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安徽省安庆市2021届高三2月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从反面阐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说,“ ”,就没有到达千里之外的办法:不积累细小的水流,“ ”。
(2)刘禹锡《陋室铭》中“ , ”两句,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居室比美,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志趣。
(3)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感慨的两句是“ , ”。
16.(6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一空无分)
(1)不积跬步 无以成江海 (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安徽省皖智教育A10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能体现运用“留白”手法可使音乐意蕴更为丰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在喝酒高兴时“________”,吹洞箫的客人听到歌声后便“________”,体现出高雅的生活情趣。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酣饮之后的激情想象,将整首词由现实带入梦境。
【答案】 (1). 别有幽愁暗恨生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3). 扣舷而歌之 (4). 倚歌而和之 (5). 醉里挑灯看剑 (6). 梦回吹角连营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2021届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杜甫舍已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
(2)韩愈在《师说》中,对为子择师而自己耻学于师现象作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梦境中天色由明亮骤然转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3)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给分)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联考语文能力测试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女子以“ , ”解释佳期延误的原因后,又劝慰男子不要
生气。
(2)柳宗元《小石潭记》善用比喻,比如以“ ”表现水声的清脆悦耳,以“ ”形容溪岸的形状。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纵然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人物,如今也很难找到他的痕迹,眼前只有“ , ”。
16.(1)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2)如鸣珮环 其岸势犬牙差互(3)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每空1分,增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城南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年考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作者以警告唐敬宗应当对秦之灭亡,哀而鉴之,不要重蹈覆辙并以此作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1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安徽省阜阳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以“ , ”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赤壁赋》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明智之人,他深知自己想要的不可能经常得到,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的两句是“ , ”。
(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用“ , ”两句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
安徽省宣城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分)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