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练习题
一、中考链接
1. ( 2020.东营)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 ,交通运输为19.2% ,水利农林为7.6% ,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比例协调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2.( 2020.云南)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的建设成就是( )
A.鹰厦铁路
B.宝成铁路
C.川藏公路
D.武汉长江大桥
3.( 2020常州)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 ( 2020烟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 使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 ( 2020.百色) 1953~ 1957年,中国工业增长率为18% ,其中钢产量增长率为31.7% .这期间,中国工业及钢产量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人民公社的成立
二、基础训练
1.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 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 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 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2.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话的意思是( )
A. 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 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 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 我国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3. 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D.大庆油田建成
4.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5. 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宏伟蓝图这里的“一桥飞架”指的是 ( )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宜昌长江大桥
D.黄浦大桥
6. 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
A. 实施了“一五”计划 B. 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 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D. 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7.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上内容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9. “共产党中国的工业成长是迅速的、动人的,而且也是可怕的——比任何一个不发达的亚洲国家都快……它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8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在我们西方世界中生存的世纪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双方必须学会在同一行星上生活。”(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段文字说的是( )
A. 三大改造的重要意义 B. “一五”计划的成就和意义
C. “大跃进”运动出现的背景 D. 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10. 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
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11.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20世纪( )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80年代
12.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 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自豪地说:“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这次会议完成的“伟大事业”主要指( )
A. 结束了《共同纲领》的历史使命
B. 宣告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D. 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材料解析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强国富民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材料四1957年,我国就业的职工(主要指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工作的劳动者)人数达到3 205万人,比1949年增加1 570余万人,增长率约为96%;同年,全国就业的女职工人数达到 328.6 万人,比 1949 年增加 268万人,增长率约为44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
(2)材料二表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一例。
(3)材料三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劳动者就业具有什么特点?促进劳动者就业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16.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8月)
材料三
材料四 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2)概括材料二中“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结合史实,指出完成“总任务”的重大举措。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4)材料四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这期间我国重工业方面的一个成就。
参考答案
一、中考链接
1-5 BDDCB
二、基础训练
1-5 BDDCA 6-10 ACDBC 11-13ABD
三、材料解析
1. (1)背景: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重点:重工业。举例: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等。
(3)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一五”计划奠定了政治基础;土地改革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的胜利创造了安定的建设环境;等等。
(4)特点:就业人数增加;女职工就业人数增长幅度大;人民多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就业。有利因素: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的就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国家对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的重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等等。
(5) 历史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促进了国民就业。
2. (1) 运动的名称:洋务运动;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 总任务:实现工业化;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举措: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3)从仿制外国到自主研发;工业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4) 主要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武汉钢铁公司兴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任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