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等比数列习题课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是两类重要的数列,是高考中8个C级考点中的两个,所以对于等差与等比数列来说,要能解决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在等差与等比数列中经常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归纳思想,希望同学们通过例题及相关习题的复习能够有较系统的了解与理解。
【例1】(1)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则数列是 数列;
(2)正项数列为等比数列,则数列是 数列.
【分析】作为客观题,有同学喜欢取特殊数列来判断,但本题不宜取太特殊的数列(常数数列)来判断.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方法很多,可以用定义、通项、等差或等比中项、前项和特点等.方法较多,要学会灵活选取.
【解】(1)因为数列是等差数列,所以,
即,所以,又因为,所以数列是等比数列.
(2)同理可得是等差数列.
【评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如:数列且是等差数列,则数列为等比数列.反之,正项数列为等比数列,则数列且是等差数列.注意 “正项”数列. 同学们还可以考虑有没有类似的结论。
【例2】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12.求这四个数.
【分析】可以抓住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来设元;也可以考虑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来设元.不同的设未知数的方法,导致本题的解法较多.我们不妨按第二种设法来求解.
【解】设四个数为,则,
解方程组得:,或.所以所求的四个数为15,9,3,1;或0,4,8,16.
【评注】本题若将四个数设为,根据题中四个条件列出四个方程,再解方程组,计算量较大,容易出错.通常情况下:三个数成等差,可设为;三个数成等比,可设为或(如果知成等比的三个数的积,常用这种设法).正确而巧妙地设未知数,可以快捷正确求解.
【例3】已知递减的等比数列{an}的前三项之积为512,且这三项分别减去1,3,9后又成等差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
【分析】知等比数列的前三项积,可得首项、公比的一个关系式,也可利用性质得到等比中项,再据另一条件列式求解.
【解】由及等比数列的性质得:,设公比为,
则、、 成等差,所以 ,
(舍去),或.数列是以首项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数列的前项和为,即和为.
【评注】抓住数列的特征,是求一个数列的前项和的基础与关键。
【例4】 数列的前项的和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项的和为,且,又,,成等比数列,求.
【分析】条件给出的是和与项之间的关系,要求通项往往将和转化为项,进而得到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如果是特殊关系,立即可以得到通项公式.
【解】(1)当时,,所以,又,,即,所以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故.
(2)设的公差为,则由,得.
依题意有,得.
故.
【评注】本题主要涉及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的和公式、和与项的关系等基础知识,灵活利用这些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