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课件(7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课件(7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8 18:1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6张PPT)
记叙文
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
1、明确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细节描写的角度和手法。
2、学会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抒发内心情感。
A、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
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感受细节
B、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
细节描写淑女的吃相
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描写粗汉的吃相
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原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名人谈细节
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
细节描写
:
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
物、
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
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包括:
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
1细节描写,传神的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以逼真形象之感。
2细节描写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可以成功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血肉丰满,进而让人感受栩栩如生。
4细节描写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细节描写的类型及运用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动作描写活起来的,描写人物的行动,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动作是反映人物性格的三棱镜。
原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修改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一、动作细节描写
父亲爬月台这段描写,作者重点运用了“攀”、“缩”、“倾”几个动词。精选动词来刻画
(分解),

“攀”
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

“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
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用“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
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抢夺梳妆匣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
2、“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捅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见钱眼开见利忘义嗜财如命
《凡卡》一课描写他给爷爷写信时的动作
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彩色的翅膀》一课写守岛战士品尝海岛上结出的第一个西瓜时,描写他们的动作: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这种具有特征的动作描写,把战士们喜悦、激动、珍视、自豪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一夜的工作》描写周总理深夜审阅文件: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这段动作描写中所选择的动词“审阅”、“画”、“看”、“思索”、“停”、“想”、“问”虽然都是很普通的字眼儿,却非常准确地表现了周总理认真、仔细、重视、谦恭的态度。
描写人物动作的注意点
1、描写人物动作不能空洞、抽象、笼统。
2、要抓住特征,写出个性,忌面面俱到
3、要选择准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
4、多用短句。
肖像描写
我,高个子,圆脸蛋,短头发.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
病因:描写大众化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
如《孔乙己》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二、肖像细节描写
评: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
肖像描写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怒,丹唇未启笑先问。(猜《红楼梦》一人物)
写好人物肖像,就“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
(以形写神,形神俱备)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鲁迅《孔乙己》
经典阅读
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而“红”,再到“灰”而“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逻辑发展。作者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描写,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迂腐而又麻木的性格特征。
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分析
注意:肖像描写必须符合并反映出人物的出身、地位、经历和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等特点。
外貌描写可采用一些文学表现手法。
例:法国作家雨果的《笑面人》中对关伯伦的外貌描写
大自然毫不吝啬地赏给关伯伦许多恩典。它赏给他一张跟耳朵连在一起的大嘴巴,两只拉过来可以碰到眼睛的耳朵,一只奇形怪状、可以架着摇摆不定的小丑眼镜的鼻子和一张谁看到了都要忍不住发笑的脸。……两个洞算是眼睛,一道缝算是嘴巴,脸好像被什么东西压平似的,这一切的效果是“笑”,很显然,单单大自然是不会创造出这样的杰作的。
这段话中并没用“獐头鼠目、三角眼、招风耳、蒜头鼻、大黄牙、罗圈腿”等词,而是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主人公的“丑”。
小结:
外貌描写不仅要求其形似,还要求其神似,要走进人物内心,突出个性,表现主题。
原稿:“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三、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修改稿: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心理描写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内心独白
神态描写
梦境、幻觉描写
环境烘托
动作语言描写
间接心理描写
一名学生在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的心理活动

例一:内心独白
???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踢球了,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手下留情,你让我过了这一关,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例二:梦境和幻觉
???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把我网住,使我不能动弹,不能挣扎。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失望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例三:环境衬托
???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例四:动作语言表现
???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慢慢地掀开试卷一角,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
可怜的“48”,我“唉”了一声便瘫在桌上。
例五:神态显示
??
?“
59”

