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9820012090400 17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
课题
17 外交事业的发展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法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基本情况;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了解中日建交的情况;掌握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
难点
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请简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情况。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谁在什么会议上提出的?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3)万隆会议上我国代表周恩来倡导了什么精神?
导入新课
大家看电视或是通过各种媒体,对现在的中美关系了解吗?请谈谈你所知道的中美关系。
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中美是建立了友好互动的关系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生齐读诗歌,体悟情感。
倾听,思考
渲染气氛,放松学生心情。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
2.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史实。
3.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材料一: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二:在他们离开机场时,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乔治·桑特尔《尼克松传》
请分析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
结合教材简述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概况。
教师总结: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何意义?
教师总结: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分析以下三则材料,结合教材,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中国是“重返”联合国?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教师总结:“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阻力是什么?
(3)令身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如此开心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等。(言之有理即可)
(4)请归纳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教师总结:对中国的影响:它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它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通过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从此,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标导学二:中美、中日建交
材料分析,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战后国际关系史》
(1) 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内容,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关系如何?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请分析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教师总结: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国际形势的变化
③两国的共同要求
(3)请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的影响。
教师总结: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4)试分析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总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出声中方声明和美方声明图示,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1)从联合公报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
(2)请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四大步。
教师总结:①试探之旅—“乒乓外交”
②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请从美国角度来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师提示: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出示中日关系图片,结合教材讨论以下问题:
请简述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情况。
教师总结: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国和日本应如何全面发展两国关系?
教师总结:对日本而言,应正视历史,顺应历史潮流,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方针……
目标导学三:全方位外交
出示建交高潮示意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请介绍中国全方位外交的背景。
请列举全方位外交表现。
教师总结: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3)请归纳全方位外交的布局。
教师总结: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4)请列举中国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教师总结: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有何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出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示意图,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有何意义?
(2)比比看谁说的多:中国外交成就
教师提示如: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经历了“逆境逢生”到“走向世界舞台”,再到“朋友遍天下”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总结:①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学生阅读两则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如: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学生阅读三则材料,分析问题,如: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
学生列举如:台湾问题,美国的阻挠。
学生举手汇报: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学生归纳,如:对美国的影响:它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如:敌对关系。
学生列举如: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接见美国兵乓球代表团,中美开始接触,即所谓“小球推动大球”
学生列举如: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
学生阅读两则声明,回答如:台湾问题。
学生列举如: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美国在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学生分析如:对中国而言,应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学生读图,结合教材分析如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学生交流成就: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学生归纳如: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学生列举: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等
明确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读和小组交流,初步感知本节主要内容,便 于下面教师进行讲解。
通过三则材料的图示,从三个角度展示给学生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使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问题,同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教师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影响的概括,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通过《战后国际关系史》的材料展示,使学生形象的感受到70年代外交转机的原因,同时引出中美关系与改革开放的内在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化。
通过中美声明的展示,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中美关系正常化,从而引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的四大步,有利于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
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通过关键性的图片展示引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日两国关系全面发展的做法。
通过图示和表示的展示,形象清晰的展示出我国全方位外交的背景,并自然的引出相关问题,如:全方位外交的布局及成就、影响等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比比看谁说的多”环节,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对中国外交成就和原因的理解。
复习巩固
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及友好合作
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中国的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
2.下列重大活动,周恩来参与了的有( )
①参加重庆谈判 ②创办黄埔军校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出席万隆会议 ⑤率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A.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尼克松说:“即使没有苏联的威胁,我们也有必要在世界上两个最强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架起新的友谊桥梁。原因之一是这种友好关系将会给双方带来明显经济和文化利益。原因之二在于原子时代这一严峻的现实……”材料中体现的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有 ( )
①苏联的威胁②经济文化利益③核武器的威胁 ④朝鲜战争的失败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的取得体现了( )
A.美国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
B.中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一
C.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5.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
A.第24届联大B.第25届联大
C.第26届联大D.第27届联大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以组为单位交流。
通过复习巩固环境,检测本节课的教与学内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外交事业的发展,了解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情况,知道了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