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高中历史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课选自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一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古代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的发展、全球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以及交通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2.地位
交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使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逐步成为一个整体,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变迁。本课从交通发展的角度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交通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充分认识交通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结合必修课程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分析,联系中国和其他国家交通的发展,让学生具有整体的历史观意识,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具有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学习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打下基础,清晰了解古今交通运输发展的历程。
二、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古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水陆交通建设的需求使得水路交通建设和陆路交通建设得到发展,以及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引领学生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与工业革命所取得的成就对交通发展的促进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水陆交通的不断发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形成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通过回顾知识、角色扮演,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进一步理解交通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发现人类历史的多元特点与全球化趋势,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自觉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为建设美丽中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而努力。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古代水陆交通的建设;
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的促进作用。
依据:从古到今,经济的发展都与交通的便利性和运输业的进步离不开,两者共同发展,相辅相成。学习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与现在的水陆交通建设能让学生更好地发现人类社会的进步。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类历史带来了巨大变化,使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两次工业革命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将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发展的作用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2)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的促进作用。
依据: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为交通的发展提供了道路和技术的进步条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三者发展的关系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于交通进步的推动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将采用引导学生分析材料、问题探究的方式突破本课难点。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经过初中和高中一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古代的一些交通发展,如之前学习过秦朝为巩固统一修建的“五尺道”以及新航路开辟和两次工业革命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可能存在遗忘和对于交通发展方面缺乏系统性的梳理,以及对中外交通发展变化的联系,所以需要全面系统的论述和对知识的整理。
心理特征方面,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图片展示、情境创设等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并用适时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思维能力方面,经过第一个学年的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分析思考的能力较初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升,但由于知识储备的限制他们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探究历史,从广度、深度、高度上提升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1.讲授教学法
2.谈话教学法
3.探究教学法
1.自主探究法
2.小组讨论法
3.角色扮演法
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
二、
三、
水陆交通的变迁
导入新课
通过分享假期乘坐交通工具引起学生对交通工具变革的兴趣。
讲授新课
根据课本教材安排的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交通与社会变迁四个子目进行教学。
课堂小结
通过结合本课所学内容与材料探究铁路建设的意义。
一、
导入新课
由现代交通工具引起学生对古代交通的好奇心,创设“时光机”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新课学习。
二、
讲授新课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表格的方式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水路和陆路交通的发展,加上一些历史地图和运河图片的展示,因为相对于其他方式,使用表格能让学生更清楚地发现不同时期、地区水陆交通的不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让学生更清晰直观的感受水陆交通的发展,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二、
讲授新课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教材中对海洋的探索分为中外两个部分为学生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对于海洋探索部分的知识更具条理性,采用以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主要目的,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同学们回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最后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扩充他们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二、
讲授新课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工业革命在以前的课程中已经学过,所以这个子目的教学重点就是在学生旧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工业革命对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通过工业革命的成果和京张铁路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从观察图片中发现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之间的休戚相关,使学生发现两次工业革命催生了轮船、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二、
讲授新课
交通与社会变迁
最后一个子目在本课程中起到了一个升华、总结的作用。所以在本子目的教学上主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同时,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三、
课堂小结
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教材“探究与拓展”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建设的意义,合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和问题探究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我的教学存在时间把控不当的问题,在“全球航路开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扮演的需要,所花费时间较多,使得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感悟体会的时间较少。在之后的教学中要实行弹性教学,时间分配合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领悟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陆路
罗马
秦朝
唐代
元朝……
水路
秦朝
隋朝
元代
17世纪……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中
外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铁路建设
2.汽船
3.轮船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影响
板书内容根据教科书子目编排,结合纲要式板书和表格式板书进行设计,使条理清楚,知识要点鲜明,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
恳请批评指正(共19张PPT)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前大讨论
假期去了哪里?使用什么交通方式?
在火车、轮船出现之前人们用什么交通方式出行呢?
