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
马晨明
01.
积累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02.
把握藏戏的形成和特点,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03.
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本文的表达特点。
学习目标
马晨明,1977年生,山东荷泽人。早年支援西藏,《入民日报》记者,现任教师。主要作品有《西藏采访笔记》《藏戏》等。
作者简介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简介
文学常识
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加点字。
吞噬( ) 咆哮( ) 女巫( )
压抑( ) 招徕( ) 悠哉( )
脱缰( ) 发誓( ) 敦厚( )
演绎( ) 雄浑(? ) 响彻( )
shì
páo
wū
yì
lái
zāi
jiāng
shì
dūn
yì
hún
chè
2.多音字辨析。
行
háng(行业)
héng(道行)
传
chuán(传奇)
zhuàn(传记)
藏
cáng(收藏)
zàng(西藏)
·
·
·
·
·
·
·
·
·
·
·
·
xíng(行善)
3.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吞噬:
咆哮:
脱缰:
压抑:
敦厚:
开山鼻祖:
两面三刀:
吞食。
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原意为马脱离缰绳,现有脱离某种束缚的意思。
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忠厚。
比喻某一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或首创某一事业的人。
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藏戏的?
整体感知
藏戏的形成、藏戏的面具、藏戏的舞台、藏戏的表演形式、藏戏的表演时长等。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藏戏的形成过程。
追本溯源
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发誓造桥,遇到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积德行善,出钱出力,共同修桥。藏戏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东杰布
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幼时家境贫穷,牧羊为生。成年后当过兵,做过生意,后削发为僧,僧名尊珠桑布。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博学多思,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被众人誉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唐东杰布亲身感受到西藏地域辽阔、山高水险,交通极不发达,给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于是,他不畏辛劳,跋山涉水,广泛地向民众讲明了搭桥的意图,赢得了许许多多的人信赖和政府官员的支持。终于于1430年在雅鲁藏布江上首次建成曲水铁索桥。
2.了解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唐东杰布说什么?
追本溯源
你是一个传奇,许下宏愿,发誓造桥;你是一个传奇,不惧嘲笑,为民造福;你是一个传奇,组建戏班,唱遍青藏;你是一个传奇,藏戏鼻祖,大行德广。
1.藏戏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前三个自然段有何作用。
问题探究
(1)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2)演出要求简单(舞台要求简单,表演道具不复杂)。
(3)符合当地人的生活特点。
(4)戏剧宗旨是劝人积德行善。
以连续的三个问句开篇,点出藏戏的主要特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总领全文。
3.作者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综合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问题探究
作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本文呈现出知识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特点。在讲述藏戏的形成时,主要运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记叙唐东杰布的故事,有前因有过程有结果,清楚地介绍了藏戏的由来。中间加以形象的描绘,写了“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的艰险,写了“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的雄奇,读者得以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到藏戏诞生的传奇色彩。在随后从各个不同方面介绍藏戏时,作者则以说明为主,综合记叙、描写和议论。比如,先具体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分门别类,清楚地介绍不同颜色的面具所代表的的含义,让读者获得相关的知识。在说明了藏戏的舞台、演出方式后,作者用一句议论,“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的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点出面具在藏戏中的重要作用,简要而精当。
拓展延伸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拓展阅读《西皮流水》《华阴老腔》《秦腔》等作品或者片段,感受地方戏曲艺术的丰富性。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