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灯笼 讲练课件—四川省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灯笼 讲练课件—四川省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8 15:23: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人教版
4 灯 笼
C
B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著名作家吴伯箫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深刻的内涵。
B.发展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C.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
D
4.(原创题)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伯箫,原名熙成,散文家、教育家,作品《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羽书》等均收入《吴伯箫散文选》。
B.本文以“灯笼”为线索,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情感、文化等不同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C.“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一句,化用了宋朝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的词句。
D.“灯笼”二字都是形声字,形旁分别是“火”和“竹”,声部分别是“丁”和“龙”。
C
5.(原创题)结合全文,梳理全文思路,体会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1)灯笼寄托亲情:
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2)灯笼里的回忆:
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3)灯笼多种用途:
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也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4)灯笼让人联想:
引发作者联想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灯 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6.文章围绕父亲与灯笼,描写了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
描写了三个片段:①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②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都一丝不苟。③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拴柱,却不求任何回报。
7.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内容上主要介绍了灯笼的名称、制作材料及其寓意,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文父亲制作的灯笼,为下文写拴柱来求灯笼等情节做了铺垫。
8.体会文中的描写语句,回答问题。
(1)第④段:“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从描写角度上看属于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⑨段:“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从描写方法上看是运用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
手艺高超、富有创造力
神态
语言
为自己能给左邻右舍带来欢乐而无比欣慰的心情
9.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灯笼”是全文叙事线索;“灯笼”也是父亲这一形象的象征,作者着力描写灯笼,突出了父亲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
10.文章第⑨段写道“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结尾又说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这些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示例:给人灯笼,灯笼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能照亮自己;人们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敬爱和回馈,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1.请依照下面“端午”的节日徽标的解说示例,说说“春节”的主体图案内容及寓意。
示例:端午徽标主体图案利用粽子、龙舟这两个标志性符号,构成一个山川连绵、龙舟竞渡的画面,舟中嵌入“端午”二字,加强标识的整体感;寓意生活满载希望,蒸蒸日上。
示例:春节徽标主体图案用了灯笼、毛笔书法“春”字作为标志性符号,构成灯笼高挂、喜迎新春的画面;寓意喜庆团圆、吉祥如意,来年生活红红火火。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①其御者,詈②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③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选自易宗夔《新世说》)
【注释】①捽(zuó):揪。②詈:骂。③起居:问安。
放下
赔偿
恰好,正好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
(2)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
老翁不肯,说:“要赔就在这儿赔。”这弄得汤敦甫很是窘迫。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汤敦甫具有怎样的品质?
汤敦甫具有为官爱民、为人厚道、宽容仁爱的品质。
【参考译文】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在地上。老翁抓住赶车人不放,责骂并且殴打他,叫他赔菜钱。汤敦甫掀开帘子问:“值多少钱?我赔你。”老翁要一贯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说:“要赔就在这儿赔。”弄得汤敦甫很是窘迫。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互行完了礼,就说:“这小人,让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老翁开始害怕起来,磕着头哀声求饶。汤敦甫对指挥说:“不用了,借我一贯钱就行了。”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走了。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