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平均数的再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材第87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体会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平均数,你对平均数有哪些了解?
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数,就是平均数。
……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平均数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平均数的意义。
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 m的儿童免费乘车。(出示教材第87页问题1)
(1)你知道1.2 m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①通过调查6岁儿童的身高得到的,在一些6岁儿童中,大多数身高不足1.2 m,也就是说我国对于6岁以下儿童是免票乘车的。
②在调查的6岁儿童中,这些儿童身高的平均数不超过1.2 m。
……
(2)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 cm,女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8.7 cm。请根据上面信息解释免票线确定的合理性。
这些平均值都接近1.2 m,因此1.2 m这个数据具有代表性,很合理。
2.求平均数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87页问题2。
(1)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用总数除以总份数。
(2)请把统计表填写完整,然后排出名次。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选手1:(92+98+94+96+100)÷5=96(分)
选手2:(97+99+100+84+95)÷5=95(分)
选手3:(90+98+87+85+90)÷5=90(分)
选手1的平均分最高,他是第一名;选手3的平均分最低,他是第三名。
(3)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采用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交流,总结理由。
①有的评委打分太高或太低。
②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取平均数就更公平、更具有代表性了。
……
(4)请你按照这种记分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选手1:去掉最高分100分和最低分92分,平均分是:(98+94+96)÷3=96(分)。
选手2:去掉最高分100分和最低分84分,平均分是:(97+99+95)÷3=97(分)。
选手3:去掉最高分98分和最低分85分,平均分是:(90+87+90)÷3=89(分)。
按照这种记分方法重新计算后选手2是第一名,选手1是第二名,选手3是第三名。
(5)随着计算方法的改变,选手的名次也发生了变化。说一说,现在你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①平均数不是孤立的数据,而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②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都有反应。平均数真的很灵敏。
……
教师总结: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具有代表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88页“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1)数学:30÷10=3(分)
英语:24÷10=2.4(分)
答:数学喜欢程度的平均分是3分,英语喜欢程度的平均分是2.4分。
(2)因为2.4<3,所以对于这个组的学生,数学更受欢迎。
第2题:(1)(7+7+7+8+8+8+9+9)÷8≈8(岁)
(2)(7+7+7+8+8+8+9+9+45)÷9=12(岁)
2.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七”第6题。
估计这个物品的长度为(6.3+6.0+6.0+5.9+6.1+6.3+6.2+5.8+6.3)÷9=54.9÷9=6.1(?cm)。
四、课堂小结
1.平均数是怎么计算的?
2.平均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再认识
1.平均数的意义。
2.选手比赛:通常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计分方法。
总结: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教学反思
求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典例】甲,乙,丙,丁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算了四次,得到以下四个数:45,60,65,70,问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分析:根据题意,把得到的四个平均数都乘3,然后相加,就相当于把甲、乙、丙、丁四个数都加了3遍,所以用此和除以3,就是原来四个数的和,再除以4就是这四个数的平均数。
解答:(45×3+60×3+65×3+70×3)÷3÷4=60
答: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60。
相关知识阅读
巧算平均数
刘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前进小学8个班去帮助农民摘豆角,每个班摘豆角的质量分别是:55千克、50千克、48千克、54千克、49千克、53千克、54千克、53千克。问平均每班摘豆角多少千克?“看谁算得快。”刘老师鼓励说。
于丰很快举手回答:“平均每班摘52千克。”
刘老师点头说:“你能把计算的方法说一说吗?”
于丰说:“求平均数有个窍门,就是先在这些数中确定一个基准数。比如,这道题就可以选50为基准数。然后把5个班分别比基准数多出的千克数加起来,再减去剩下那2个班比基准数少的千克数,所得的数除以8,商再加上基准数,就是所求平均数。”
刘老师高兴地说:“很好,于丰的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取一个名字叫做‘减少加多法’。做的时候可以这样:先选好基准数50,然后从前往后看,多的数前写上加,少的数前写上减,也就是:5+0-2+4-1+3+4+3=16(千克),16÷8=2(千克),50+2=52(千克),这就是平均每班摘的质量。这样求平均数速度快,计算量小,是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