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8 14:5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下历史
第一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选择题
2019
北京世园会“北京日”于
5

1
日开幕,5

1
日至
5

3
日,北京园每天都有固定时间的文艺演出、花艺展演、巡馆巡园等活动。京剧表演《贵妃醉酒》,吸引了许多游客观看。该剧讲述了杨玉环因没有见到皇帝而心情郁闷,醉卧百花亭的故事。这里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发生在
A.秦二世统治时期
B.隋炀帝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后期
D.唐高宗统治时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时期,下列历史人物曾率领农民发动起义的是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文天祥
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手段之一。关键词“907
年”“朱温”“唐朝灭亡”反映的主题是
A.贞观之治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后梁建立
唐灭亡后,“五代十国”中“五代”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朝代分别是(  )
A.后梁
后唐
B.后唐
后晋
C.后梁
后周
D.后唐
后汉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天宝元年(742
年),边军达到
49
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各地的节度使日益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终于酿成安史之乱。材料说明安史之乱的爆发是由于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
C.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
D.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下列有关安史之乱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
B.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C.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D.唐朝的中央权力强大
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①姚崇就任宰相
②杨国忠、李林甫把持朝政
③安史之乱爆发
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纵情享乐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安史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757
年春,杜甫写下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诗中的“烽火”指的是
A.宦官专权
B.安史之乱
C.马嵬驿哗变
D.藩镇割据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
②“十国”都在南方地区
③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④起止时间是
907—960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A.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
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科举制的创立
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二、复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
年份
726

742

755

760

821

总人口数(约)
4142

4531

5292

1699

1576

材料二
五日,贼陷京师。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贼巢僭(jiàn)位,国号大齐。
材料三
王欲代唐,使人谕诸镇……夏四月壬戌,更名晃。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国号梁……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755—760
年唐朝的人口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
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3)
材料三记载了唐朝灭亡时的情形,其中的“王欲代唐”中的“王”指的是谁?说一说唐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寂寞天宝后,国庐但篙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史料二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1)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造成该社会惨况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
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该事件发动的原因是什么。(说出两点即可)
(3)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励精图治】
材料一
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唐玄宗执政初期,为稳定政局,他采取了哪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
(2)
【盛世繁荣】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景象?试分析这种景象出现的原因。
(3)
【盛世危机】
材料三
长安回塑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技来。
——杜牧《过华清宫》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写的是什么史实?说明了什么?哪一事件打破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4)
【读史明智】
材料四
司马光评论唐玄宗时说:“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不慎哉!
请你说说我们可以从唐玄宗的前后变化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贵妃醉酒”“杨玉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杨玉环即唐玄宗宠幸的杨贵妃。故选
B。
2.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故选
C。
3.
【答案】C
【解析】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选
C。
4.
【答案】D
【解析】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5.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代十国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析】属于五代十国中的“五代”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朝代分别是后梁、后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代十国涉及的政权。
6.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故选
D。
7.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安史之乱的爆发是由于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故选
D。
8.
【答案】D
9.
【答案】A
【解析】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宠爱杨贵妃,重用杨国忠、李林甫,朝政日趋腐败,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
A。
10.
【答案】C
【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A
是唐玄宗在其统治后期的表现,B
是节度使势力膨胀的影响,D
为宦官专权的结果,这些都是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C
与史实不符,故选
C。
11.
【答案】D
【解析】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763
年,唐朝打败安史叛军,平定了安史之乱;唐朝后期爆发了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故选
D。
12.
【答案】B
【解析】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至
763
年才被平定。故诗中的“烽火”指的是安史之乱。
13.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十国”之中有九个在南方地区;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后周政权是在
960
年结束的,而其余的不是。①③说法正确,故选
A。
14.
【答案】C
【解析】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科举制的创立与唐朝的灭亡无关。故选
C
项。
15.
【答案】C
【解析】开元末年的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故选
C。
1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复合题
17.
【答案】
(1)
急剧减少。安史之乱。后果: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
朱温。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人民赋役繁重,连年灾荒,爆发了农民起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
(1)
由材料一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755—760
年唐朝的人口急剧减少,联系所学可知,这与
755
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有关。
(2)
由材料二中“陷京师”“巢”“国号大齐”可知,材料二与黄巢起义有关。
(3)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局面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连年灾荒,爆发了农民起义。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的局面。
18.
【答案】
(1)
安史之乱。
(2)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说出两点即可)
(3)
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解析】
(1)
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该社会惨况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
(2)
据所学知识回答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3)
据所学知识回答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
19.
【答案】
(1)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
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社会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原因:唐玄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家长期统一;社会比较安定;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经济基础比较雄厚。
(3)
唐朝地方官吏进贡荔枝给杨贵妃享用的史实。
说明唐玄宗怠于政事,沉迷于酒色。
安史之乱。
(4)
略。
【解析】
(1)
结合唐玄宗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回答。
(2)
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开元全盛日”可知,这描写的是开元盛世的景象;第二小问结合唐玄宗的改革措施和唐太宗、武则天时期的统治回答原因。
(3)
材料三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这也是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由此回答本题。
(4)
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