58”
……本应清脆甜美的声音此刻却好像化作一把把利剑直插入他的心脏,他的面色如纸,两眼死死地盯着老师那一张一合的嘴,
……
“王
60”,不经意间似一阵温暖的春风拂过,那本来早已僵硬的面部轮廓,霎时露出一丝诡异的苦笑,他的身子也随之瘫软在椅子上……
直接心理描写
.
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a
注意:一般用第一人称写文章,较多直接进行心理描写,但要注意不能只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诸如“我感到很高兴、我感到很懊悔、我感到很暖”之类,要能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
学有所得——进行心理描写时应注意:
1.心理描写,应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等特征,写出其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2.心理描写,要努力表现出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描写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
3.心理描写,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可穿插其它角度,如联想、比喻、侧面描写等。
四、环境的细节描写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骆驼祥子》
经典阅读
当日烈到物和人都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通过这样的环境细节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的本性,同时也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阅读分析
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表现地域景色特点。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推动情节的发展
四、烘托主题
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语言描写
看下面一段例子:
1)阿山向他的邻居借驴,邻居告诉他驴不在家,阿山很失望。邻居说他来得太不巧。这时,驴突然在厩里叫了起来,阿山很惊奇,咦,那叫的不就是驴吗?主人却说阿山竟相信驴而不相信他。
什么是语言描写
这段文字是语言描写吗?
语言就是说话——吕叔湘
改后的例子:
2)阿山向他的邻居借驴,邻居说:“对不起,我的驴不在家。”阿山失望地说:“啊,这……”
邻居说:“唉,你来的太不巧了!”这时,驴突然在厩里叫了起来。阿山惊奇地说:“咦,那叫的不就是你家的驴吗?”
驴主人傲慢地说:“你这个人真是……竟相信驴,却不相信我!”
一、形式多样
1、提示语在前面
 主人说:“你呀,竟相信驴而不相信我。”
  2、提示语在后面
 “你呀,竟相信驴而不相信我。”主人说。
  3、提示语在中间
 “你呀”主人说,“竟相信驴而不相信我。”
  4、没有提示语
“你呀,竟相信驴而不相信我。”
(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
3)
阿山向他的邻居借驴,邻居说:“对不起,我的驴不在家。”“啊,这……”阿山很失望。邻居说:“唉,你来的太不巧了!”这时,驴突然在厩里叫了起来。“咦,那叫的不就是你家的驴吗?”阿山惊奇地说。“你这个人真是……”驴主人傲慢地说,“竟相信驴,却不相信我!”
一、形式多样
2)阿山向他的邻居借驴,邻居说:“对不起,我的驴不在家。”阿山失望地说:“啊,这……”
邻居说:“唉,你来的太不巧了!”这时,驴突然在厩里叫了起来。阿山惊奇地说:“咦,那叫的不就是你家的驴吗?”
驴主人傲慢地说:“你这个人真是……竟相信驴,却不相信我!”
4)
阿山向他的邻居借驴,邻居说:“对不起,我的驴不在家。”
“啊,这……”
“唉,你来的太不巧了!”邻居说。
这时,驴突然在厩里叫了起来。
“咦,那叫的不就是你家的驴吗?”阿山惊奇地说。
“你这个人真是!”驴主人傲慢地说,“竟相信驴,却不相信我!”
3)
阿山向他的邻居借驴,邻居说:“对不起,我的驴不在家。”“啊,这……”阿山很失望。邻居说:“唉,你来的太不巧了!”这时,驴突然在厩里叫了起来。“咦,那叫的不就是你家的驴吗?”阿山惊奇地说。“你这个人真是……”驴主人傲慢地说,“竟相信驴,却不相信我!”
一、形式多样
5、分行分段表示对话
二、富有个性
设置情境:
某一同学乱泼污水,弄脏了墙壁。大家纷纷议论,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针对这一情境,进行语言描写。
用A、B、
C、
D、E代替人物姓名,写出不同性格的人所说的话。
人物身份、年龄、修养、性格。
A:“你闯祸了,等着挨罚吧!”
B:“不怕,只要你自己不承认,谁知道是你泼的水呢?”
C:“我看你还是快去自首吧,‘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嘛!”
D:“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E:“我有办法了,你去拿一根棍子来,绑在背上,去负荆请罪。”
A:“啊,你犯错误了,要受批评了。”
B:“没事,你不说,老师是不会知道的。”
C:“我看还是主动告诉老师吧。”
D:“说了不是要挨骂吗?”
E:“挨骂也要说,那才是个诚实的学生呢。”
(幸灾乐祸的人)
(不诚实的人)
(幽默的人)
(固执的人)
(恶作剧的人)
我呆呆地站在教室门口,同学们围了上来。
A眯着眼睛笑嘻嘻地说:“你闯祸了,等着挨罚吧!”
“不怕,只要你自己不承认,谁知道是你泼的水呢?”B瞪大眼睛说。
C凑了上来:“我看你还是去自首吧,‘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嘛!”
D打断他的话愤愤不平地说:“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哎,我有办法了,”E手舞足蹈地说,“你去拿一根棍子来,绑在背上,去负荆请罪。”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A:“你闯祸了,等着挨罚吧!”
B:“不怕,只要你自己不承认,谁知道是你泼的水呢?”
C:“我看你还是快去自首吧,‘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嘛!’”
D:“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E:“我有办法了,你去拿一根棍子来,绑在背上,去负荆请罪。
三、添加神态动作等
二、富有个性
一、形式多样
小结:
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所作的描写。
它所表现的是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
三要素:人,环境,情节。
注意: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场面中的人、情节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这样,这个场面才是有声有色的。
精彩回顾一:(课内佳段)
《谁是最可爱的人》片断
