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
必修2
第十七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一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商品丰富、物资充足,一派“繁荣”景象。
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为什么
20
年代的美国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原因: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
30
亿美元到战后外国欠美国
130
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
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
第二,总体说来,20
世纪初期的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更新刺激生产发展;由于很早确立了专利保护制度,美国的发明和创造空前活跃,与此同时,诸如泰勒制和福特生产线等“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经济发展迅速。
此外,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在这“繁荣”的表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①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
②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③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
④资本家被眼前的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
经济危机的原因
历史纵横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财富集中在少数人和大企业手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1929年,占美国人口1%的富人拥有的财富超过美国全部国民财富的三分之一。
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
同时,在“繁荣”的激励下,人们怀着一夜暴富的梦想,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股票上市量猛增,股价大幅度提高。⑤到1929年,股价被哄抬到远远高于生产利润的程度,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廉价卖车
黑色星期四时的华尔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
黑色星期四”。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接踵而至:
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
经济危机的表现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美国人领取救济
在”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广告牌下,美国人民排着长队领取救济。.
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也相当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巨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经济危机的特点
危机期间,56
个国家先后宣布货币贬值,世界贸易萎缩,总额减少
2/3。各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与
1929
年相比,1932
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
40.2%,日本下降
37.4%,意大利下降
33.2%,法国下降
1.9%,英国下降
20%,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大约倒退了
20
年。各国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水平,1933
年德国失业人口高达
800
万,英国
400
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口超过
3000
万。
资料回放
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美]特格韦尔《新政日记摘抄》,1932年12月24日
这场危机还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法国工人罢工频繁,社会动荡;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工人罢工。德国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对现状的不满,乘机造势,政治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趁机抬头。
1929~1932
年美国全国各地罢工达
2700
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了
350万。农村中的抗议浪潮也高涨起来,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
200
万人。美国出现了全国性的社会危机。在法国,左派也因大萧条的压力被迫下台,短期内,总理相继换人。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同时还要负担一战赔款的德国人民负担加重,德国中下层人民生活急剧恶化,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希望得到国家强有力保护成为大多数德国人的愿望。由于希特勒承诺解决人们的失业问题,所以
1933
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合法的总理,希特勒上台之后,在政治上取缔除法西斯党以外所有政党,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在经济上有计划地发展军事工业,使国民经济军事化。备受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也走上了与德国类似的道路。1936
年日本军部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兵变,加强了军部的势力,不久之后,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积极准备扩大其已在进行的侵略。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为尽快走出经济困境,它们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面对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他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胡佛(1874-
1964)
胡佛(1874—1964),共和党人,美国第
31
任总统。他出生于一个铁匠的家庭。9
岁成为孤儿,由叔父抚养长大。1895
年毕业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此后,担任采矿工程师,在世界各地采矿,成为百万富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从政。先后担任美国驻比利时救济委员会主席和商业部长等职。1928
年,胡佛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参加竞选,获得成功。次年,就任美国第
31
任总统。就在胡佛担任总统后不久,经济危机爆发。胡佛信依据自由放任主义经济观点,否认日益恶化的危机现实,拒绝采取重大的经济干涉措施,只是根据自愿的原则但仍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1932
年初,胡佛下令成立了金融复兴公司,签署了联邦土地银行法令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法,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和贷款公司以及富有农场主、房产主免于破产。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主要是为了帮助富人,对提高普通大众的购买力、缓解生产过剩危机和事业救济作用很小。例如,到
1932
年底,政府只贷出了
3000
万美元作为各州职业救济和以工代赈之用,完全是杯水车薪。
但胡佛还是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他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
历史纵横
“自由放任”政策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政策。它对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有深刻影响。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简述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
影响: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
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学习延伸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它展现出大危机期间怎样的社会图
景?表达了普通工人怎样的心境?
这首歌曲表达了大危机期间曾经为美国经济繁荣做过贡献的失业人员的悲观情绪,向人们展现出大危机期间美国高失业率的景象,反映了失业者渴望就业的诉求。
1.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自身严重的社会危机,包括
( )①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②政坛丑闻不断 ③广大人民示威游行和罢工不断 ④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A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的内容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社会危机,对外掠夺应排除在外。
练习
2.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为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由此可见,这次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剧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B.迫使各国加快合作以应对危机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各国的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A [解析]
依据“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可知,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资本主义各国并未走向合作,而是互相打起关税战和货币战、倾销战,故B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与“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不符,故C项错误;国内阶级矛盾与“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不符,故D项错误。
3.1929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A.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B.美国向其他国家转嫁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利害相一致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
D [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世界市场发生经济联系,这是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C [解析]
世界上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25年发生在英国,故A项错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胡佛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掉入“沟底”,促使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故B项错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各国纷纷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故C项正确;经济危机导致了西方的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农业的复兴”这一说法违背史实,故D项错误。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
( )A.开启了资本主义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历史B.促进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传播C.导致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盛行D.造成了西方工业的停滞和农业的复兴
A [解析]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泡沫经济基础之上的。分期付款、银行贷款及股票投机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大多数美国人由于贫困无力购买所需的商品,使市场萎缩;市场的萎缩,又导致许多部门生产的相对过剩。④是经济危机的表现,不是原因。
5.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矛盾加剧的结果,加剧这一矛盾的因素有( )[]①国民收入分配不均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 ③股票投机活动猖獗 ④工商业企业大量破产倒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6.美国历史学家梅尔文·杜博夫斯基指出:“经济萧条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沦为废墟,还使西方自由民主制度陷于防御地位,并使人们对它将来是否能存在下去产生了怀疑。”在这里,作者旨在说明经济危机
( )A.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B.使人们对现实生活产生怀疑C.冲击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D.摧毁了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
C [解析]
人们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说明经济危机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别的发展道路,因此经济危机冲击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故C项正确。
7.1930年6月17日,胡佛签署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提高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全部关税的总平均率由33%增为40%。这一措施( )A.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危机B.加剧了经济危机的持续恶化C.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D.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
.B [解析]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是在20世纪70年代,材料反映的是1930年面对经济危机胡佛采取的措施,故A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提高关税,引发其他国家高筑关税壁垒,加剧各国间矛盾,不利于缓解危机,故B项正确;美国经济危机使工人大量失业,提高关税与增加就业无关,故C项错误;提高关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危机,不是缓解,故D项错误。
8.论述题:民主政治会犯错误,但民主政治也能发现错误,并且以较小成本纠正错误。民主政治其实是一种纠正错误的政治机制。
上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A曲线代表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B曲线代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中有关美国的史实,任选图中A曲线或者B曲线,依据其演变的趋势,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民主政治是一种纠正错误的政治机制。论证1: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最终,胡佛顽固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掉入了“沟底”。这是民主政治犯的错。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1932年,民主党人罗斯福以“新政”口号赢得大选,就任总统后果断放弃自由主义政策,推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的状态,摆脱了经济危机。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纠错机制。
论证2: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尼克松政府、福特政府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见效一时。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被迫人为地放慢经济增长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1979年4月到1982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率下降了11.8%,失业率达到10.8%,失业人口数达到1200万。面对严重的“滞胀”问题,凯恩斯主义失灵。这是民主政治犯的错。1981里根上台后,采用新自由主义理论,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解,使美国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走出“滞胀”困境的国家。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纠错机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