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阿细跳月》
人音版
六年级下
阿细跳月
新知导入
01
新知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一起欣赏一首歌曲,并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
彝族的,
这首歌曲的名字是《彝家娃娃真幸福》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彝族吗?
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人的服装色彩艳丽,他们习惯佩戴很多首饰,这些首饰多是用金银及玉石做成。彝族人们个个能歌善舞,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彝族的“火把节”是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六,这天彝族人会身着盛装,白天在一起搞一些庆祝活动,夜晚围在一堆篝火周围唱歌、跳舞。?
新知讲解
02
1、初听歌曲
彝族盛大的火把节你想参加吗?我们先听听彝族火把节的音乐有什么特点。这首曲子带给你什么感受?
整体聆听,初步感知《阿细跳月》
这首曲子热烈,欢快,感觉像过节一样,很热闹。
音乐背景
2、复听歌曲
说一说,这首乐曲有哪些乐器?
复听《阿细跳月》
3、视唱练习
跟着乐谱唱一唱
4、节奏练习
跟着音乐一起打一打节奏吧
5、欣赏乐曲
请同学们完整聆听乐曲,听一听这个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
分段欣赏
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你感觉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由哪些乐器勾画出了这样场面?
第一乐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
分段欣赏
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描绘了什么画面呢?
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
分段欣赏
聆听乐曲第三部分
我们一起来听听第三部分,是不是很熟悉呢?
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
分段欣赏
最后完整的聆听全曲
感受热情浓郁的音乐气氛。
再来打一打节奏吧!
音乐小游戏
二胡
板胡
高胡
中胡
连一连
音乐小游戏
琵琶
阮
柳琴
古筝
连一连
三弦
扬琴
巩固拓展
03
以四人为一小组为《阿细跳月》创编舞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并为优秀的小组颁奖。
我会这样跳
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视唱第一主题,比一比那组做的好。
我会这样唱
巩固新知
拓展延伸
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是乐曲《阿细跳月》,
还有一首歌曲《阿细跳月》我们也来了解一下吧!
课堂小结
04
在弥勒这块美丽神奇的红土地上,多彩多姿的民歌像山里的泉水一样甜,绚丽浪漫的舞蹈像山里的流岚一般美。居住在西山地区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集体舞蹈“阿细跳月”,是出落这歌舞海洋中一枝独秀的山茶花。它像清爽的山风,像欢快的山溪,像燃烧的火把,半个多世纪以来久跳不衰,美名播四海,备受国内文艺界和国际友人的青睐。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份芬芳永远的传递下去,做文化交流的小使者。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05
板书设计
《阿细跳月》
音乐情绪:热情奔放、欢腾跳跃
代表乐器:吹奏乐器
笛子等
拉弦乐器
二胡等
弹拨乐器
琵琶等
作业布置
熟唱《阿细跳月》的旋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课时《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1、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欣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导入新课,通过欣赏乐曲感受彝族“跳月”独有的欢快、热烈情绪,体会音乐所表现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情景,并乐于与同伴一起分享音乐的喜悦。能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能够说出乐曲当中的主要乐器。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2、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乐曲《阿细跳月》是1946年,西南联大部份师生到弥勒西山地区采风时,多见阿细的“跳乐”均在月夜进行,故将“阿细跳乐”称为“阿细跳月”。早在1945年,中外著名舞蹈家梁伦先生曾到弥勒西山进行采风调查,创作的《阿细跳月》成为了他的代表作。阿细跳月以特有的“1、3、5”为核心音乐韵律和四分之五的节拍,构成了一种罕见的音乐节奏和舞蹈形式,鲜活地体现了阿细人火一样的激情和淳朴执着的民族性格,完整地保留了阿细跳月原生母体形态。
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欣赏时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特点,通过乐器的音色、力度的表现来感受音乐的内容、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达到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的统一。贯彻新课标新课改精神,我们遵循新教法,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拓展音乐视野,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欣赏教学一直是我们高年级教学的一大难题。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步增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活动以及动手搜集资料的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6、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阿细跳月》
