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8 09:5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安徽省安庆市2021届高三2月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甘泉岛位于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永乐环礁西缘,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约700余米,东西宽约500余米,中间低平,四周沙丘环绕,遍地生长着 的草海桐。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海时,在岛上找到了甘甜的淡水,于是命名此岛为甘泉岛.1974年,考古队在甘泉岛西北部发现并确认一处唐宋时期居住遗址,经过多次调查和发掘,采集了文物187件。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先民开发、利用、经营包括甘泉岛在内的西沙群岛 。2018年,联合调查还新发现15处文化遗存,根据历次调查结果显示,甘泉岛除唐宋遗址外,还分布着各类遗存约38处.
甘泉岛上的各类文化遗存 ,它们的发现揭开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路绵延千年的历史面纱。而众多居住遗址和诸多出土文物,也有力印证了中国南海先民自古以来长期登岛活动的历史记载。其中,兄弟庙及其他珊瑚石小庙,生动诠释了自明代以来祭“兄弟公”,的海洋宗教文化。因此,科学有效地保护和展示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能保证中国南海西沙文化 ,也能为守护蓝色国土、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美丽而长远的物质载体。
17.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枝繁叶茂 铁案如山 别出心裁 薪火相传
B.鳞次栉比 铁案如山 别出心裁 一脉相传
C.鳞次栉比 铁证如山 别具一格 薪火相传
D.枝繁叶茂 铁证如山 别具一格 一脉相传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历次调查结果,甘泉岛除唐宋遗址外,还分布着约38处各类遗存。
B.历次调查结果显示,甘泉岛除唐宋遗址外,还分布着各类遗存约38处。
C.根据历次调查显示,甘泉岛还分布着各类遗存约38处,除唐宋遗址外。
D.除唐宋遗址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甘泉岛还分布着各类遗存约38处。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公安机关查办涉黑涉恶“保护伞”案件8.14万起。
B.随着消费变化,曾经被人称为伪需求的共享充电宝,如今成为不少人的“刚需”。
C.现在的网贷平台“服务”真迅速,消费者在手机上只要手一滑就掉进贷款陷阱。
D.敦煌壁画《反弹琵琶》里的“方头琵琶”,现在已经被乐舞专家郑汝中制造出来。
17.(3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E)D(“枝繁叶茂”形容树林茂盛或子孙后代众多,“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众多,所以第空填“枝繁叶茂”。“铁案如山”形容案件结论不可更改,“铁证如山”形容证据确凿,所以第二空填“铁证如山”;“别出心裁”形容构思、设计独特,“别具一格”形容风格独特,所以第三空填“别具一格”;“薪火相传”形容技艺、学说传递,“一脉相传”形容血统、流派、文化等传递,所以第四空填“一脉相传”。)
18.(3分)辨析并修改病句(E) B(“根据历次调查结果显示”句式杂糅,所以只有B项修改正确。)
19.(3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E)D(A项引号表示特定含义,B项引号表示突出强调,C项引号表示讽刺否定,D项与和文中引号表示专有名词或特定称谓。)
安徽省皖智教育A10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计算机事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与国外同期的先进计算机水平相比,起步晚了约10年。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经历了各种困难,走过了一段________。然而,随着科研人员艰苦卓绝的奋斗,使得中国的研制水平与国外相差一代到目前在国际领先。截至目前,中国既研制出了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高性能计算机,也成为了国际上最大的微机生产基地和主要市场。同时,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呈现出________趋势,与国外发达国家基本同步地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学科,很多领域在技术研发或产业化上,达到甚至超越了同期国外水平。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量子计算机,________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中的“大国新重器”。量子计算被认为是未来计算领域发展的必然之路,这种颠覆性的计算机技术,未来势必会替代传统计算机。回顾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开始时真可谓________,中间经历了很多曲折,可喜的是如今已实现弯道超越。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峥嵘岁月 多元化 堪称 筚路蓝缕
B. 流金岁月 多元化 号称 栉风沐雨
C. 流金岁月 多样化 号称 筚路蓝缕
D. 峥嵘岁月 多样化 堪称 栉风沐雨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着科研人员艰苦卓绝的奋斗,使得中国的研制水平从与国外相差一代到目前在国际领先。
B. 随着科研人员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的研制水平与国外相差一代到目前在国际领先。
C. 科研人员艰苦卓绝的奋斗,使得中国的研制水平从与国外相差一代到目前在国际领先。
D. 科研人员艰苦卓绝的奋斗,使得中国的研制水平与国外相差一代到目前在国际领先。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B.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C. 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
