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8 15: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部编版
选修1
一、俄国的农奴制
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开始建立。在此期间,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农奴制开始形成。17 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
富裕的农奴主家庭
[历史纵横]
17世纪中叶,俄国颁布的《法律大全》规定: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必须无条件地给领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窝藏逃亡农民的要处罚金、鞭笞或监禁的制裁。这一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18世纪以后,俄国历代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彼得一世”甚至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18世纪中后期,沙皇曾经将一百多万自由农民连同土地赏赐给了贵族宠臣,还把农奴制扩展到新吞并的乌克兰、波兰等地。在农奴制度下,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地主可以公开出售农奴,甚至可以用作向银行贷款的抵押。
19世纪中叶,俄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人口中一半以上是农奴。农奴每周被迫在领主的庄园内无偿劳动三四天,然后才能利用其他时间耕种自己的份地,还要承担很重的赋税。农奴的生活贫困不堪。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报道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农奴的贫困生活
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19 世纪上半期,农民骚动越来越多,据统计,1826 ~ 1834年为148起,1845 ~ 1854年激增为348起。
1.18世纪早期,沙皇彼得一世颁布法令,允许工场主和商人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他作出这一规定,最有可能是为了适应俄国(  ) A.农奴制度发展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需要 C.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 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解析:选B 18世纪早期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俄国的资本主义虽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存在,手工工场缺乏自由劳动力。彼得一世此举就是为了解决工场手工业的劳动力问题。
抢答
2.据统计,俄国在1801~181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83次;1811~182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24次;1821~183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156次;1831~184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43次。这从根本上意味着1831~1840年的10年间 (  ) A.农奴为争取自由而斗争 B.农民骚动威胁着农奴制的基础 C.农民骚动不断增加 D.农奴反对封建主的斗争由激烈转为短暂的平静
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的危机。从1801~1830年,俄国农民骚动持续上升,说明农奴反对封建主的斗争日益激烈。但1831~184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次数稍有下降,说明人民的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力量的聚集期。
3.沙皇政府《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 ①反映出农奴人身受农奴主的严格控制 ②说明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说明俄国是法制完备的国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 ④中“法制完备”明显不符合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
如何认识俄国的农奴制?
应坚持辩证的观点,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方面来认识:
1.农奴制曾经适应了俄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农奴制为俄国集中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俄国国家的统一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1)农奴遭受严重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2)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
(3)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也正是由于保存了农奴制这样野蛮和没有效率的社会制度,才使俄国在19世纪中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加速了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步伐。
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出现后,扩展到欧美许多地方,俄国也受到了影响。19 世纪40年代,俄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了机器工厂。不久,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之间的铁路也在一片反对声中开工。但是,在农奴制度下,俄国既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更不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这一切使得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领域都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不仅煤炭、生铁等重要工业品的产量同英法等国的距离越来越大,交通运输业也差得很远。据统计,1860年,俄国的蒸汽动力不到英国的十二分之一,生铁产量只有英国的八分之一,铁路长度仅是英国的十分之一强。
在英国等国家,轮船已经成为重要的运输工具.俄国仍然靠纤夫拉帆船。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三、新思潮的涌动
19世纪初,俄国参加了对拿破仑帝国的战争,一些青年军官到了西欧国家,感受了西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俄国还保留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1825年, 他们发动了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但遭到了残酷镇压。这次起义发生在俄历十二月,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俄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十二月党人被沙皇流放时,他们的妻子毅然接受沙皇提出的苛刻条件,跟随丈夫远赴西伯利亚,这些妻子们因此受到歌颂,下图就是相关的作品之一。十二月党人被流放主要是因为(  )
A.对俄国的社会现实不满 B.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要求 C.举行起义要求推翻专制统治 D.同情俄国农奴们的处境
解析:选C 十二月党人倡导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并试图用武力推翻它。1825年他们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但以失败告终。
思考:如何评价“十二月党人起义”?
起义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十二月党人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境地而最后失败。但是,这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起义,它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
(1)因为他已经认识到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2)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十二月党人起义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守旧派主张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
改革派提出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激进派要求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其主要代表有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1855年,赫尔岑因言论获罪被迫流亡英国,他在英国发表文章,创办杂志,鼓吹农民的解放。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撰文公开批评旧制度。
比较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基本主张:都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②产生背景:都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的影响。
(2)不同点:主要活动内容不同。①十二月党人为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而发动了武装起义。
②知识分子激进派的主要活动包括:与保守派展开激烈争论;创办报刊宣传自己的主张,鼓吹农民的解放;筹划成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活动。他们的活动主要是集中在对革命思想的宣传上。
四、克里米亚战争
为了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同时,也为了转移国内矛盾,1853年,俄国派军队侵人奥斯曼帝国。俄国的军事行动侵犯了英国和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不久,英、法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派兵进入克里米亚半岛参战。但是,英法并不想彻底打垮沙皇俄国,战争仅局限于克里米亚半岛,因此这场战争称为“克里米亚战争”
英、法联军很快进抵俄海军重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联军从海上和陆地炮击要塞,有时一天达四五万发炮弹。俄军死守要塞,但是,俄军武器装备匮乏且陈旧,交通运输原始落后,指挥系统腐败无能,后勤供应不足,再加上出身农奴的士兵长期营养不良,疾病、饥饿和寒冷交困,使俄军非战斗性减员严重。1855年秋,在经过近一年的围困后,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沦陷,俄军战败。第二年,双方签订和约。俄国撤回在黑海的舰队,拆毁在黑海沿岸的防御工事,交出多瑙河沿岸的战略要地。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武器的落后 B.政治、经济体制的落后 C.运输工具的落后 D.军需品的不足
解析:选B 克里米亚战争是西欧资本主义列强与沙皇俄国之间在土耳其问题上矛盾尖锐化的结果,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从本质上看,战争失败是由俄国政治、经济体制的落后导致的,故选B项。A、C、D三项是重要原因,均排除。
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战争不但使俄军付出了高达五十多万人的伤亡,还耗费了大量物力和财力。为了筹集军费,政府加重对农民的盘剥,农民苦不堪言,各地农民纷纷暴动,深深震撼了封建统治。战争还沉重打击了俄国人的士气,失败感在俄国国内弥漫。1855年,俄军败局已定,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身亡。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不得不走上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
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解析:选B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落后的农奴制度导致了经济及军事上的落后,进而导致失败。因此“觉醒”是指人们已认识到了俄国制度的落后。
抢答
2.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英国、奥斯曼帝国作战各方的目的是(  ) ①公开野蛮掠夺 ②直接兼并领土 ③进行商品输出 ④进行资本输出 ⑤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A.②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A 俄国作为封建国家,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兼并领土;英法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倾销商品,此时还未进入大规模资本输出阶段;而土耳其则是为了抵御侵略,维护国家的独立。
思考:综合认识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各有其如意算盘。俄国战败的结果说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是无法抗衡的。战争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证明了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
1855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哪些问题?其中,哪些是最主要的问题?
本课测试
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社会上: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对材料中的“它”解读全面的是(  ) A.阻碍了社会公民道德的发展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危及了国家安全 D.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发展,需彻底废除
解析:选D 依据材料信息“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等可知,D项符合题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