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知道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影响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了解万隆会议的概况
【重点难点】
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在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里,同 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 态度,实行 政策。
2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原则。1954年,在在中国、 和 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万隆会议
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 的团结与合作。
【合作探究】
1.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主要史实,说明新中国外交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清政府的外交是软弱可欺的,而新中国的外交是日趋成熟的。你认为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分析: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家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申明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材料中“这些原则”指什么?
?
?
⑵这些原则是由谁提出的?
?
?
⑶请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
【当堂达标】
1.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是( )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互不侵犯 D.维护主权
2.国书是指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本,也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递交给所驻国家元首的文本。根据右图判断,携带此国书的大使应派驻( )
A.美国 B.日本
C.苏联 D.印度
3.由周恩来倡导的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基本准则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4.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它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 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第三世界的合作 D.求同存异方针
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参加日内瓦会议 ? D.与苏联建交
6.从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所起的作用中可以看出( )
①中国政府热爱和平
②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③周恩来具有杰出的外交才能
④帝国主义势力已不堪一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亚非国家应撇开政治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的成功而努力…… ——周恩来
材料二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 一个美国记者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的讲话?其内容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会议上的方针是什么?
(2)美国记者为什么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3)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其中体现出的精神是什么?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独立自主 苏联 敌视 外交孤立 和平共处五项 印度 缅甸 求同存异 亚非各国
【合作探究】
1.答案:辉煌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根本原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正确的外交方针和原则
2.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周恩来 (3)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当堂达标】
1.A 2.C 3.B 4.D 5.A 6.B
7.答案:(1)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2)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多数与会者的赞同,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把少数国家攻击共产主义的倾向转向共同反殖反霸的主题上来。(3)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即“万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