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9 桃花源记
B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类
全,都
仅仅,只
沿着、顺着
到
访求、探求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初极狭 B.欣然规往
C.遂与外人间隔 D.便要还家
D
D
A
A
8.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默写。
(1)描写桃林美景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桃花源社会安宁、村民勤劳、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文中表明桃源人来此绝境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等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课文中,“桃花源”是记的对象。
C.课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花源,出而复寻桃花源的顺序来记叙全文。
D.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等。
C
沿着,顺着
整齐的样子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B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界的人隔绝了。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
13.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描绘桃林美景有何作用?
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的美好做铺垫。
14.(广州中考)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A
(二)
【甲】 桃花源记(略)
【乙】 愚溪诗序(节选)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①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注释】①龂龂:争论不休。
D
A
17.根据文义,请给【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得泉焉 又买居之 为愚泉。
/
/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记号。
(2)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
19.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人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D
【乙文参考译文】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有个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按照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改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占为己有,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水中有很多高起的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污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20.学了本文后,八(1)班开展了一场“大话陶渊明”主题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1)请你以生动的语言来为陶渊明高歌,描述他的可贵一生。
我赞陶渊明:
示例:他来了,带来菊的芬芳,带来酒的醇香。面对官场,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他向往的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宁静。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2)同学们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篱采菊
悠然见南山(或:南山锄豆__星月伴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