……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的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欣赏:
阅读下面提供的四段关于“挤车”的场面描写,并比较优劣,用三言两语作出评价。
A、“笛……”喇叭一声长吼,顿时有如注入了一长兴奋剂,侯车室里的乘客一跃而起,迅速地站到了最前排,几十双眼睛死盯住缓缓而来的六路车,心中默默祈祷:“车门停在我面前吧!”祈祷归祈祷,身体却不由自主地随人流一起摇动
B、“吱”地一声,车门打开了,早已等候多时的人们迫不及待地向车门涌去。刹那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手:青筋暴露的——老人的手;纤细嫩滑的——少女的手;宽厚有力的——壮汉的手……这些手无不方向一致地伸向车门,企图抓着它。地上,解放鞋踩在白球鞋上,黑皮鞋垫在高跟鞋下,你踩我,我踏你,一片叫喊,挤成一团。
C、“独眼龙”也许是久经“沙场”,一马当先。就在车门打开的瞬间,只见他右手一把抓住门上的扶手,身子向上一跃,人已经站在车门踏板上,左手猛力将车上欲下不得的人群拔开,右脚向后一蹬,迅速向上提起左脚,在身后人群的推拥下,他终于如愿以偿地钻进了车。
d、车来了,还没停稳,几个青年人凭着力大气粗占据了有利位置,直往车内挤。几个手脚敏捷的小伙子像猴一样左跳右跃,“嗖”的一声蹿上去,霸住了车门。一大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门。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任凭她怎么努力,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疼得她只叫“我的妈呀!”挤车可真是一场不同寻求的战斗呀!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上四个场面哪一个最好,为什么?
妙招一:点面结合
茅盾先生说,一个好的场面描写,既要有全景鸟瞰,也要有局部特写,以面托点,以点衬面,面上不透的在点里淋漓尽致的加以表现。这样才能做到场面描写的重心突出,层次分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中描写“笑”的一个场面,做到了点和面的有机结合。众主人的笑是“点”,仆人的笑态则是面。请同学们在欣赏这个场面描写的片断时,领悟一下了关于场面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选自《红楼梦》曹雪芹)
你能从中悟出里面还有哪些写好场面的方法或技巧吗?
场面描写的方法
妙招二:场面描写必须写出气氛特点。贾母宴席上的场面突出了一个“笑”字。
妙招三:场面描写运用比喻和动词。有“掌”、“喷”、“伏”、“滚”、“搂”等动词,活现了各种笑态;有“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的描绘,让中心人物得到充分表现。
妙招四:场面描写要注意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场面写的是“笑”,而每一个人的笑,并不一样,但都能符合每一个的身份、性格、气质。第一个“喷”笑的湘云,直率豪爽;第二个“伏”笑的黛玉,柔弱多情;那笑“滚”起来的宝玉,恃宠撒娇;那笑得直叫“揉揉肠子”的惜春,可谓天真幼稚。各色人等,无不神情毕现,栩栩如生。
总结:
1、要营造氛围;
2、要点面结合;
3、要语言形象;
4、要渗透感情;
5、要表达主题;
6、要凸现性格。
一、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
二、要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
三、要新颖,切忌一般化。
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
一、选用典型细节,真实细致描绘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精工细笔,描画出人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微进程。这是细节描写最常见常用的方法之一。
方法探究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偷……”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2)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帐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痴迷数学,浑然不知




二、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
浓墨重彩、绘形绘色的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作家采用较多的是夸张、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A、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藤野先生》)
B、(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伸出头来,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
三、扩展句子补充细节
●她骂他混蛋。
展开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A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语言)
B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动作)
C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神态)
D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心理)
细节描写的技巧
①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瞬间
②选用典型细节,真实再现情景
③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④运用联想想象,揣摩人物情感
课堂训练
2今天教室里安静极了.
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候就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下,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
3比方说,遇到一个场面挤。
A哎呀,挤极了、挤得要命、特挤.
B有的同学好一点,都快把我挤成一张相片了
赏析:
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观察生活,捕捉瞬间
看视频短剧片段,捕捉精彩瞬间,说说哪个瞬间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留心观察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张开想象的翅膀,用你的妙笔生出“细节”之花。(将最令你感动的瞬间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