编版
选修1
一、早期改良思潮
早在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们继承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他们强调向西方学习,寻求医治中国的方案,以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阐述变法理论,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他们的具体主张主要有: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这些观点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其意图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反对洋务运动 C.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D.挽救清朝统治危机
答案:C 解析:洋务派奉行“中体西用”方针,仅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郑观应认识到其弊端,看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因而主张政治变革,提倡君主立宪。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康有为,广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他自幼接受过正统的儒学教育,青年时期,开始关心国家命运,留意西学:后来,萌发变法思想。1888 年,他在北京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虽然这次上书没有到达皇帝手中,但上书内容却在一些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士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康有为返回广东后,开始进行变法的理论准备。他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他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积极宣传变法。他在学生梁启超等人的协助下,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
[历史纵横]
《新学伪经考》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主张应予抛弃,这就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法制造舆论。《孔子改制考》称儒家尊奉的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六经”均为孔子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行所作,将孔子塑造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根据。
概括:康有为的思想特点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蒙上了一层儒学的外纱,从而使其思想具有“儒表西里”和“托古改制”的特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这个特点,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1.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体现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 A.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B.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把维新变法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A解析:题干意思是:布衣百姓如果改制的话,影响太大了。但是,如果假借先圣王的名义改制的话,就可以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了。这反映出康有为改制的突出特点是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抢答
2.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答案:B解析:A、C两项明显错误。D项不全面,材料并没有提出要采用汉人装束。题干材料主要是要求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故选B项。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当时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地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历史上把这次活动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虽然没有上达给皇帝,但却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在社会中产生了极大影响。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公车上书记》书影
康有为等人在“公车上书”中强调变法维新是“立国自强” 的根本大计。他们所主张的"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富国,养民,教民:改革内政外交:设置议郎“,议郎由府县民选产生,可随时请对,上驳诏书,下达民词:等等。
为了争取更多支持,康有为和一些维新志士还在北京、上海、湖南、天津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1895年8月,康有为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强学会以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为宗旨,得到了翁同稣、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要员的支持。此外,强学会还引起了西方传教士及外交官员的关注,一些外国传教士也加入了强学会。
不久,康有为又成立上海强学会,南北呼应,使东南地区的维新运动也迅速开展起来。这时,守旧官僚散布流言,攻击强学会。1896年初,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不久,上海强学会也随之解散。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担任主笔。梁启超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梁启超(1873-1929). 广东新会人,号任公。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并协助其进行变法理论的撰述,1895年参加了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的活动。是与康有为齐名的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
他将历代帝王斥为“民贼”,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同时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大力发展近代工业。他的文章言论新颖,文笔流畅,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欢迎,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1.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意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梁启超通过写文章唤起国人变法维新和救亡图存的意识,故D项正确;“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A项错误;“民主共和,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B项错误;“托古改制,变革维新”是康有为的思想,C项错误,故选D。
抢答
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日本学习西方“官制”,中国学习“船炮之利”,二者的不同是造成中日两国历史发展不同的原因,作为维新派代表人物,其根本意图是为其维新变法做宣传,故选D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此外,在湖南和天津,变法思想也得到迅速传播。在湖南,1897年初,谭嗣同著成《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推动了湖南维新运动的蓬勃开展。在天津,1897年,严复创办《国闻报》,完成了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名著《天演论》,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认为只要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将会走向灭亡。
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曾留学英国,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中;他是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
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此话主要( ) 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
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 C.提出学习英法德俄民主政体
D.指出清朝军事的落后
答案:B解析:材料中谭嗣同对“仁学”的理解已经不同于传统儒家的观点,主要是受西方的影响,这说明谭嗣同将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维新派倡导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895 ~ 1898年之间,维新派创办的学会、学堂、书局、报馆多达三百余所。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此时已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涌现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领袖人物, 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思考:1.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政治主张有哪些异同?
(1)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异: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
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
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的主要方式
(1)著书立说:如康有为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阐发维新变法思想,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2)上书:如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3)组织学会:如1895年成立的强学会。
(4)建立学堂:如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
(5)创办报刊:如康有为等创办《中外纪闻》,严复创办《国闻报》
(6)讲学:如康有为在广州--带讲学,宣传变法理论。
本课测评
1. 康有为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
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无论在政治上或思想文化上,长期受着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支配,压在他们头上的是- -整套以孔子为偶像的正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进人近代以来,旧的一套已不能应付新局面,国家的危亡,时代的苦难,驱使人们去寻求思想上的新方向,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去寻求真理。但是,封建主义的经典不允许他们“离经叛道”,资产阶级又不具有革命的彻底性,于是,康有为不得不披起孔圣人的外衣,举起“托古改制”的大旗。
2.为什么说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宣传家之一?
梁启超作为《时务报》的主笔,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如《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等。在这些文章中,梁启超大声呼吁中国要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要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制度,培养有用之才;要大力发展近代工业。梁启超文笔流畅,言辞锐利,富有感情,动人心弦,大大地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所以说,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宣传家之一。
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著书立说阐述变法理论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答案:D 解析:早期维新派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而康、梁等人发动的“公车 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抢答
2.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维新运动的兴起。改制往往会涉及方方面面,但很难说易服更易推行,故A项错误。题干并没有提及易服是为了外交的需要,或改变中国人的世界形象,因此C项错误。身着长袍马褂的人不一定就是守旧势力,故D项表述错误。从材料可看出,维新派主张“易服”是为了“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需要,因此是为了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为正确答案。
3.1888~1895年,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活动主要有(  ) ①发表《原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观点 ②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阐述变法理论 ③在广州讲学,宣传变法理论 ④提出人类社会进化的三段理论 ⑤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变法主张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选A ①⑤是严复的活动,不属于康有为。故选A项。
5.“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这反映了维新派(  )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解析:选B 据材料及教材知识可知,议郎由士民公举产生,可随时请对、上驳诏书、下达民词,这说明维新派试图效仿西方限制皇权的做法,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改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