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08 18:5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00克水中溶解有20克NaOH
B.在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C.配制该溶液的主要步骤是
“计算、称量、溶解”
D.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
B.粉笔
C.大理石
D.植物油
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
4.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处理后就变为软水
C.加热既可以使硝酸钾溶得更多,又可使其溶得更快
D.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5.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B.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C.升高温度可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6.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
A.酒精溶液
B.蔗糖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碘酒
7.二氧化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安全消毒剂,常用于地震灾区的生活用水消毒,每片二氧化氯泡腾片中含有250mg二氧化氯,将2块泡腾片投于水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形成50Kg生活用水,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1%
B.0.1%
C.0.01%
D.0.001%
8.下列与人关系密切的4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
A.“娃哈哈”矿泉水
B.“伊利”纯牛奶
C.粉笔灰水
D.血液
9.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盖灭
B.生活中把水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
C.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
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一份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C.t1℃或t3℃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均含有40g甲物质
D.t3℃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A.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D.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因为汽油可以溶解油污
13.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
C.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不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但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B.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不一定大于原来酸溶液的质量
二、填空题
15.可乐等饮料中溶解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打开瓶盖,瓶内的压强______________(填“变大”或“减小”),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_____(填“大”或“小”)。此时,汽水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6.向溶液中加入溶质且全部溶解:
向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中加入质量为的溶质且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7.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2)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
(3)t2℃时,完全溶解agA物质最少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
(4)t2℃时,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
18.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
(2)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
(3)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19.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________
(2)、若B中含有少量A,应用____________法提纯B;
(3)、若将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4)看下图可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本实验溶解3.6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_____ml.增加蒸馏水的用量虽然能加快粗盐的溶解,但会引起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0.A、B、C、D、E、F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1)A在D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B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和无色气体D,C和D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B溶液中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2)如图所示将固体E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里,小烧杯中F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则E的化学式可能为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1.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流程简图和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
已知:①母液中有一种铵态氮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
(2)结合图2分析,图1反应1中NaHCO3作为晶体析出的原因是_____,从图2中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
(3)图1中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
(填离子符号),
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
(4)从图2可以看出温度高于60°C,NaHCO3的溶解度曲线“消失”了,其原因可能是_____。
四、实验题
22.某同学配制
50g
16%氯化钠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填序号);
(2)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填序号);
A
10mL
B
25mL
C
50mL
D
100mL
(3)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氯化钠固体不纯
B
用生锈砝码称量
C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23.下图是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图中的玻璃仪器有广口瓶、量筒、烧杯和_____,其作用是_____。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_____。上述错误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12%。
(3)配制时应选择_____mL(填“10mL”“50mL”“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下列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
(5)配制这种氯化钠溶液50克,需氯化钠_____克。
五、计算题
24.在质量为150
g的烧杯中加入100
g过氧化氢溶液,再向其中加入2
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总质量为250.4
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硫酸钠固体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以下信息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g。
(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A
3.D
4.C
5.D
6.A
7.D
8.A
9.D
10.C
11.B
12.C
13.D
14.A
15.减小

饱和
16.
17.C>B>A
C
100
小于
18.25
g
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冷却热饱和溶液
19.1:3
降温结晶的方法
B
10
消耗燃料
20.H2O2、NaOH或CaO,
21.过滤
此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
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Na+、NH4+
CO2
温度高于60℃时,碳酸氢钠开始分解
22.②①⑤③④
C
AD
23.玻璃棒
搅拌加速溶解
②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小于
100
④②①⑤③
6
24.3.4g
25.(1)11.65;(2)71%;(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