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雅安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9 08:5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雅安中学高2020级高一下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崩溃 B.井田制瓦解 C. 铁犁牛耕的应用 D.水利工程的兴建
2、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受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 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
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 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
3、汉代的盐铁丞孔仅言:“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孔仅在此强调(  )。
A.实行盐铁官营 B.用灌钢法冶铁
C.加快盐铁生产 D.推行郡国并行制
4、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A.制瓷业开始兴起 B.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5、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反映了当时(  )。
A.坊市界限未被打破 B.政府放宽对市场的管理
C.宋朝已放弃抑商政策 D.政府不再征收商业税
6、明代,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出现“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超过其他地区 B.徽州地区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了地价 D.徽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理念
7、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由东郭成阳和孔仅出面,通过大农令奏请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汉武帝派东郭成阳和孔仅乘车巡行天下,宣布盐铁官营法令,设置盐铁官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表明当时(  )。
A.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 B.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最主要方式
C.中央政府的经济攫取能力日益增强 D.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已被消除
8、李鸿章在《试办织布局折》中写道:“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由此可见,李鸿章创办民用工业是为了(  )。
A.“求强”,打败西方列强 B.“求富”,巩固清朝封建统治
C.“求强”,镇压农民起义 D.“求富”,完全剥夺洋商利润
9、《浙江百年大事记》记载:“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2月10日,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用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宁波道台批准立案并通知海关。此为浙江民营火柴厂之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D.外国资本控制了国内民族资本
10、下图是1872~1910年中国民族资本投资厂矿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  )。
A.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推动了民营工业快速发展
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引发商人投资工商业热潮
C.列强暂时放缓经济侵略有利于民营工业大发展
D.清政府的政策对民营工业的发展放松了限制
11、1939年6月,重庆只有机器工厂69家,1940年6月就增加到112家,年底更是达到185家,当时资本总额已达794.8万元……至1942年年底,工厂数已增为436家,资本总额已增为17 388.3万元。”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较为显著
B.内迁工厂自身的扩展与示范作用突出
C.民族资本主义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D.民族战争为官僚资本提供了敛财契机
12、1907年,河南中州凭心煤矿公司拟续招股本以扩大规模,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该地藩司(地方行政部门)以银“二十万,即入该公司,俾资经营”。由此推知,当时(  )。
A.政府借机抑制民营企业规模 B.清政府仍恪守传统经济政策
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步履艰难 D.民族企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13、1924年,四川成都的电线杆、街旁树木及墙壁上陆续贴出许多标语,如“禁止妇女缠足”“夏天在茶馆、酒肆、大街等公共场所打赤膊是不文明行为”等。这一举措(  )。
A.是四川省对国民革命运动的积极响应 B.终于开启了四川近代化步伐
C.对革新社会上的陋习有积极作用 D.加剧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14、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
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5、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16、瓦特负责研究工作,企业家博尔顿负责提供新厂房、研究设备、优秀的工匠及样机的试销。随着新型蒸汽机被制成样机并不断改进,大量资金不断涌入,形成‘研发—生产—研发’的良性循环。这反映了(  )。
A.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工厂应运而生
B.蒸汽机发明起源于自然科学的发现
C.研发与生产相结合推动了技术变革
D.机器的应用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开端
17、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4户织袜工中,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每户只有6先令,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统统包括在内。该项调查结果表明(  )。
A.经济发展并未使社会贫困问题得到缓解
B.英国机器化生产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C.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D.工业革命并未真正提高社会生产力
18、斯皮瓦格尔在《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下列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世界市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C.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到海外抢占市场
D.在世界走向整体化中人类生活得到改善
19、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关税法《霍利—斯穆特法》,对890种商品增加了税率,把关税平均提高了34%以上。美国的自私行为招来了各国的纷纷报复,大幅度提高了各自的税率。这场关税战带来的最大后果是(  )。
A.各国竞相实行严格的经济管制
B.美国的商品输出受到严重阻碍
C.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得以重建
D.人类开始面临着新的大战威胁
20、下图是某国1927~1936年的一项数据统计图。根据此图变化趋势判断该统计是(  )。
A.美国社会的失业人口 B.苏联工业的产值增长
C.中国大豆的外销总额 D.日本侵华事件的次数
非选择题21、22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了探索新航路的征程,开启了人类大幕。他们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拉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到16世纪初,当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被割裂的世界最终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 000吨之多。
材料三 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交往起来。1514年,葡萄牙商人与广州通商,1557年,他们又在澳门设立了永久的商业根据地;这时,中国开始直接感受到生气勃勃的新兴欧洲的影响。这些葡萄牙人收购中国的丝织品、木刻品、瓷器、漆器和黄金;同时,作为回报,他们又推销东印度群岛的肉豆蔻、丁香和肉豆蔻干皮、帝汶岛的檀香、爪哇岛的药材和染料以及印度的肉桂、胡椒和生姜。欧洲的货物一样也没卷入;原因很简单,它们在中国没有市场。这些葡萄牙人充当着纯粹是亚洲内部贸易的运货人和中间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四 自15世纪末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到19世纪中后期的近4个世纪中,西欧国家通过战争抢夺和商品换取等方式,使大约1 500万黑人被当作奴隶贩卖到美洲。黑人奴隶不仅成为美洲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也被广泛用于矿山开发。奴隶们创造了巨额财富,如墨西哥开采的银子比欧洲所有银矿的总产量多9倍,而这些开采的金银同农牧业产值相比却相形见绌,惊人的财富最终流向了西欧。大量黑人的输入和单一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使美洲产生了对各种商品的巨大需求,而英国、西班牙等宗主国却出台规定禁止当地制造业和农业全面发展,这就使得大量欧洲商品涌入美洲。
——摘编自喻继如《大西洋奴隶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8分)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0分)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奴隶贸易的影响。(4分)
22、论述题:根据下面不同观点,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12分)
史学界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有着不同的评价
第一种观点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对人类社会交往做出了特殊贡献。美洲的发现,使世界贸易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美洲掠夺的黄金等财富,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西欧和世界的进步。
第二种观点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航行美洲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其航行美洲的目的是掠夺黄金,到达美洲后对印第安人大肆屠杀,把美洲作为征服和血腥掠夺的对象。此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在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下,美洲土著种族几乎灭绝。因此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第三种观点依据“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但是,正是殖民、掠夺、抢劫,大大促进了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这也客观上为美洲带来新的生产方式,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D
B
D
C
B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D
B
C
A
A
D
C
答案 (1)政治上,西、葡王室的支持;社会上,“寻金热”兴起;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业上,奥斯曼土耳其对传统商路的控制;精神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2)内涵的体现: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生活;密切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
(3)特点:16世纪后日趋频繁;葡萄牙是中国与欧洲的主要贸易国;主要由外国进行商品贩卖和运输;贸易地点主要在广州和澳门;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为手工业品,进口商品多为亚洲的农副产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由官府控制,“朝贡贸易”;等等。
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推动;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中国丝织品和制瓷等手工业较为发达;欧洲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等等。
(4)影响:对非洲,劳动力丧失,经济遭到破坏。对欧洲,积累资本,开拓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对美洲,促进当地开发,但却造成财富流失。对世界,密切世界联系,推动世界市场体系逐渐形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