D. 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答案】17. A 18. C 19. D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2021届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先进生产力产生于科技创新实践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氛围,成长于公众理解和支持科学的社会环境中。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是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科学和技术曾领先于世界,曾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然而,明代以后,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________,屡次_______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 )。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错综复杂,科学文化缺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建立起全面、自主的科研体系,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________的科技成就,科学精神与科学文化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迈向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上,要_______文化自信和创新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历史贡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渐行渐远 错失 举世瞩目 增强
B.相背而行 错失 举世闻名 巩固
C.渐行渐远 错过 举世闻名 增强
D.相背而行 错过 举世瞩目 巩固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不仅输在经济规模上,而且输在科技落后上
B.中国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
C.中国不仅输在科技落后上,而且输在经济规模上
D.中国不仅仅是经济规模落后,在科技上也落后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国古代科学和技术曾领先于世界。
B.我国古代科学和技术曾领先于世界,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曾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
C.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国古代科学和技术曾领先于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D.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和技术曾领先于世界。
17.A(渐行渐远:主要指是由于人的性格、观念、背景、立场等的不同,以至于本来很要好的两个人,形同陌路。相背而行: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错失:1.错误;失误。2.错过;失去。错过:1.丧失时机。2.相互在路上交错而过。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着,形容影响很大。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巩固”与“文化自信”和“创新”自信搭配不当。)
18.B(前后句为递进关系,强调后者,故排除A、D。从内容上看,强调科技落后不是经济规模故排除C答案为B.)
19.C(从下文转折词“然而”可以判断,前一句为“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故排除A,D,我国古代科学和技术与上文“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连接紧密,而做出贡献的应该是中华民族,与下文“中国”搭配。因此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除B。最后答案为C.)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联考语文能力测试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共12卷、560万字的《<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以下简称《集成》)终于出版了,这是当代《史记》研究学人 ,付出二十余载心血的成果。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系事”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中华民族三千余年历史,体现中华民族 、传承发展的智慧和力量。《集成》通过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发掘《史记》的价值,探索其丰富内涵。
本书充分借鉴《史记》研究成果,爬罗剔抉, 。引用中国古代《史记》研究著作420余种、现当代《史记》研究著作260余种、海外汉学研究文献100余种、考古资料200余种,以及一批代表性学术论文。但本书并不限于单纯的资料 ,编次清晰,简而有序,能够对海量资料进行辨识和容纳。本书真可谓一部《史记》的“百科全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宵衣旰食 源远流长 披沙拣金 会聚
B. 宵衣旰食 生生不息 探骊得珠 汇聚
C.孜孜不懈 生生不息 披沙拣金 汇聚
D.孜孜不懈 源远流长 探骊得珠 会聚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集成》通过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发掘其价值。
B.《集成》以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发掘其价值。
C.《集成》以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发掘《史记》的价值,探索其丰富内涵。
D.通过《集成》吸收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发掘其价值。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百科全书”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
B.海伦在莎莉文老师悉心关怀和耐心指导下,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澳门的成功实践表明,“一国两制”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
