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08 19:0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能使面胚在焙烤过程中变得松软、多孔。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是常用的膨松剂之一。它既可以作为碱性膨松剂单独使用,也可以与酒石酸氢钾、淀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膨松剂。复合膨松剂遇水会产生二氧化碳,起到膨松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受热分解能产生气体的物质都可以做食品膨松剂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CO2↑+
H2O
+
Na2CO3
C.碳酸氢钠做膨松剂时,必须与酒石酸氢钾、淀粉混合使用
D.复合膨松剂应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3.下列有关能源资源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开发氢能,电能,核能等新能源
B.空气作为重要的资源广泛用于生产化肥、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等领域
C.氯化钠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十分重要,我国获取氯化钠的方式主要是海水煮盐
D.我国的金属矿藏比较丰富,其中铜、金、银等金属都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4.在t°C时,某物质X.
Y分别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Y与水的质量关系分别如图a.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都只能是固体
B.两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图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XD.t°C时X、Y的溶解度:
X5.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对应正确的是
A.熟石灰:CaO
B.胆矾:CuSO4·5H2O
C.生石灰:Ca(OH)2
D.干冰:H2O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
B>A=C
B.
t1℃时,物质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A中混有少量C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将t2℃时的物质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B
7.下列各组物质,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CaCl2
Na2SO4
Na2CO3
B.NaNO3
NaCl
CuSO4
C.NaNO3
HCl
Na2SO4
D.NaOH
BaCl2
Na2SO4
8.在pH<7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Na+、Ca2+、NO、CO
B.NH、Cu2+、C1﹣、SO
C.Ba2+、K+、OH﹣、NO
D.Na+、K+、NO、Cl﹣
9.下列各组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碳酸钙中的氧化钙
加人适量的稀盐酸
B
检验某固体为碳酸钠
取样,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C
区别双氧水和水
分别取样,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D
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
加水溶解,滴加适量硝酸银,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10.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CuSO4、NaOH、
KNO3、NaCl
B.K2CO3、NaOH、稀HCl、BaCl2
C.FeC13、KOH、稀HC1、稀H2SO4
D.稀HC1、
Na2CO3、稀H2SO4、Na2SO4
1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与其对应的用途描述不相符的是(

A.氯化钠是常用的调味品
B.氢氧化钠可作炉具清洁剂
C.碳酸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D.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1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C→CO→CO2
B.Mg→MgO→MgCl2
C.CuO→Cu(OH)2→CuCl2
D.NaOH→NaCl→NaNO3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H+、NH4+、Cl?、SO42-
B.H+、K+、HCO3?、SO42?
C.K+、Ba2+、MnO4?、NO3?
D.Na+、Fe3+、NO3?、OH?
14.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
鉴别盐酸、NaOH溶液、Ca(OH)2溶液
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铁粉末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方案1
加澄清石灰水
滴加碳酸钠溶液
加适量稀盐酸
通过灼热氧化铁
方案2
滴加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用磁铁吸引
通入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15.下列四组溶液,只提供无色酚酞试液,不能鉴别的是:
A.NaOH
Ca(OH)2
HCl
Na2CO3
B.HCl
H2SO4
Na2CO3
KNO3
C.Na2CO3
Na2SO4
H2SO4
NaOH
D.Na2SO4
Ba(OH)2
H2SO4
HCl
二、填空题
16.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氧化铝_______________;
(2)2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___;
(3)5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4)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_。
17.根据右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在t1℃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________c(填“>”、“<”或“=”)。
(2)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3)t2℃时,5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
18.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_____(填仪器名称)。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是_____气。
(3)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将t1℃的甲和乙饱和溶液各100g升温至t2℃,此时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_____乙(填“>”、“=”或“<”)。
②乙物质中含有少量的甲,可采用_____法将乙物质提纯。
19.通过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种操作,其名称是____________。
(2)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___________。
(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称量I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g,称量Ⅱ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5.1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精盐的产率一定为102%
B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C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盐没有溶解
D除杂过程中有生成
三、推断题
20.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A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干燥剂,F、E均为氧化物,B、C、D三种物质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一种,其中有一种是胃液的主要成分(“—”表示相互反应,“→”表示相互转化。部分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A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B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______。
(4)若F为黑色固体,写出F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1.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产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B、D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D_____。
(2)在E与F和F→A的反应中,F均表现出具有_____性。
(3)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过量A的粉末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四、实验题
22.
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已知它们可能是碳酸钙、氢氧化镁、硫酸钾中的一种。请你设计实验把它们区别开来,并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23.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B中固体质量(g)
6.66
5.20
4.80
4.80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
CuO
+
H2O
+
CO2↑
请在中填入配平后的系数(10)。
C中试剂是(11)。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12),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13)。
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溶液变浑浊,E中的现象是(14)。
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15)。
分析: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16)
五、计算题
24.如图是某胃药标签的部分内容。测定该药品中NaHCO3含量的过程如下:取10粒药片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再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稀盐酸11.5g。(除NaHCO3外,其余成分均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最终得到不饱和溶液。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64.3g。请计算:
(1)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为多少g。
(2)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
(3)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5.将25.6
g
NaCl和MgCl2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126
g水中配成溶液,再将2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不断加入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求: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NaOH
溶液质量/g
40
40
40
40
40
共生成沉
淀的质量/g
2.9
5.8
m
11.6
11.6
(1)上表中m的值为多少。_____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B
6.D
7.C
8.D
9.C
10.B
11.C
12.C
13.A
14.A
15.B
16.Al2O3
2SO3
5NH4+
Na
17.=
b>a>c
(或c<a<b)
75g
18.玻璃棒
氧气(O2)

蒸发结晶
19.过滤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BD
20.CaO
Ca(OH)2+2HCl═CaCl2+2H2O
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均可)
2CuO+C2Cu+CO2↑(合理均可)
21.HCl
Ca(OH)2
还原
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22.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①分别取三种白色粉末,加水溶解
能溶解的是硫酸钾,不溶解的是碳酸钙、氢氧化镁
②再分别向不溶解的两种物质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钙,能溶解但是无气泡的是氢氧化镁
23.(10)1
2
1
1(11)无水硫酸铜。
(12)水蒸气和二氧化碳(13)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14)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15)F装置内的液体通过导管倒流入E中,使试管炸裂
(16)不能确定生成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因为可能有①中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在实验②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干扰对炭粉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的判断进。
24.(1)2.2;(2)63.5g;(3)84.0%
25.(1)8.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