一起乘坐时光机去看看吧!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人工道路的建设
道路情况
作用和影响
罗马
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
“条条大路通罗马”
秦朝
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
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汉代
丝绸之路贯通
连接欧亚大陆
唐代
以长安为中心的驿道建设
城市道路建设井然有序、影响远及日本
元朝
拓展汉唐交通网,遍设驿站
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运河的开凿
运河
连接水系
意义
秦朝
灵渠
湘水和漓水
中原和岭南的交通捷径
隋朝
隋朝大运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
元代
京杭大运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世界之最
17世纪
米迪运河
地中海和大西洋
欧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
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
荷兰“黄金时代”的体现
阿姆斯特丹运河
“北方的威尼斯”
对海洋的探索
汉代
波利尼西亚人
宋元
明代
腓尼基人
维京人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建立。
连接红海和地中海
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交通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问题探究
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寒《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古代的水路交通建设和陆路交通建设及主要的交通工具,引领学生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与工业革命对交通发展的促进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梳理水陆交通的不断发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形成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通过回顾知识、角色扮演,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进一步理解交通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发现人类历史的多元特点与全球化趋势,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自觉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古代水陆交通的建设;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的促进作用。
教学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方法
本课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探究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手段
电子课件与黑板板书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在进入新课之前呢,老师想先问一下大家,假期的时候去哪里玩了?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活动:(积极分享假期经历)回答火车、汽车、轮船、飞机。
教师活动:同学们的假期都很丰富呀,我有一个小问题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在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发明之前人们怎么出行、怎么运输货物吗?这些交通工具又是怎么出现的呢?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的话,就请跟随老师一起登上“时光机”,我们回到过去看看。
2.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大家请看课件上的两幅图片。你们有发现什么他们的路和我们现在的路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后回答)他们没有特意修建道路,是由足迹形成的。
教师活动: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随着人们开始定居生活,生产力得到发展,人们由依靠手提、肩扛、背负等方式运输,到在驯化了动物之后会让动物来托运货物,再后来就有了车,车的出现使得运输货物的量大大增多。我们可以看到课本右上角有一张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居民所使用的双轮车的模型。先秦时期有一本手工艺著作叫做《考工记》,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察车自轮始”。从轮的出现后,从商代的独轮车到商末周初的四轮车,再到四轮马车。但局限于动力源和材料加工的限制,承载货物的能力上并无太多的提高。而拉货的货车,从早期的人力独轮车,到畜力的双轮车,再到四轮车,载货量也越来越多。汉代以后多用牛车拉货,一是因为马在力气上不如牛大,二是马车一般为权贵们的专属交通工具。牛车拉货量大而且虽行动缓慢但优点在于平稳安全,在某些时期甚至成为文人官僚们出行的主要工具。短距离的货物运输或者贫穷偏远地区的百姓多采用独轮车,牛车和马车虽然载货量多、节省人力,但是只能在宽敞的大路上行驶,不能在山路或者小路上行驶。因此一直到近代,独轮车都未被淘汰。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一种“木牛流马”,据考究便是一种独轮车,在巴蜀地区的山路上运输粮食货物相当方便。这个时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车的使用和一个东西联系紧密指针么东西呢?
学生活动:道路。
教师活动:是的,车的发展与道路建设息息相关,下面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归纳出课本上介绍的几种人工道路。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首先是罗马的道路。玩个小游戏放松一下,考一考大家英语听力,All
roads
lead
to
Rome,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条条大路通罗马
教师活动:对,这句话呢在今天的意思是告诉我们成功的方法不止一种,但以前在罗马是真的存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公里。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公元8世纪起,罗马成为西欧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圣者络绎不绝。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
接下来我们看秦朝所修筑的路。秦统一全国后,按照“车同轨”的要求,开始对以往的交通道路地修整,形成标准化、完整的交通体系。课本左下角有一段《汉书·贾山传》中关于驰道的记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秦始皇三十五年,下令从云阳修造一条通往九原郡的道路,这就是秦直道,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我们之前学过五尺道是为了管理西南夷地区修建的。汉代贯通了丝绸之路,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大通道。唐代有近2.5万千米的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唐长安的城市道路建设布置井然,气度宏伟,影响远及日本。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古代的道路铺设和运河开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运河的开凿。请大家阅读课本,根据历史小组分组讨论,完成课件上的表格。
学生活动:(讨论后完成表格)
教师活动:秦朝开凿的灵渠,古代的时候也叫做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也就是湘江的源头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隋唐大运河我们之前学习过,来请一位同学回顾一下,隋朝大运河以哪里为中心?