D.包身工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17.C【解析】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孜孜不懈:勤勉努力,毫不懈怠。生生不息:事物不断地发展、产生。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探骊得珠: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汇聚”强调从各个不同的地点、方向集中到一起由少到多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会聚”强调各方会合后各自仍独立存在。“汇聚”常用于物,“会聚”常用于人。
18.B【解析】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通过……为基础”结构混乱;二是“用现代学术精神发掘《史记》的价值与魅力,探索其丰富内涵”逻辑语序不当。
19.B【解析】“百科全书”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引号是直接引用。C项是特定称谓。D项是突出强调。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城南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年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的当下,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诗句犹如狂风暴雨之后一道夏日的阳光,温暖人心!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无情的病毒面前,人类跨越国家和种族差异, ,以博爱之心携手共同 病毒。基督教读“博爱”,佛教倡“慈悲”,儒家言“仁爱”。 各种哲学与文化形态存在宗教和历史文化的差异,但在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方面,却是 。“爱人类”是儒家“仁爱”思想底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儒家思想的现代性价值不可低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建立在欲望的满足和利益的追求上,而且奠基于一个全人类共有的人性基础和道德精神依托之上。方其如此,“为万世开太平”才具有一个牢固的道德理性根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同舟共济 抵制 不管 异曲同工
B.同病相怜 抵御 不管 殊途同归
C.同舟共济 抵御 尽管 殊途同归
D.同病相怜 抵制 尽管 异曲同工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对偶、夸张、借代 B.引用、比喻、排比
C.比拟、比喻、夸张 D.对偶、反复、比喻
19.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建立在利益的满足和欲望的追求上,但是奠基于一个全人类共有的人性基础和道德精神依托之上。
B.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建立在欲望的满足和利益的追求上,而是奠基一个全人类共有的人性基础和道德精神依托之上。
C.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建立在利益的满足和欲望的追求上,而是奠基于一个全人类共有的道德精神和人性基础依托之上。
D.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建立在欲望的满足和利益的追求上,而是奠基于一个全人类共有的人性基础和道德精神依托之上。
17.C
18.B
19.D
安徽省阜阳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水少沙多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多年来,黄河治理初步形成了“拦、调、排、放、挖”的综合处理利用泥沙体系。在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峡口处,小浪底水利枢纽揽山抱水,拦河大坝巍峨高耸。远处,青峰 ,平稳回蓄的水库 。不久前,这里还是另一幅景象:滔滔浊流从孔闸 ,巨浪激荡,水声如雷。长期以来,不协调的水沙关系,导致黄河“善淤”“善徙”,为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黄河甘肃兰州以上河段提供了近六成的来水,而从上中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到河南三门峡河段,河水裹沙挟泥奔腾,九成泥沙来自于此,这导致了下游水少沙多。 的黄河进入下游地区,泥沙沉积加快,下游河床迅速抬升,对沿黄地区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水沙调控,是治理黄河的“牛鼻子”。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为水沙调控增加了“底气”。截至目前为止,“拦、调、排、放、挖”综合处理黄河泥沙方略基本达成共识,总共累计减少入黄泥沙近300亿吨,减少下游河道淤积112亿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影影绰绰 烟波浩渺 喷薄而出 泥沙俱下
B.影影绰绰 浩如烟海 一泻千里 泥沙俱下
C.隐隐约约 烟波浩渺 一泻千里 江河日下
D.隐隐约约 浩如烟海 喷薄而出 江河日下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截至目前为止“拦、调、排、放、挖”综合处理黄河泥沙方略基本达成共识,累计减少入黄泥沙近300亿吨,减少下游河道淤积112亿吨。
B.截至目前,“拦、调、排、放、挖”综合处理黄河泥沙方略基本达成共识,累计减少入黄泥沙近300亿吨,减少下游河道淤积112亿吨。
C.截至目前为止,“拦、调、排、放、挖”综合处理黄河泥沙方略基本达成共识,累计降低入黄泥沙近300亿吨,降低下游河道淤积112亿吨。
D.截至目前,“拦、调、排、放、挖”综合处理黄河泥沙方略基本达成共识,累计降低入黄泥沙近300亿吨,降低下游河道淤积112亿吨。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在他们模糊的心里,大约只有“生儿子”“多生儿子”两件,是在子女出生前希望的——却不是责任。
B.父亲接着说:“多挣六元四角钱虽然很多,只是这个孩子——”
C.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日——每年我总记得。
D.也许是我毁了泥墙吧——也许是我抛砖头了吧——也许是我从栏秆上跳了下来吧。
安徽省宣城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语文试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_________)。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7.C 18.C 1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