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9 11: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部编版
必修2
第十八课 罗斯福新政
一、临危受命
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1932年,他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同胡佛展开了下一届总统竞选。罗斯福在竞选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使对手黯然失色,最后以绝对优势当选。
1933年3月,罗斯福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在此紧急.....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 我怀着崇高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人、美国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反法西斯战争政治活动家。出生于纽约一个百万富翁的家庭。在著名的格罗顿公学毕业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四年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历史、政治和法律,参加律师考试合格后辍学任律师。1910 年,当选纽约的参议员。1913 年,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著称。战后,主张加入国际联盟。39 岁时,患脊髓灰白质炎。终生借助拐杖。1928 年,当选为纽约市市长并连任两届。1933 年 3 月 4 日,他发表“真正让我们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那种无缘无故、毫无道理和毫无根据的恐慌”的就职演说。两腿瘫痪,有着惊人的自信心和记忆力,热心改革,上任第二天,他组织“智囊团”,积极开始推行“新政”。
资料回放
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幕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罗斯福
(1882—1945)
二、实施“新政"
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
①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②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③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④管制证券业。
在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工作条件,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在农业方面,为摆脱危机,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历史纵横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提高农产品价格,罗斯福政府只得采取大规模毁灭农产品的办法。1933年,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二十多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
在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
①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
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③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危机期间完成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罗斯福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同时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救济金和养老金的发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购买力。
财产税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社会的稳定。
三、摆脱危机困境
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人有所提高;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经济方面
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它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新政措施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政治方面
历史纵横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走的是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希特勒走上扩张备战的道路,妄图用战争摆脱面临的困境,建立起一种军事型经济。这为即将发生的大规模侵略战争,打下了经济和军事基础。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大危机表明,“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 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制度方面
美国经济制度上的这一重大调整 ,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影响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主要内容包括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工业和农业,开始推行社会福利等。
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学习延伸:
学习延伸:
新政实际上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总的说来,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这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创了一种新模式:美国开始进入一种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广泛的干预和调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缓和不同阶层的矛盾,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
D【解析】由材料“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不能践踏农田”可知,其农业政策实施效果不够理想,所以答案选D。罗斯福的农业政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通过实施的农业政策使农产品的价格上升,保障了农民的利益。A、B、C说法有误,排除。
1.20世纪30年代初,针对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政策的举措,在美国南方有这样的说法: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不能践踏农田。这说明其农业政策( ) A.不符合经济发展运行规律 B.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C.没有使农民损失得到补偿 D.最初实施的效果不够理想
本课测试
C. “1848欧洲革命中”、“国立工厂”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与题意相反,排除;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了;D项“完全克服了”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
2.1848欧洲革命中,法国的临时政府就曾成立国立工厂,当时巴黎加入国立工厂的失业或无业的劳动群众曾多达12万人。不管他们原来的职业如何,他们都参加修桥铺路、扫街种树等工作。政府此举( ) A、体现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B、效仿罗斯福新政内容 C、体现了凯恩斯主义思想 D、完全克服了当时的经济危机
C无论美国罗斯福新政还是中国改革开放都没有改变各自的社会性质;而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都改变了各自的社会性质,由此可以看出ab分类的标准是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所以答案选C。
3.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4.下表是1935-1936年美国收入分配状况。据此可知( )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占总人口比例
占总收入比例
无产者
40%
13.3%
中产者
20%
14.1%
有产者
40%
72.6%
A. 大萧条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 B. 罗斯福新政未触及劳资矛盾问题 C. 罗斯福新政未缓解经济危机 D. 新政期间贫富差距问题依然严重
D【解析】表格是1935-1936年美国收入分配状况,与经济发展状况无关,无法体现大萧条,排除A;B不符合史实和材料;C不符合史实;从表格数据看,无产者与有产者占总人口比例相同,但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有产者远远高于无产者,反映出贫富差距问题依然严重,故D正确。
5.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漫画《新政疗法》(见右图)。画面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他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该漫画强调的是( ) A.政府部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政府部门权力分配发生变化 C.罗斯福有权实施国家干预 D.总统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大
D “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体现了行政权力的膨胀,故排除A项,选择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他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可知总统仍然行使行政权,故B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故排除C项。
B【解析】苏联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就实际上停止了,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英美等国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B项正确;国家干预经济是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时采取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30年代英美等国把大量机器设备销往苏联,对苏联来说是抓住了巨大的机遇,转嫁危机至苏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
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是因为( )A. 新经济政策缓和了和西方的矛盾 B.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C. 美英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 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6.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劳动关系法》,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这表明新政( ) ①注重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②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③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B【解析】“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体现出新政注重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全国劳动关系法》《财产税法》表明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说明政府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B. ①②④正确;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 A. 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 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 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D.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施“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办法,使美国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田纳西河水利工程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兴办的重要公共工程,对缓解就业压力、刺激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A项,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基本特征,“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题干反映的是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中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未涉及所有制的变化。故B项错误。 C项,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美国开始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故C项错误。D项,由“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不受“国家界限的禁制”、“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等关键词句可知,田纳西河水利工程虽然由政府主导,但享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具有私营企业所具备的某些灵活性。故D项正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