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课件(3份打包)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课件(3份打包)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08 15:25:55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咸海位于中亚,水域面积曾达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年代以来,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1987年,湖泊分成南北两部分,
1998年咸海水域面积缩小至2.98万平方千米,
世界大湖中仅排第八位,目前咸海水域面积仅数千平方千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会急剧萎缩?
提示:咸海流域大量饮水灌溉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综合思维
结合材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及特点,分析其补给特点及影响。
2.地理实践力
观察身边的水体,分析水体水源的补给方式。
3.人地协调观
了解陆地水体对地理环境影响,明确陆地水体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一、陆地的水体
第四章
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陆地咸水
陆地淡水
水体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96.53%
3.462%
地下咸水
湖泊咸水
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力量用的淡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水体
陆地模式图
Water
land
distribution
model
map
Water
Movement
Terrestrial
water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陆地水体比例及其重要性
Proportion
of
land
water
body
and
its
importance
自然环境对水体的影响
影响水体的类型、水量和分布
案例:贝加尔湖——世界出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贝加尔湖(图4.3)是2500万年前地壳断陷形成的湖泊。现阶段,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和温泉,湖盆每年展宽约2厘米,目前水域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约700米,最深处超过1600米,目前仍在不断加深。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量达23.6万亿立方米,超过了北美五大湖的总和,是长江年径流量的25倍。
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河流、湖泊、沼泽等调节气候
②冰川河流等陆地水体参与塑造地表形态
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③其他价值: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等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一)河流水与湖泊水的关系
1、湖泊的蓄水价值:湖泊接纳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暂时存储起来。
(一)河流水与湖泊水的关系
2、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削高补低,使河流流量更平稳,缓解旱涝。
枯水期:湖泊水位高→补给→河流水位低,给河流补充水量
丰水期:河流水位高→补给→湖泊水位低,吸纳过多的河流水量
(一)河流水与湖泊水的关系
3、人工湖泊——水库:可以实现人为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汛期蓄水,减小水库下游流量,减小洪涝可能;枯水期,放水缓解下游旱情。
(一)河流水与湖泊水的关系
4、湖泊——发育河流:例如,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案例: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图4.4),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
每年5月到10月,是东南亚的雨季,湄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1.6万平方千米,水量达到80立方千米,从而大大减了湄公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11月到翌年
3月,是东南亚的旱季,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进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水量骤减。因此湄公河水位在旱季不会降得太低,有利于维持航行并保证下游地区的灌溉。
(一)河流水与湖泊水的关系
5、内陆湖:在内流区,许多内流河最终注入内陆湖。如果入湖河流改道或者断流,湖泊就会干涸。
曾经的世界第4大湖泊,正在逐渐的萎缩
探究:咸海为什么会快速的萎缩?
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②注入咸海的锡尔河、阿姆河沿岸逐渐增多的人类活动(尤其是棉花种植)从中取水增多。从而使注入补给咸海的水量大为减少。
③周边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荒漠化,不断吞噬咸海。
(二)河流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1、河流水与地下水的互相补给关系
地下水位表面的海拔
枯水期
丰水期
(二)河流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2、河流水与地下水的互相补给关系的意义:削高补低
①在涨水是不至于过高
②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长流不断
(三)河流水与冰川、积雪的关系
①冰川、积雪是河流重要的补给水源
②冰川积雪对河流的补给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
(三)河流水与冰川、积雪的关系
③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出现夏汛
④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探究:冰川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河流补给的特点
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出现夏汛
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观察右图,归纳冰川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河流补给的变化特征
总结归纳
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
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世界上任何一条河流都有两种以上的补给形式,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

【典题训练】

A
D
【解析】(1)选A。(2)选D。

A
C
【解析】(1)选A。(2)选C。

D
D
【解析】(1)选D。(2)选D。
C
B

【解析】(1)选C。(2)选B。
读书有时会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义,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共44张PPT)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二节 洋流
1992年1月,一艘货轮从中国香港驶往美国西海岸,图中在国际日界线附近遭遇风暴。有几个集装箱倾覆海中,数万只玩具鸭散落在海面。之后,在世界很多海岸线陆续发现了玩具鸭(图4.8)。这些玩具鸭为什么会出现在世界不同的地区?你能推测他们的漂流轨迹吗?
提示:玩具鸭可能随着洋流到达全球不同地区的海岸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区域认知
了解不同海区的表层洋流分布状况,能够据图说出他们的名称,比较其差异。
2.综合思维
归纳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的规律,说明全球风带模式和洋流模式的关系。
3.人地协调观
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一)影响洋流分布因素
1、盛行风:风往哪里吹,洋流就往哪里流。(一般形成近东西走向洋流)
(一)影响洋流分布因素
2、陆地形状:阻挡洋流前进,使洋流分两边流。(一般形成,南北流向水平补偿流以及赤道逆流)
陆地
例如:加利福尼亚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一)影响洋流分布因素
3、地转偏向力:使洋流流向发生偏转。
例如:
西澳大利亚寒流、日本暖流
世界洋流分布图(7月)
世界洋流分布图(7月)
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30°S
30°N

