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酸和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同学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pH试纸上,测定其pH
B.服用适量的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2.盐酸和硫酸具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下列反应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是( )
A.与锌反应制取氢气
B.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除铁锈
D.中和碱性物质
3.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
A.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B.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B.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用湿抹布擦洗防止菜刀生锈
D.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5.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烧碱和纯碱都属于碱;③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④酸碱盐中一定都含有非金属元素;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各组物质中,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B.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
C.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溶液
D.氧化钙和水
7.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除去氯化钡中混有的氢氧化钡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D.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8.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可能使溶液的没有明显改变的是(
)
A.通入CO2
B.加入稀H2SO4
C.加入盐酸
D.加入Na2CO3溶液
9.Ba(OH)2是一种可溶碱,其化学性质与NaOH相似,下列关于Ba(OH)2的描述中不属于可溶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能与Na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盐和水
10.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忽略水分蒸发),溶液的质量增大的是( )
A.盐酸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乙醇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11.在化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到皮肤上,立即用硫酸冲洗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
C.使用酒精灯时,直接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D.家中天然气泄漏时,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12.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A.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
B.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
C.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D.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跟二氧化碳起反应
13.以下四组离子,有一组能大量共存且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它应该是(
)
A.Fe3+SO42﹣H+Cl﹣
B.Mg2+Cl﹣OH﹣Na+
C.H+Ba2+NO3﹣SO42﹣
D.H+Na+K+NO3+
二、填空题
14.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2Fe2+__________________;(2)乙醇______________;(3)烧碱_______________;(4)2H2O______________;(5)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溶液X是_____(填“酸”或“碱”),试剂A的名称是_____。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_____。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6.A~1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B是红棕色固体,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F中含有三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①中物质A体现的是_______性。
(3)反应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反应③在自然界中的应用是______。
17.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D、E、F都是氧化物,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能作气体肥料,E是某些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D与A反应会生成黄色溶液,请回答:
(1)F的化学式为______。
(2)E的俗名是______。
(3)C和D反应时的现象是______。
(4)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1和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周围加一铁丝网罩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实验2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实验2中使用的稀硫酸是刘思怡同学在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稀释而成的,其正确的稀释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
试猜想:
(1)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0.为测定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某化学活动小组称取该固体样品13g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配成100g溶液,再向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反应过程中随机测定了加入稀硫酸的总质量和产生气体的总质量的三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加入稀硫酸的总质量/g
80
130
150
产生气体的总质量/g
2.2
4.4
4.4
(1)13g样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g。
(2)上表实验数据中,只有一组数据中加入的稀硫酸与锥形瓶中溶液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
①上表实验数据中,第
组是恰好完全反应。
②求该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根据上表数据在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关系。
21.向20g某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样品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20g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试验中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2.某兴趣小组将一节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表面变黑,然后将该铜丝置于含硫酸的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1)灼烧铜丝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灼烧后的铜丝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为______。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A
2.B
3.A
4.B
5.D
6.A
7.A
8.D
9.C
10.D
11.D
12.D
13.D
14.两个亚铁离子
C2H5OH
NaOH
两个水分子
OH-
15.酸
紫色石蕊试液
Fe2O3
Fe+2HCl═FeCl2+H2↑
16.Fe2O3
还原
[或
,合理即可]
光合作用,促进绿色植物生长(合理即可)
17.H2O
生石灰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6HCl+Fe2O3=2FeCl3+3H2O
18.探究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或探究碳的还原性)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9.A中水结冰
木板与烧杯连在一起
NH4NO3溶于水吸热,使形成的溶液温度显著降低
B中石蜡熔化
NaOH溶于水放热,使形成的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20.
4.4g
二
9.8%
(3)(30,0)(130,4.4)
21.(1)16
(2)15%
22.(1)2Cu+
O22CuO;铜丝表面的黑色褪去,又变成红色,溶液由无色成了蓝色;(2)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