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9 10:0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汉代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树立时空观念
2、通过解读史料和文本,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南方区域开发原因和孝文帝改革带来的影响。
3、通过学习本课民族交融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从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作用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作用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和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从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从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
阅读课本找出魏、蜀、吴
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
三国鼎立:
魏—曹丕—洛阳(220—265)

蜀—刘备—成都(221—263)

吴—孙权—建业(222—280)

220----266年

221----263年

222----280年
西晋
266---316年
西晋短暂统一
西晋短暂统一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
-----《徙戎论》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
八王之乱示意图
西晋短暂统一
胡床 椅子 方凳
西晋短暂统一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西晋短暂统一
东晋与南朝
东晋
317---420年

420--479年

420--502年

502--550年

550--589年
南朝
阅读课本梳理南方地区政权更替
前后相继
汉族建立
东晋与南朝
国家统一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原因:
统治阶级鼓励发展农业,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东晋与南朝
阅读史料找出南方经济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表现
(2)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1)农业方面: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东晋与南朝
忆金陵旧梦
看建康繁华
观应天盛景
尽在十里秦淮河畔
东晋与南朝
蛮左生梗,.......不营农业。彦劝以耕稼,禁共游猎,民皆务本,家有余粮。
----《周书 郭彦传》
傍南山杂有獠户,富室者颇参夏人为婚,衣服居处言语,殆与华不别。
----《隋书 地理志》
民族交融
十六国与北朝
东晋
317---420年

420--479年

420--502年

502--550年

550--589年
南朝(420--589)
西晋
266---316年
十六国 304---439年
前秦 376---385年
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与北朝
既有相互割据又有先后相继、
大多数少数民族建立、带有汉族政权特色
阅读课本了解十六国是那十六国对应的民族,思考十六国政权有什么特点?
学习儒家经典
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皆略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苻坚:博学多才艺。……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 ——晋书《载记》
崇儒重士
李寿:“宴礼于太学, 举明经者封好学侯” 。聘请巴西龚壮为太师。
后秦姚兴: “京兆杜瑾、冯翊吉默、始平周宝等上阵时事, 皆擢处美官。天水姜龛、东平淳于岐、冯翊郭高等皆耆儒硕德, 经明行修, 各门徒数百, 教授长安”
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与北朝
苻坚
东晋
317---420年

420--479年

420--502年

502--550年

550--589年
南朝(420--589)
西晋
266---316年
十六国 304---439年
前秦 376---385年
北魏439---534年
东魏
534~550
西魏
535~556
北齐550-577
北周
557-581
北朝(439--581)
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与北朝
内容:
迁都洛阳、穿汉服
说汉语、改汉姓
定门第、通汉婚
阅读课本归纳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与北朝
情景再现 小组合作探究
(北魏后期)稻谷亩产量一般在4斛左右,若精心耕作,可达10斛,大大超出了汉代平均亩产3斛的水平。……为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冶铁业也大有发展……酿酒业,制瓷业以及其他供城市消费的手工业,从业人数增加很快。……(洛阳)城不仅五方杂处,市场繁荣,沽贩云集,而且在城南的特定区域,安置了南、北、东、西各族降民以及西域和域外商人。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南北朝后期,南北双方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南北使节往还日益频繁,....北方经济上的互市交易也越来越多,沿淮、汉边境由“大市”、“小市”,打破关禁的要求日益迫切。尽管全国尚未实现统一, 但北人不再因民族压迫而南流,各地对统一文化的认同感也日趋强烈。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积极:
1、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3、巩固了封建统治,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消极:
1、一部分在改革中利益受到损害的鲜卑贵族、军人掀起暴动,导致了北 魏的覆亡;
2、学习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定门第,磨灭了鲜卑族勇于进取的精神。
东晋
317---420年

420--479年

420--502年

502--550年

550--589年
南朝(420--589)
西晋
266---316年
十六国 304---439年
前秦 376---385年
北魏439---534年
东魏
534~550
西魏
535~556
北齐550-577
北周
557-581
北朝(420--581)



课堂总结
政权更迭频繁
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因素
南方经济开发
民族交流



课后思考
帝之始镇江东也,敦与从弟导同心翼戴,帝亦推心任之,敦总征讨,导专机政,群从子弟布列显要,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 王敦传》
王羲之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士族门阀政治出现的原因。
(提示:可以从当时选官制度角度进行分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