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3.2 减法的验算 冀教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3.2 减法的验算 冀教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08 14:23:31

文档简介

加减法验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加减法验算方法的
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加减法的验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发现
1、出示一个加法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15+20=35
2、你会把它改写成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吗?
3、你是根据什么来改写的?由此看来加减法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后来在教学后将此环节变成听算,而后直接出示情境图进行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孩子不会说,所以我认为原来的这个环节不应该剪掉。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加法的验算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师:我们来看课本,聪聪也和妈妈去买自行车,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
我们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一辆自行车一共要236元,一共给了售货员300员,应找回多少元?应用减法计算。
师:全班动手计算。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的验算方法。(板书:加法的验算)学生独立思考
板书:加减法的验算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2、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3、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看看书中的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
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6、小练习:27页做一做。
(二)减法的验算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师:(出示课本主题图)刚才我们一起帮小明的妈妈计算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并用多种方法验算了加法的计算结果。如果妈妈付给营业员阿姨200元,营业员阿姨找回了17元,营业员阿姨找的钱究竟对不对呢?应该怎么办?
我们继续学习:减法的验算。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营业员阿姨应找回妈妈多少钱?该怎么列式?
板书:200-183=17(元)
师:营业员阿姨应找回17元。那么要知道找回17元究竟对不对,你认为可以怎样检验?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
学情预设:可能有的学生用被减数减去差进行验算,也可能有的学生用差加减数进行验算,教师对这两种验算方法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还要对验算方法作适当的分析与点评,让学生明确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小结验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说说减法的验算和几种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上减数,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4)小练笔:28页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五、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学的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
?第九课时
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66—67页的减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1.结合买车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过程。
2.会验算减法,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在验算方法的探索、交流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减法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掌握减法验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生谈话,由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购物情节引入小明买车的事情,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帮助红红和妈妈解决了买衣服中的问题。你们知道吗?星期天,小明也和妈妈一起去了商场,我们看看他们在商场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情景图。
2.观察情景图,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事情。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事情?
学生会说到许多事情:如,一辆自行车236元;妈妈拿出300元在付钱;售货员说找给妈妈64元;小明说不对,应高找回74元等。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用自己的算法进行验算。
提出:小明和售货员谁算得对的问题。
师:售货员和小明到底谁算得对呢?怎么办呢?
生:验算一下,看谁算得对。
师:好!同学们就想办法验算一下吧!
学生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交流学生的验算方法。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师:把你的验算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64+236=300
●74+236=310
●300

74
=
226
●300

236
=
64
3.
整理、归纳减法验算的思路和方法。
(1)先把学生说得算式分组分析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验算小明和售货员的算得对,现在让我们来整理一下,看有哪些不同的思路。
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如:
(1)236+64=330
236+74=310
基本思路是将车的价钱与找回的价钱相加,看看是否等于付出的价钱,如果等于,说明算对了,如果不等于,则是算错了。
(2)300-64=236
300-74=226
基本思路是:用付出的钱,减去找回的钱,看是否等于自行车的价钱,如果等于自行车的价钱,就算对了,否则就算错了。
(3)300-236=64
把小明的计算就重新作了一遍,不算验算的方法。
师:看来验算在我们生活中还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同学们今后一定要养成细心检验的好习惯。
(4)出示:被减数-减数=差的关系式,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减法的验算方法。
师:同学们会验算减法了,看老师写的减法的文字式:
板书:被减数
-
减数
=

师:你能说一说减法的验算方法吗?
学生可能会说两种:
●把差和减数相加,如果和等于被减数,就算对了,否则,就不对。
板书:减数+差=被减数
●用被减数减去差,如果等于减数,就算对了,否则,就不对。
板书:被减数
-差=
减数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时重点说一说验算方法。
答案:212
149
152
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观察图,了解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答案:(1)478+259=737(元)800﹥737

