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
必修2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一、东方的诱惑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自《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长期以来,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把东方的商品,如丝绸和香料等,辗转运销西欧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令其他西欧国家的商人垂涎不已。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于是,很多西欧人都渴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西欧商人清点钱币
这是一幅反映十四五世纪西欧商人在清点金钱的画面.流通的金银币越来越多.人们对金银的渴望也日益强烈。
那时西欧局势动荡,各国争斗激烈。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
①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同时,
②教会也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而这--时期
③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更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葡萄牙的亨利王子(1394- 1460)
15世纪中叶,有‘航海家”之称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组织人对西非等地沿海探航.推动了葡萄牙海外探航的发展.
历史纵横
15世纪时,欧洲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能造多桅帆船。这种船大大提高了航行速度,水手们能够在各种风向中操纵自如,非常适于远洋航行。欧洲人的海船上还普遍装上中国人发明的罗盘,可以确保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不会迷失方向;同时,船上还装上了火炮,以对付航行中可能遇到的海盗袭击。.
装有大炮的多桅帆船
二、新航路的开辟
为了到达东方,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组织了东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领--支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葡萄牙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航行一段时间后,船队遇到风暴,一度远离海岸。许多船员感到害怕,但迪亚士坚持继续向前航行。当船队再次见到陆地时,船员们惊讶地发现,陆地的走向已经不是向南,而是往东,继而偏北,迪亚士把非洲西南的海角命名为“风暴角”;后来,葡萄牙国王把它改称为“好望角”,希望它能带来好运。
达●伽马
迪亚士
10年后,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
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航行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1492 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哥伦布以为这里就是印度。他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其实那只是今天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
哥伦布
在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哥伦布又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到达了美洲大陆沿岸的很多地方。哥伦布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他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哥伦布(1451- 1506) 到达美洲.
沿着哥伦布开辟的航路,1519~1522年,西班牙支持的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麦哲伦
例: 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控制,再结合葡萄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因此B项正确。西班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美洲,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率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C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线
支持者
1487--1488
葡萄牙
王室
1492
哥伦布
西班牙 王室
1497--1498
葡萄牙
王室
1519--1522
麦哲伦
西班牙 王室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欧洲-非洲好望角
欧洲-美洲
欧洲-好望角-印度
环球航行
迪亚士
达伽马
1.阅读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你认为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首先可能带来什么影响?
首先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不同的人类文明开始交融会合,人类开始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2.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
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为了金钱和财富,他们不畏艰难,勇敢坚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其壮举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打破各大洲孤立分散、封闭隔绝状态,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但同时他们为了获得黄金白银,不择手段,杀掳掠夺,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例: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试题分析:C项叙述的情况并不符合当时两国的实际;D项金银需求量大的并不只是局限于西、葡两国;而谈地理优越的话,法国和英国地理位置也不错,在这点上西葡两国并不占绝对优势;只有A,当时两国刚刚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且对探险活动大力支持,这是造就新航路探险由西葡两国领导完成的主要原因。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历史上称这些变化为“商业革命”。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象牙黄 金,美洲的黄金、白银和玉米、烟草带回欧洲,并把欧洲的工艺品等销往世界各地。以此为核心人类文明开始交融汇合,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
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
从规模上看:郑和船队有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船只长151.8米,宽61.6米;携带的物品有丝绸、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随行人员最多时达到27 800人。而哥伦布的船队约3—17艘;最大的船只长24.5米,宽6米;携带的物品有牲畜、农具、种子 和粮食;随行人员最多时约1 000多人。
郑和远航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以天朝上国自居,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而哥伦布远航为追求黄金和掠夺财富,带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性质。
郑和下西洋
迪亚士、哥伦布航行
目的
性质
影响
消极
积极
1、掠夺财富;2、扩张领土,占有市场3、传播基督教等
1、扬国威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3、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4、寻找建文帝
政治行为
贡赐贸易
经济行为
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国力不堪重负
远洋航海业衰落
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欧洲: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原因(必要性)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寻金热
奥斯曼土耳其阻断商路
东方的诱惑
条件(可能性)
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教会的支持
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新航路的开辟
达●伽马到达印度
麦哲伦环球航行
使世界日益紧密地连接成-一个整体
走向会合的世界
出现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辟新航路
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17世纪上半叶”,排除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是在18世纪;C说法错误,正是由于欧洲殖民扩张促使中国实行“海禁”“闭关”政策;D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符合题意,17世纪时期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当堂测试
2.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欧洲的,这种作物的交流本身也是文明链接的方式,故选C而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3.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在此进行了疯狂地掠夺,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故“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本题选A项。B项错误,应该是美洲和欧洲;C项错在“阻碍”,应该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哥伦布是意大利人,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航行,发现了新大陆,故D项错误。
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并未将其转化为资本积累,而是将之应用于向英、荷等国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排除B项;金银大量输入,导致“价格革命”,即金银价值下降,物价暴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故本题选择D项;17、18世纪的世界霸主分别为荷兰和英国。故排除A项;C项应为荷兰和英国。与题目中的国家“西班牙”不符,故排除。
“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图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应了( )
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日不落帝国”形成
A项,天主教在公元1年刚刚诞生,还没有在欧洲广泛传播,因此A错误;C项,罗马帝国在1453年就灭亡了,排除C项;D项,在公元1年,还没有日不落帝国,排除D项;B项1世纪,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只局限于欧洲。1500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向东西两条道路航行,对世界的认识扩展大非洲南部和西亚及大西洋,1600年,经过对外的殖民扩展,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的扩大。1800年,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欧洲人对是世界的认识进一步的加强,这一时期,欧洲人基本对世界全部了解。
材料分析题
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网Z_X_X_
K—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英国经济势力增强的原因。从材料“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国际上老牌殖民国家逐渐衰落,英国逐步取得殖民优势,拥有广阔殖民地;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交通线上,便于其开展海外奴隶贸易。国内主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本题要从正反两个角度来分析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且要注意奴隶贸易对于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亚非拉地区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等方面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史料信息准确获取能力。材料“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中“1807年”“1833年”两个时间点需要
注意,“1807年”“1833年”两个时间点需要注意,19世纪初英国处于工业革命过程之中,英国此时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掠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是站在欧洲是世界中心这一立场上的,否定世界其它地区对世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小论文应该是批判这一观点,应该持有全球史观,肯定世界发展是世界各地区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