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讲练课件—四川省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讲练课件—四川省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3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8 16:0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D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绵软  懈怠  恭顺  安营扎寨
B.演绎  静穆  呼啸  光采夺目
C.敦实  衰竭  皱褶  慢不经心
D.聚然  冰棱  年轮  熠熠烁烁
A
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B.达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
D.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点拨】A.成分残缺,可删去“让”;B.语序不当,
应将“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D.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C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B.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C.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地。
【点拨】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
D
6.(深圳中考)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考察表明,塔里木地区有非常长的聚水期。
②早在30万年前,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还是连在一起的大海,
后来这里的地壳逐渐抬升。
③这一时期一直持续了数万年,使得塔里木地区积聚了大量地下水。
④但还是个湿润地带,降水比较丰富,草原、沼泽密布。
⑤为什么塔里木盆地地下会形成巨大的地下水库呢?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②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①⑤②④③
B
7.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各拉丹冬考察时遇到高山反应、缺氧、地震、寒冰,最大的困难是摔了一跤,以至尾椎骨折断,使作者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
B.作者由远及近,采用定点观察展现了冰塔林神奇、壮美的特点。
C.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是为了反衬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作者采用时间顺序和旅行的进程记下了在长江源头的见闻和感受,让我们领略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也感受了其巨大威力。
【点拨】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方法。
B
8.请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阳光和风千万年来坚持不懈地切割、雕凿,才使各拉丹冬的冰塔姿态万千、壮美无比,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2)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写出了各拉丹冬的冰化成水之后,翻越千山、流经万里,汇成浩浩荡荡的长江,哺育沿岸亿万生灵,让这些生灵繁衍生息。
(一)
请阅读课文第十至十一段,然后答题。
9.“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一句中“仿佛”能删去吗?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仿佛”在这里是“好像”的意思,
是一种揣测,如果删去,就变成确定的了,不符合实际。
10.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为什么要“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
因为冰河上光滑难行,他怕行走在上面摔倒了,
摔坏箱子里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
1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1)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冰川、冰塔等组成的冰的世界比作
“琼瑶仙境”,突出了这里的静穆美丽、晶莹剔透和圣洁,
表达了作者的敬畏和喜爱之情。
(2)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
像长发披肩。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
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12.作者笔下的冰塔具有哪些特点?
①千姿百态;②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二)(原创题)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再访“母亲河”
①四月,青海玛多。黄河源头还没有解冻,只有一些支流开始融化。
②15日清晨,白雪覆盖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沉静在一片宁静、空旷之中。当天,本报三江源国家公园报道组经过了一夜的休整,正式进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采访。
③越野车行驶在前往扎陵湖和鄂陵湖的路上,藏原羊、藏野驴、赤麻鸭……不时出现在道路两旁,河洼湖泊一个连着一个,滋养着草山一片茂盛,广袤的湿地向天边的草原不断延伸。
④海拔一路攀升,雪线也随之渐近。黄河源头的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依然一片蔚蓝,湖边的草甸泛着金黄,眼前,白雪、羊群“飘落”在草原间。
⑤走走停停,只为湖水的清澈、赤麻鸭的“嬉戏”和藏野驴的“追逐”,以至于90公里的路,我们走了3个多小时。
⑥沿着鄂陵湖一直往里走,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黄河源牛头碑。尽管天空还算作美,沿途飘洒的雪花,到了牛头碑竟也“毫无踪影”,但天空依然以肆虐的狂风,迎接了我们的到来。
⑦登上高耸于措日尕则山、海拔4610米的黄河源牛头碑,置身于雪山与草甸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晶莹剔透,一览无余。登上圣山,坐拥圣湖,远望静默的迎亲滩,敬畏无比,惬意无比!
⑧黄河之水天上来。看着眼前正在开湖的源头之水,我们不得不为今天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带来的欣喜变化所感动。
⑨曾几何时,这里原本极为脆弱的草场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地区水源涵养功能退化,造成湖泊水位下降,导致草场沙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⑩如今美景回归。金灿灿的草原,河流纵横蜿蜒,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这本应就是三江源最平凡的景象。
?沿着214国道行驶,道路两旁白雪覆盖,除了偶尔能看到过往车辆和一两群牧民的牛羊外,周围寂静得只剩下耳旁寒风呼啸的声音。一直往南,沿途接连看到湿地集中的江蒙措、热蒙措河洼等一个个湖泊。站在海拔4326米的大野马岭的桥下,远远望去,雪山、湖泊、草地、经幡浑然一体,黄河源头“千湖”美景令人震撼。
?今天,黄河源头玛多县曾经退化的草场一派生机。大小湖泊波光粼粼,犹如散落在苍茫高原的银色碎片,“千湖之县”美不胜收。
?天上玛多——黄河之源。在领略无处不在的大美中,我们深切感受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真正内涵。
“飘落”本来形容物体飘荡降落的下沉状态,
这里形象地写出了白雪、羊群的情态,突出了草原的美丽。
“坐拥”是安坐而拥有的意思,用在这里生动地写出了
作者亲近圣湖、坐在圣湖旁的情态,
表达了作者对圣湖的无比敬畏和喜爱之情。
14.第⑨段和第⑩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对比写法,突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巨大变化,
突出了政府和人民在近几年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15.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理解。
突出了黄河之源美到了不言自美,美到了极致,
美到了令人无话可说的地步。
16.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政府和当地老百姓注意保护黄河之源的生态环境的
赞赏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黄河之源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颂之情。
17.综合性学习。
宣汉中学八(2)班开展以“走近长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
(1)请写出两句有关长江的古诗词名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请以“保护母亲河——长江”为主题拟一则公益广告。
爱护母亲河,就是爱护我们自己;母亲河——我们生命的摇篮。
(3)阅读下面材料和图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等沿长江11个省份,支撑着全国40%的经济总量,然而同时,这一带的废水排放总量也占据了全国的40%以上,是我国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为此,环保部启动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推动解决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的环境问题。
环保部专项督导长江经济带水源地保护目前已初见成效。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看,回头看
就是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A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21.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参考译文】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去看,于是从三姑峰又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22.【写作借鉴】本文运用了一些心理活动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作者在各拉丹冬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片段仿写】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200字左右)
【例文】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遵守了几天,就又给忘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这时,我放慢了脚步,心想着该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想到这儿,我又加快了速度,飞快地向家里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