(2)478-259=219(元)
四、达标反馈
1.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再交流。
答案:(1)341-111=230
111+230=341
(2)729-462=267
729-267=462
2.练一练第4题。自己计算,然后交流。鼓励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答案:505
212
283
447
89
430
3.问题讨论,自己计算,然后交流。
答案:371-198=371-200+2=173
562-204=562-200-4=358
五、课堂小结:
师:减法怎样验算?
生:把减数和差相加,如果和等于被减数,就算对了,否则,就不对;
用被减数减去差,如果等于减数,就算对了,否则,就不对。
六、布置作业:
计算并验算
624-318
203-115
460-377
575-138
320-207
413-309
答案:306
88
83
437
113
104
板书设计:
减法验算
(1)236+64=330
236+74=310
(2)300-64=236
300-74=226
(3)300-236=64
被减数
-
减数
=

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
-差=
减数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2.交流学生的验算方法。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师:把你的验算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64+236=300
●74+236=310
●300

74
=
226
●300

236
=
64
3.
整理、归纳减法验算的思路和方法。
(1)先把学生说得算式分组分析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验算小明和售货员的算得对,现在让我们来整理一下,看有哪些不同的思路。
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如:
(1)236+64=330
236+74=310
基本思路是将车的价钱与找回的价钱相加,看看是否等于付出的价钱,如果等于,说明算对了,如果不等于,则是算错了。
(2)300-64=236
300-74=226
基本思路是:用付出的钱,减去找回的钱,看是否等于自行车的价钱,如果等于自行车的价钱,就算对了,否则就算错了。
(3)300-236=64
把小明的计算就重新作了一遍,不算验算的方法。
师:看来验算在我们生活中还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同学们今后一定要养成细心检验的好习惯。
(4)出示:被减数-减数=差的关系式,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减法的验算方法。
师:同学们会验算减法了,看老师写的减法的文字式:
板书:被减数
-
减数
=

师:你能说一说减法的验算方法吗?
学生可能会说两种:
●把差和减数相加,如果和等于被减数,就算对了,否则,就不对。
板书:减数+差=被减数
●用被减数减去差,如果等于减数,就算对了,否则,就不对。
板书:被减数
-差=
减数
设计意图:在这一段精彩的教学环节中,最后的总结很到位,这一内容教材中并没有,但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减法的验算方法,教师以文字的形式作了总结。《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分别学习的,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教材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来突出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使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的展示。?
(二)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教学内容是学习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教材以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现在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几种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教学加法的验算。教材设计了两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情境图,提出检验计算结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商场买东西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买东西的经历吗?
师:看来同学们都过购物的经历。和你们一样,小明也和妈妈一起去了商场,你们看看他们在商场里发生了什么事。
二、?创设情境?
(点课件:出示东东和妈妈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
(设计意图: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三、探究新知
?1、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
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
(1)、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教师将一位同学的算式板书。
(2)、师:好你们都很棒,但是怎样确定你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呢,万一你算错了怎么办??
师: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加、减法的验算”(板书),我们可以用验算来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3)、师:那么怎样来判断这道题的对错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让学生一起来分享交流验算的方法。?
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4)、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①、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②、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③、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教师适时引导规范验算的格式:在竖式计算的右边写上“验算”,并写上冒号。在进行运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的结果抄上,要认真的再加一遍。
(5)、师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两次计算结果是不是相同。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理解利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对加法进行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6)、练习:完成27页做一做,及时巩固验算方法。
3、教学例2:减法的验算
(1)、课件演示:这时东东的妈妈付了200元,售货员说找您17元

师:爱动脑筋的东东就在想了:找的钱对不对呢?
教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设计意图:问学生找的题对不对,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同时引入减法验算的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
(2)、学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学生汇报减法的验算方法。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
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3)、师总结验算方法并归纳:?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师边讲边板书演示给学生看减法验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一是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化。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这里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师总结验算方法,让更规范的语言归纳减法验算的方法。??二是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来进行,由加法的验算过渡到减的验算,削减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体验出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掌握验算方法。)
(4)、练习:完成28页做一做。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现在我们帮东东把问题解决了,那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生谈收获,师总结:?????
验算加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验算减法: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师:同学们,以后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一定要养成认真检验的好习惯,在做加减法的题目时,一定要养成验算的习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五、课堂检测?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一下自己的收获怎么样吧?
1、?课件出示求加减法中未知数的题。
2、?完成练习七第四题。
3、?练习七第五题。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独指导、讲解,让其明白算理。生完成后,集体对检测题进行讲评,并且掌握学生对题目的目标达成度,做到心中有数。?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