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盛行西风
盛行西风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
60°N
40°N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世界洋流分布图(7月)
南半球的西风漂流
南纬40°~60°附近广阔的洋面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海水自西向东作纬向流动,形成西风漂流。
40°S
60°S
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一月
七月
北印度洋海区,
冬季盛行东北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夏季盛行西南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3、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
夏顺冬逆
北逆南无
西风漂流
南极环流
总结: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技巧归纳
判断洋流名称的方法
(1)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①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于北半球(图1);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②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如图2是以副极地(纬度60°)为中心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2)判定洋流流向
洋流位于海水等温线弯曲度最大处,并与等温线垂直,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图1中的洋流M和N)。
(3)判定洋流性质
①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的洋流为暖流(图1中的洋流M);反之则为寒流(图1中的洋流N)。
②通过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在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洋流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南半球情况相反。
③通过纬线的度数变化规律,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
(4)判定洋流名称
①利用等温线图或纬度—环流方向组合图,判定洋流名称程序如下:判定洋流所处的南北半球;判定洋流所处的纬度带;判定洋流所在的大洋以及洋流所处大洋环流的位置,最终确定洋流的具体名称。
②利用大陆或岛屿同洋流的相对位置判定洋流名称:依据已知的大陆或岛屿形状确定大陆或岛屿的名称;根据大陆或岛屿同洋流的相对位置关系知识,确定洋流名称。
③利用经纬线地图,直接锁定洋流的位置,结合所掌握的世界洋流分布知识,确定洋流名称。
自学窗:富兰克林和湾流
18世纪,轮船开始采用蒸汽洞洞里。当时从英国到北美,邮政船往往比商船慢两周。这个现象引起了时任北美邮政部门官员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好奇。恰好有人告诉他,在大西洋中有一股洋流,邮政船总是在洋流中逆流行驶,而商船一般会选择避开洋流的航线行驶。
富兰克林根据描述将这个洋流画在了大西洋海图上(右图),并在穿行大西洋时注意观察洋流的方向和速度。他还在洋流通道上放漂流瓶,收集捡拾者反馈的地点和时间,验证了洋流的路径。1770年,他在英国发表了海图,并将这股洋流命名为湾流(现名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供来往北美和西欧航线间的轮船使用,这大大节省了燃料和时间。
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1、对全球气候: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据统计,从低纬向高纬输送的热量中洋流占一半,有利于大幅度减小高低纬之间的温差。
暖流将海水和热量从低纬流向高纬输送
(一)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2、对局部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
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之一,面积大,深度达300米以上,而且流量巨大。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得北纬55°~70°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
~20℃,大西洋两岸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呈现苔原景观,同纬度的大洋东岸却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了不冻港。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英国北部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封冻期。
(二)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第三章
第三节





