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老山界》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老山界》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8 18:5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下期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老山界》课时练习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粥吃起来十分香甜。我们也拿碗chéng________给瑶民母女吃。
(2)快要到山顶,我已经là________得很远了。
(3)前面又有一段路在qiào________壁上,马爬不上去。
(4)把毯子juǎn________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________起来,还是睡不着。
(5)像春蚕在jǔ________jué________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wū________yè________。?
2.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________
(2)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锲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________
(3)夜夜我听见马蹄奔弛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________
?
3.
填空。
《老山界》的作者是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全文采用顺叙的方法,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序安排层次,脉络清晰地叙述了红军翻山的全过程。
?
4.
作者介绍。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
?
5.
仿照课文原句造句。
示例: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清晨,菜畦边的喇叭花开放了,缀着晶莹的露珠,像________,像________,像________。
?
6.
请结合下列材料说说红军战士有一种怎样的思想性格。
①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②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③傍晚到了一条河沟边,有些矮树,大家尽量把棚子搭好一些,煮了麦面疙瘩吃,肚子美美地享受了一顿饱餐。夜里没下雨,还见到了几颗疏星,算是过草地的良宵美景。
?
7.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句话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
(3)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4)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老山界难走,“难”在哪里。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②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③“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④“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
????????⑤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⑥她说她现在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老百姓。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⑦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
????????⑧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⑨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⑩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作者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难”在哪里。
(2)联系上下文,半夜里,红军战士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说明了什么?;
(3)“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中的“缀”能否换成“挂”?为什么?
(4)请从内容、写作手法、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给第十二段写一个批注。(可就整段批注,也可就局部批注)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
???美丽墓园
???????
?刘月新
????????①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的坟墓。
????????②最美的坟墓,不是一座,而是一个墓园。
????????③跃上47级台阶,跨过大门,镶嵌在纪念馆血红色外墙上似乎还带着声响的弹壳,加上大炮和坦克,以及征战的雕塑,构成了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封面,迫不及待地要帮你解读此次战役的惊心动魄。
????????④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是一片松树林。棵棵松树挺拔峭立,整齐排列,一丝不苟,像列队整装待发的士兵。树下静静地卧着一排排的坟墓。一个个刚离起地面的小土堆,用水泥抹了周边,上面覆盖一块小长方形大理石卧碑,碑面中央镶着一颗醒目的五星。没有墓志铭,甚至没有名字。
????????⑤这些数不清的大理石板下面,躺着孟良崮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战士的躯体。他们远离尘嚣,静静地躺在林荫里。这些墓冢只是一个个小长方形的土堆而已。坟墓周围,开满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放眼望去,空旷辽阔,庄严肃穆,青松翠柏掩映的五星点点,点点五星就像一颗颗天上的星辰,每一颗都是一个永垂不朽的英灵。
????????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了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你禁不住要屏住呼吸,不敢大声,怕惊扰了这些栖息的灵魂。风抚摸着一座座无名者之墓,树林飒飒作响,几只蜂蝶在林中嬉戏。整个墓园透出一种大美、凄美和壮美,一种少有的朴素之美。
????????⑦6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血战,彻底扭转了华东战局,成为解放战争中振聋发聩的经典之战。然而扭转战局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孟良崮纪念馆的烈士墓园,在苍松翠柏间,就安葬着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我军壮士的忠骨,共有2865名。
????????⑧“青松挺拔,可是我战友的身姿?”
