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郁达夫
学习三部曲
知人论世
美文美读
即景抒情
作 者 简 介
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赴日本留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社会思潮和文学作品的影响。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7年抗战爆发,辗转南洋,坚持抗战。
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代 表 作 品
短篇小说: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
中篇小说:
《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
《出奔》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
解 题:
称为“故都”,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郁达夫
课文朗读
体会情感
整体感知
1、思考:故都的秋有什么的特点?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眼)
2、朗读第1、2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概括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征。
南国之秋:慢、润、淡
运用对比,表现对故都之秋的依恋之情。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美读——品秋
1
2
3
诵读课文3~11段。
思考:这一部分写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象?试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秋院晨观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果胜景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合作探究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朗读,说说作者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提示:
①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②注意观其色、闻其声,品其味。
秋院晨观
碧绿的天色
一丝一丝的日光
(清冷)
破屋、破壁腰
(冷落、萧条)
牵牛花、秋草
(悲凉)
观秋色: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听秋声:
品秋味:
(反衬静)
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
(悠闲、清静 )
合作探究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朗读,说说作者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提示:
①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②注意观其色、闻其声,品其味。
秋槐落蕊
听觉
味觉
触觉 :
视觉
:无声
:无味
极细微
极柔软
:细腻 清闲
落寞
清 静 悲凉
合作探究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朗读,说说作者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提示:
①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②注意观其色、闻其声,品其味。
秋蝉残鸣
衰 弱
残 声
合作探究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朗读,说说作者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提示:
①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②注意观其色、闻其声,品其味。
秋雨话凉
天灰沉沉的
一阵凉风
息列索落的雨声
都市闲人着装举止
缓慢悠闲的声调
清 静 悲凉
合作探究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朗读,说说作者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提示:
①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②注意观其色、闻其声,品其味。
秋果胜景
枣子树
淡绿微黄的颜色
成熟至八九分
清秋佳日
合作探究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朗读,说说作者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提示:
①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②注意观其色、闻其声,品其味。
延伸联想
同学们可选取文中的景物,也可展开联想,抓住其特征,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句。
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在哪里?
它在破陋的小屋里;它在浓浓的香茶里;它在……;它在……
课堂探究一
文中提到南国的秋有什么作用?
难道南国之秋不美吗?
南北秋韵比较
黄酒与白干
稀饭与馍馍
鲈鱼与大蟹
黄犬与骆驼
(味润――味烈)
(味浅――味深)
(味淡――味浓)
(味短――味久)
宋代周密《癸辛杂识续集·驼峰》中说:“驼峰之隽,列于八珍。”
杜甫《丽人行》:
“紫驼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盘行素鳞。”
吕尚书震与解公缙一日谈及食中美味,吕曰:“驼峰珍美,震未之识也。”解云:“仆尝食之,诚美。”吕公知其诳己,他日从光禄得死象蹄胫,语解曰:“昨有驼峰之赐,宜共飨之。”解因大嚼,去。吕寄以诗曰:“翰林有个解痴哥,光禄何曾宰骆驼?不是吕生来说谎,如何嚼得这般多。”
课堂探究二
从文章描写的秋景中你们能体会到作者的心境吗?你认为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三十年代的中国
1931年,“九·一八”事件
1932年,热河抗战
1933年,日军先后攻占了山海关、承德及长城各口
1935年,日军侵占了河北、察哈尔大部分地区,平津
危急
1936年,日军制造了“丰台”事件并占领了丰台
1939年,日本侵占了北平
背景: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他将个人的不幸遭际、动荡的现实及腐败的当局都融入到故都的秋姿、秋色、秋味中去了。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
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
秋中有情的眷恋
情中有秋的落寞
“《故都的秋》所流露的情感,固然跟当时的背景有关,也跟作家一生的身世命运和性格情趣有关,还跟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有关。”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日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蕴藉;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孤独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孤独的秋是一支歌,多情而忧伤。
秋之歌
一曲悲凉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