1、寒暖流相交汇:搅动海水,使海洋底部的营养物质上泛,形成渔场。
北海渔场,是因为北冰洋南下冷水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相遇搅动海水,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给鱼类带来丰富饵料而形成
(二)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1、寒暖流相交汇:搅动海水,使海洋底部的营养物质上泛,形成渔场。
北海道渔场,是因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相遇搅动海水、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给鱼类带来丰富饵料而形成
(二)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1、寒暖流相交汇:搅动海水,使海洋底部的营养物质上泛,形成渔场。
纽芬兰渔场,是因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相遇搅动海水、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给鱼类带来丰富饵料而形成
(二)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2、上升补偿流:带着海底营养盐上泛,形成渔场。
关键能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拓展
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技巧归纳
渔场形成与分布分析思路
(1)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
(2)热带和副热带渔场: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这里的渔场主要是离岸风导致的上升流形成的,上升流→深层无机盐上泛→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鱼类汇集形成渔场。
【典题训练】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M市西部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饵料丰富
B.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C.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港湾宽阔,风浪较小,适于渔业捕捞
(2)图中洋流(  )
A.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
B.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D.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B
C
【解析】(1)选B,(2)选C。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海域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区。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寒流流经该地,使海水上泛,饵料丰富,故该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第(2)题,图中洋流自北向南流动,所以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变慢;该洋流为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该洋流为寒流,洋面温度较低,所以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该洋流为寒流,所以不可能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海域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南半球中低纬度
C.北半球中高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2.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
A.北半球信风带
B.南半球信风带
C.北半球西风带
D.南半球西风带
【解析】1选B,2选D。第1题,图示为以回归线所在海区为中心的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该洋流系统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位于南半球。第2题,④是在西风驱动下形成的西风漂流。
B
D
读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①洋流是(  )
A.北大西洋暖流
B.加那利寒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西风漂流
4.图中数码代表的四支洋流中属于
寒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选A,4选B。第3题,从海陆轮廓和纬度可知图中的区域位于北半球大西洋的中低纬度海区,图中①为北大西洋暖流。第4题,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洋流分别是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其中②为寒流。
B
A
下图为郑和下西洋途经海域洋流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5、6题。
5.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夏季洋流
B.乙表示夏季洋流
C.甲表示的洋流全部为暖流
D.乙表示的洋流全部为寒流
6.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下列城市之间的航线与航行季节对应正确的是(  )
①太仓→占城:夏季 ②苏门答腊→木骨都束:冬季 ③长乐→爪哇:冬季④古里→祖法儿:夏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5选A,6选D。第5题,夏季北印度洋近岸海域的季风洋流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大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甲表示夏季洋流,乙表示冬季洋流。第6题,夏季,我国近海盛行偏南风,洋流自南向北流;冬季,我国近海和东南亚海域盛行偏北风,洋流自北向南流,太仓至占城和长乐至爪哇都应选择在冬季航行。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洋流自西向东流;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苏门答腊至木骨都束和古里至祖法儿都应选择在冬季航行。
A
D
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共28张PPT)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秘鲁沿海受寒流影响,气候干旱。然而,2016年12月下旬,秘鲁北部海域海水逐渐升温,雨水增多。到2017年3月,沿海地区暴雨引发的洪灾已经造成近百人死亡,数万人受灾(图4.1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气候异常现象?
提示:厄尔尼诺现象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区域认知
能够描述不同区域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水热交换过程。
2.综合思维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能够根据图文材料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
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分析,能够认识到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尤为深刻。
水分交换
太阳辐射
水汽凝结
大气降水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约占大气水汽的87.5%。
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
海水蒸发
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就越大。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
较丰沛,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
较为活跃。
热量交换
太阳辐射
(潜热输送)
长波辐射
大气运动
海水运动
海洋吸收太阳辐射,把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
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
海水蒸发
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热带地区海洋面积大,是驱动
地球大气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地。
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
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
并使海洋热状况产生再分配,
改变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
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增温的海水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加热近海面大气,再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太阳辐射
长波辐射
传导对流
蒸发
降水
海水的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当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海水蒸发变为水汽,进入大气。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大部分的降水直接落回海洋。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成为一个整体。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流也会异常,甚至出现极端的天气事件。
厄尔尼诺现象
沃克环流正常
中东太平洋水温低
西太平洋水温高
沃克环流异常
中东太平洋水温偏高
西太平洋水温偏低
厄尔尼诺现象
东西海面温差减小
赤道太平洋东部地区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
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厄尔尼诺海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气候异常
秘鲁洪灾
印尼山火
厄尔尼诺现象还会造成哪些影响?
秘鲁寒流减弱
上升流削弱
饵料减少,
鱼类大量死亡
鸟类失去食物来源,大量死亡或迁徙
海洋捕捞业衰落,经济萧条
拉尼娜现象
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
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
东部底层海水上泛,致海水变冷。
东西海面温差增大
拉尼娜现象: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
带来热夏冷冬
出现南旱北涝
造成粮食歉收
沃克
环流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东、西侧温差值减小
东南信风增强——太平洋东、西侧温差值增大
总结:
【总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拉尼娜
厄尔尼诺
沃克环流
增强
减弱或消失
东南信风

弱,甚至转为西风
秘鲁寒流

西偏,被暖流取代
太平洋水温
大洋东岸
降低
增加
大洋西岸
增加
降低
气候
大洋东岸
降水减少
降水增加
大洋西岸
降水增加
降水减少
对全球的影响
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关联性
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年之后
(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
A.海陆的热力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D
B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解析】(1)选D,(2)选B。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起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大洋环流的主要成因是盛行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地球上获得的热量在不同纬度地区明显不同。因此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第(2)题,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②曲线;中纬度地区盛行由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往高纬,这里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③为大气输送,则①为海洋输送。
海——气相互作用
全球水热平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海——气间水分交换
海——气间热量交换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①~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选C,2选A。第1题,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①②海区纬度低,海水温度高;④海区有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同纬度海区高;③海区有寒流流经,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海区,故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第2题,①②海区大气环流方向为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而大洋环流为暖流,故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
C
A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据此完成第3~5题。
3.厄尔尼诺发生的海区是(  )
A.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区
B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海区
C.赤道附近的大西洋东部海区
D.西赤道附近的大西洋西部海区
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
B.秘鲁渔场上空鸟更多
C.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
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5.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
B.长江入海口附近盐度较低
C.黄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流
D.我国近海实施“伏季休渔”制度
 A
A 
C
【解析】3选A,4选C,5选A。第3题,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区表层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第4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沿岸降水增加。大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变得干旱,易发生火灾。第5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长江此时是枯水期,长江口附近盐度较高;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永远都是河流补给地下水;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是在夏季。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比多年平均值低0.5
℃以上,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7.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
①秘鲁沿海 ②我国南方 ③北美南部 ④印度尼西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D 
【解析】6选C,7选D。第6题,由材料和图可知,甲地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为低压;乙地为高压,所以水平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第7题,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甲地气温异常升高,上升气流增强,所以甲地附近的区域降水可能增加,如我国南方和印度尼西亚地区。
凡是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