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新考点探究设问 课件(共13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新考点探究设问 课件(共13张幻灯片)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8 15:1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新考点探究设问
考点
1
叙事视角
(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参考答案】“写作时的回忆”:如“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是作者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童年的感受”:如“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这是“童年的我”的视角。
【方法总结】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角度时,故事是由故事里的某一个人物讲述的。这使故事显得真实,同时也使故事更令人信服。第二人称叙事可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第三人称具有全知叙事角度的特点,能更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
考点
2
行文线索
1. (七下《老王》“思考探究”节选)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钱”在作者这一方,是尊重老王的诚实劳动、表达谢意的方式,也是对生活窘困的老王表示同情和关怀的物质手段。
2. (九下《孔乙己》“思考探究”)小说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找出具体语句,看看人们每次都是为什么而笑的。作者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小说四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一处是第4段,一处是第6段,一处是第8段,一处是倒数第3段。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小说的悲剧效果。
【方法总结】此类题的实质是考查线索的作用。具体作用详见“文章线索”。
考点
3
结构安排 
1. (七上《猫》“思考探究”)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第二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第三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2. (七下《老王》“思考探究”)细读课文中“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
【参考答案】因为这部分内容记叙的是集中体现作者一家与老王珍贵友情的一幕,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达敬意,令作者既感动又愧怍的一幕。
3. (八上《藤野先生》“思考探究”)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从结构来看,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在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都与藤野先生有关;从回忆性散文的特点来看,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而这段经历中藤野先生与“我”的交往是最让“我”感怀的片段。
【方法总结】分析叙事详略类的试题,首先要有序地概括所叙之事;然后根据文章中心判断哪些事是详写的,哪些事是略写的,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事是详写,与文章中心有关但不是很重要的事则是略写;最后,围绕文章中心分析详略安排的作用。详略安排常见作用:①点面结合,更好地突出文章中心;②突出表现人物的品质或形象;③突出作者情感;④使文章主次分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考点
4
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1. (七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思考探究”)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等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 (八上《背影》“思考探究”)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参考答案】先描写外貌衣着,然后描写动作,并用“我”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作者描写背影的镜头是一个“慢镜头”,一方面是因为父亲的动作确实不利索,一方面也是详细描写、展现形象的需要。
【方法总结】作答此类题,要与人物形象分析概括类题区分。此类题的实质是找出刻画人物形象的句子,分析其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或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此外,还要注意①写人往往离不开叙事,因此通过概括与人物有关的事件,也能看出人物的品质;②关注作者或文中次要人物对其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