学生活动: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
教师活动:回答正确,请坐。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在元代完成。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国外的运河我们以法国的米迪运河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运河为例。请大家看一张地图,找到图中的米迪运河。米迪运河开凿的目的是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并“大大提高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纳省的优势”。该运河有时被称作朗格多克运河或双海运河。现在看到的图片是阿姆斯特丹运河度图片。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总长度超过100公里,拥有大约90座岛屿和1500座桥梁,使得该市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
学习了古代陆地上的交通和运河的开凿,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探索一下,发展交通?
学生活动:海洋、天空
教师活动:对,那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索一下海洋交通的发展。大家提到明代会想起什么和海洋有关的事?
学生活动:郑和七下西洋。
教师活动:除了明代其他朝代对海洋是如何探索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到课件上六个小方块对应的海洋成就。秦汉时期,中国不仅开辟了陆路连接中亚的丝绸之路,而且开辟了东至朝鲜、日本和西去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南朝时,中日之间北路南线航路得以开辟,中国远洋海船越过印度半岛,并抵达波斯湾。隋唐时期中国航海事业繁荣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全面兴旺,出现了专门管理海外航运贸易的市舶司。由于造船工艺技术先进,船舶坚固巨大,中国船航迹不仅遍及东南亚、南亚阿拉伯湾与波斯湾沿岸,而且已经拓展到红海与东非海岸。
宋元时期,由于掌握了磁罗经导航技术、测深技术、用锚技术、使舵技术,并熟悉了对海洋气象、水文的变化规律和对信风的运用,中国航海事业进入“定量航海”时代。明朝的航海事业更加令人惊叹,郑和在1405—1433年的28年间七下西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船队浩浩荡荡,船上船员兵将达27000多人,规模之大为历史罕见。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请同学们回顾之前所学,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时候海洋上发生了什么大事?
学生活动:新航路开辟
教师活动:回答得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回顾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分别对新航路开辟作出了什么贡献。
学生活动:(进行角色扮演)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达·伽玛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
教师活动:同学们完成的很好,新航路的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资料和老师呈现在课件上的内容体会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在水上交通的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联系到我们现代的交通工具大家会想到什么?第一艘汽船、第一辆汽车……
学生活动:工业革命。
教师活动:对,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工业革命对于交通发展的影响。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一下,蒸汽机车的改良会带动什么道路的发展?
学生活动:铁路。
教师活动:对,自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之后,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的带动下,欧美各国都开始了修建铁路网的工作,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铁路又有什么样的发展呢?在1881年,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建立的第一条实用铁路就是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大家请看课件,图片上有一个人有一条铁路,有同学知道是什么铁路吗?
学生活动:京张铁路。
教师活动:对,图片中就是由詹天佑支持修建的京张铁路,1909
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在修建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最著名的就是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当时的中国比较落后、衰弱,所以铁路业被控制在列强手中。现在我们将视野转向水路。有没有同学记得我们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讲过,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汽船。
教师活动:1807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富尔顿设计出了蒸汽机带动车轮拨水的“克莱蒙特”轮船。该船性能可靠,执行了世界上最早的轮船定期航班,奠定了轮船不容摇撼的地位,因此富尔顿被称为“轮船之父”。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也试航成功。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出现逐步代替人力,轮船也朝着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发展。那中国的轮船是什么时候制造的呢?1866年,中国建造了第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命名为“黄鹄号”。“黄鹄号”的建造和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接着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航海的成立成为了近代中国航运史上的的里程碑。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右上角的历史纵横栏目,看看自行车的诞生。
学习到这里同学们发现交通的发展对我们的社会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活动:密切了人们的联系、方便运输货物、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
教师活动:好的,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交通的改进有利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带动了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如秦朝“车同轨”的政策和道路网,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贸往来。城市的发展与交通也有密切关系。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整个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同时,交通的改善还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中国的邮驿历史长达3000多年。但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明代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总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兑等。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3.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学习了本课之后呢我想问一下大家,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吗?
学生活动:不同步
教师活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不是同步、统一的,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的发展特色,这是因为不同地区面临着不同的地理条件、历史因素、社会环境等。但今天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大家看课本第72页的问题探究,同学们课后阅读这段材料,根据材料和我们所学的知识分析铁路建设的意义,下节课请同学来分享。
六、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