第2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阿细跳月》、了解彝族的音乐特点以及与他相关的风土人情,增强对祖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能感受《阿细跳月》的基本情绪,能用彝族舞蹈基本舞步进行表演,并大胆的进行创编。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阿细跳月》让学生感受乐曲欢快跳跃的节奏特点,掌握节奏
重点
能感受《阿细跳月》的基本情绪,能用彝族舞蹈基本舞步进行表演,并大胆的进行创编。
难点
能感受《阿细跳月》的基本情绪,能用彝族舞蹈基本舞步进行表演,并大胆的进行创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聆听欣赏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曲导入:同学们,我们来一起欣赏一首歌曲,并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彝族吗?(彝族简介)师:我们今天学的乐曲就是彝族传统的音乐之一,关于乐曲还有个小故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呀。远古时代,人类不知道怎样用火,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有一天雷电击中了枯木而引起一场大火,很多野兽被烧死,人们吃了,感到味道鲜美。从此才会用火烧肉充饥,烧起火来取暖。但在那风吹雨淋又没有房屋栖身的原始生活中,要保存住一点火种,确实非常困难。暴雨一来,火种被浇灭了。没有火了,人们就得挨冻,吃生肉喝冷水,给生活带来不少的困难。有一天,人们在山上狩猎时,又冷又饿,实在支持不住了,便纷纷靠在树上休息。有个名叫“木邓”的小伙子,却骑在一根朽木上面,边休息,边拾起一根细木棍儿,使劲地向朽木上钻。钻着钻着突然从朽木中钻出火来了。火的再度出现,使人们欣喜若狂。大家拾柴架火,熊熊的火焰,照得大地通红,烤得人体冒烟。于是围着篝火,边烤边跳。这就是阿细跳月的最初起源。人们称之为“木邓比”,意为“跳篝火”。
学生认真听,回答老师的问题。
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彝族吧!整体聆听,初步感知《阿细跳月》,彝族盛大的火把节你想参加吗?我们先听听彝族火把节的音乐有什么特点。这首曲子带给你什么感受(音乐背景)复听乐曲师:说一说,这首乐曲有哪些乐器?(吹奏乐器
笛子等;
拉弦乐器
二胡等;弹拨乐器
琵琶等)视唱练习跟着乐谱唱一唱节奏练习跟着音乐一起打一打节奏吧欣赏乐曲请同学们完整聆听乐曲,听一听这个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聆听乐曲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描绘了什么画面呢?聆听乐曲第三部分,我们一起来听听第三部分,是不是很熟悉呢?最后完整的聆听全曲。感受热情浓郁的音乐气氛。音乐小游戏(连一连)
1、欣赏乐曲,品味乐曲韵味。2、欣赏、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和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感情。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通过欣赏、演唱你们是不是对《阿细跳月》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这首歌曲用不同形式展现出来,演绎到我们的课堂中吧。1、以四人为一小组为《阿细跳月》创编舞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并为优秀的小组颁奖。 2、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视唱第一主题,比一比那组做的好。
积极参与小组演唱并展示表演。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以及个人的才能,比一比哪组唱得好。
用分组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参与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以创编的形式来进行扩展延伸,利于培养学生创作的灵感与兴趣,并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拓展延伸
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是乐曲《阿细跳月》,还有一首歌曲《阿细跳月》我们也来了解一下吧!
了解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拓展了解
课堂小结
在弥勒这块美丽神奇的红土地上,多彩多姿的民歌像山里的泉水一样甜,绚丽浪漫的舞蹈像山里的流岚一般美。居住在西山地区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集体舞蹈“阿细跳月”,是出落这歌舞海洋中一枝独秀的山茶花。它像清爽的山风,像欢快的山溪,像燃烧的火把,半个多世纪以来久跳不衰,美名播四海,备受国内文艺界和国际友人的青睐。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份芬芳永远的传递下去,做文化交流的小使者。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板书
《阿细跳月》音乐情绪:热情奔放、欢腾跳跃代表乐器:吹奏乐器
笛子等
拉弦乐器
二胡等
弹拨乐器
琵琶等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