????????⑨“烈士灵前我默默伫立。”
????????⑩这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一位将军说的两句话。然而将军要伫立的陵墓其实不过是眼前的一个个土丘。他们原本是一个个热血男儿,他们的英雄壮举,成就了当年惊天动地的功绩,而战争的惨烈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无名烈士,据说安葬于此的2865名烈士中人与名对上号的只有138名。
?????????来这里拜谒的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谁都可以踏进烈士最后的安息地,保护这些英灵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除了人们的敬仰,还有,就是人们鲜花一样的美好生活。不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儿,人们都会想象得到,这每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里,都安眠着一个最可爱的人,尽管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无字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他们是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死,虽死犹生;他们虽然没有豪华坟墓和高大墓碑,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最能代表此刻的心声: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从这个墓区向左跨出几步远,又有几座坟墓,给人的感觉同样是美丽宏伟,震撼人心。站在墓前,当地朋友问我,你可知中国最小的烈士有多大?有多大?出生10天。10天?啊!刚刚学会吃奶,刚刚睁开蒙眬的眼睛来看世界。当时的世界山河破碎,狼烟四起,抗战的硝烟正浓。在她来到这个世界第10天时,母亲行刑的时日到了。母亲抱过她说,儿啊,你生下来就没吃过妈一口奶,临走了,就喝妈一口血吧。她瞅定女儿,毅然咬破手指,刹那,仿佛给满腔热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口中……这是何等的壮举?又是何等的惨烈?人世间有多少豪华的坟墓能装得下这种悲壮与豪情?又有多大的石碑能述说得尽他们的英勇与伟大?
?????????又一阵风吹过,在苍松翠柏间留下一丝清凉,就像烈士的英灵在轻语。静静地站在这个墓园里,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从未有过的澎湃。这些整齐排列的小土堆,是人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坟墓,构成了最宏伟、最感人的风景,成为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成为这本无字史书中最为辉煌耀眼的一页。见过很多陵墓,都不曾给过我如此至纯至美的感觉,都没有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样能剧烈震撼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美美地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它撑起巨大的扇面形树冠,是想用绿荫和清凉来庇护装点这本沉甸甸的史书?还是想陪伴抚慰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的英魂?
?(1)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2)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第?段为什么要交代抗战时期烈土母女临刑前的场景?
(4)赏析第?段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
【答案】



卷,蜷
咀,嚼,呜,咽
2.
【答案】
梁→粱,锲→契,弛→驰
3.
【答案】
陆定一,记叙文,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4.
【答案】
金色的鱼钩,老山界
5.
【答案】
灯笼在闪烁,喇叭在吹奏,高脚杯在摇晃
6.
【答案】
红军战士有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7.【答案】
(1)第一次写火把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跟星光相接,暗示路陡山高;第二次写火把,展示了“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
(2)写出了险峻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身处险境却能镇定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
(3)示例:“横着心躺下去”,这里的心理描写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态度,衬托了他们不怕艰苦的精神。
(4)①行军难:山势高大、险峻、陡峭;②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8.
【答案】
(1)①老百姓对红军不够了“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②人又累又饿:“粮食缺乏”“实在太疲倦”。③山高路险,条件艰苦:“更加陡起来”“绝壁”“寒气逼人,刺入肌骨”。
(2)“忽然醒来”是因为夜里山上太冷被冻醒。“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是因为实在太疲倦。睡去又醒来又睡去,说明了红军战土行军的辛苦。
(3)不能。“缀”有点缀装饰之意,更符合语境,比“挂”更生动,更富有美感,写出了当时黑夜天空繁星闪烁的美丽,衬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4)内容:这一段写了夜宿峭壁的情形和感受。
写作手法: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突出了深夜的宁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比作“巨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
语言:准确生动,如“刺人”“矗立”“包围”等词的运用富有感染力。
9.
【答案】
(1)明线:我瞻仰烈士墓园的过程。暗线:孟良崮战役的血与火的历史。
(2)示例:第十一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通过对比突出烈士为国捐躯虽为无名,但长留世人心中,永远流传;而有些刻意想要让人注意的人,却更易被人淡忘。
(3)细写这个场景,更能触发人类的共同情感:哺乳的母亲,刚出来的婴儿都没有被放过,可见敌人是何等的残忍和没有人性。这更能激起人们对和平的珍爱,对战争惨酷的痛恨!
(4)一方面借物喻人,借合欢树表达了作者对那段英雄历史的铭记,对烈士的崇敬和不舍;另一方面连用两个设问,使作者想要表达和情感和文章主旨更突出,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