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专题
安徽省安庆市2021届高三2月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
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
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①,
巴人讼芋田②.
文翁③翻④教授,
不敢倚先贤。
【注】①输樟布:梓州汉水妇女织幢木花布纳税。②讼芋田:梓州巴人常为争产芋的农田诉讼。③文翁: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杨文翁,建造学宫使巴蜀开化。④翻:翻然改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山万壑中古木参天,群峰叠翠里杜鹃啼叫,这鸟鸣声渲染了梓州山野的热闹。
B.一夜大雨后山中到处是飞瀑流泉,飞瀑流泉重重叠叠侧面表现了梓州山势险峻。
C.汉水一带盛产橦花布,巴人常为芋田争讼,这物产风俗叙描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D.此诗是一首送别诗,描写梓州山水大气磅礴,表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特点。
15.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14.(3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A(错在“鸟鸣声渲染了梓州山野的热闹”,应该是以动衬静手法运用,表现梓州山野宁静。)
15.(6分)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C)答案示例:①对杨文翁治蜀成就的崇敬;②对李使君治梓再创佳绩的勉励;③对李使君才比文翁的欣赏。(6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安徽省皖智教育A10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刘禹锡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
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茶诗,一二句描写新芽拳缩的形状及新茶从采摘到煎制之迅速。
B. 三四句描写了茶汤的香气和颜色,以沾露的木兰和临波的瑶草加以衬托。
C. “采采”颇有民歌风味,让人想起《诗经》中“采采芣苡”“采采卷耳”等句。
D. 诗中写出唐朝僧人对茶的钟情,赞美了他们对茶艺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
15. 诗人在咏茶之余亦有寄托,请简要概括本诗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D 15. ①诗人借僧人之口点出,要想品味茶的“灵味”需要有幽寂的环境,表达了远离尘嚣、超脱尘俗的愿望;②又借将茶寄往郡斋、以砖井水泡茶铜炉火煎茶会有损其“标格”的说法,表达了对世俗官场的鄙薄与厌弃。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2021届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五) 庾信①
惟忠且惟孝,为子复为臣。
一朝人事尽,身名不足亲。
吴起尝辞魏,韩非遂入秦②。
壮情已消歇,雄图不复申。
移住华阴③下,终为关外人④。
【注】①庾信:南北朝文学家,公元554年奉梁帝萧绎之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梁灭,他被迫留在长安为官。②吴起:战国魏人,初为鲁将,后为魏将,驻守西河。因受魏相公叔谮毁而离魏奔楚。韩非:战国韩之诸公子,奉命入秦,被害而死。③华阴:在“潼关”之西,西岳华山脚下,这里指陕西中部长安一带。④关外人: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屡次建立边功,曾以长期作关外人为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诗坦率真诚,诗人身在异乡,心怀故国,尽是“伤痛之辞,自责之言”。
B.开篇四句,直切题旨,自己为子为臣本应尽孝尽忠,然而身虽存而名灭。
C.五六句运用吴起和韩非的典故,以二人自比,表明如同二人的英雄志气。
D.最后两句写自己现移住长安,终究还是关外人,抒发自己身处异域之感。
15.这首诗意蕴深刻,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4.C(五六句运用吴起和韩非的典故,是用吴起辞魏、韩非入秦来比自己去梁到魏,乃是出于不得已。)15.①离家背国,愧疚悔恨。自己既为庾家之子、又为梁朝之臣,惟应尽忠尽孝,可是子道臣节却已亏损。②远事异朝,悲苦无奈。自己去梁到魏,原是出于不得已,如今兴复故国的“壮情”“雄图”也早已消歇。
③南归无望,不胜感叹。故国不再,归国无望,终为关外人。(每点2分)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联考语文能力测试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4~15题。
江城玩雪
萨都刺
雷正纷纷客倚栏,长江风急吼天关。
千重铁瓮①成银瓮,一夜金山②换玉山。
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问。
晓来霁日高林照,好景依然悦我颜。
注:①铁瓮:即铁瓮城,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②金山:在京口西北,原在长江之中,后因砂土堆积而与长江南岸相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纷纷”状雪大,以“吼”写风急,“客倚栏”这一细节暗示出渡江之难。
B.颔联以“银瓮”“玉山”两个妙喻写出了大雪之后所形成的奇丽景观,生动形象。
C.颈联写舟子在寒浦外迷失归途,僧人在山上如同置身于白云间,明写人而暗写雪。
D.尾联虽然没有具体描写晓晴之后的怡人雪景,却给读者留下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
15.简要分析这首诗刻画了怎样一个“玩雪”者形象。(6分)
14.A【解析】“暗示出渡江之难”有误。“客倚栏”意在交代观赏位置,暗示观赏豪兴。
15.(1)“玩雪”者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光,以赏玩的心态和新颖的视角观赏江城雪景,善于发现独特之处,笔下充满诗情画意;(2)“玩雪”者具有独到的审美情趣,不畏恶劣环境,赏玩壮丽雪景,热爱自然,豪迈乐观。(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城南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年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l4~15题。
别林景思
尤袤
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
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
论交却恨相逢晚,别袂真成不忍分。
后夜相思眇①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
注:①眇,同“渺”。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说自己为官一任没有什么政绩,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林景思。
B.颔联先写林的穷困再写其胸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C.颈联诗人感慨与林景思相见恨晚,充分表达了对林景思人格和才学的赞美。
D.“尺书”—句诗人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对林景思的留恋与不舍。
15.“后夜相思眇空阔”一句在表达惜别深情时,与柳永的《雨霖铃》中某些诗句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14.B
15.(1)“眇空阔”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都用天地的阔大反衬自己离开对方后的渺小孤独,借此表达不舍之情;(2)“后夜相思”与“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都用虚写的方式,还没有和对方分开就开始思念,借此表达了不舍之情。
安徽省阜阳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其二)四
[明]王守仁
尧舜人人学可齐,昔贤斯语岂无稽?
君今一日真千里,我亦当年苦旧迷。
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山中仅有闲风月,何日扁舟更越溪?
[注]①诗人的朋友。②此诗是诗人居越中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贤斯语岂无稽?”用反问强调了圣贤之语的正确性,为下文的修身、求真理张本。
B.朋友即将离去,“一日真千里”极言离别之快远,夸张手法使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尾联期待朋友乘船来相会,一同享受山中清风明月;并且照应文题,表达惜别之情。
D.全诗语言浅显易懂,议论抒情巧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许与热切鼓励。
15.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安徽省宣城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注,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篇写诗人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写出了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15.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6分)
14.C
15.(6分)①“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②“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③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