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瞭望/燎原
抉择/痛下决心
强词夺理/身强力壮
B.拙劣/茁壮
诞生/垂涎三尺
挑拨离间/黑白相间
C.埋没/没收
相面/相辅相成
腐化堕落/高空坠落
D.蛮横/横竖
仿佛/彷徨恐慌
万物凋零/步调一致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狡辨
诬蔑
棰击桌子
不知所措
B.萦绕
恐怖
不修边幅
招摇撞骗
C.绚丽
愐怀
暴风骤雨
义愤填鹰
D.枷锁
扶置
分崩离西
携手并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家都积极地投人到整个工程的攻坚工作中,而他还在袖手旁观。
B.之所以不能取得大家的信任,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不能自圆其说。
C.当前,一个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对于上级指示和部署,如果不能做到阳奉阴违,必然会犯错误。
D.在同学们的眼里,赵老师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好老师。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
②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④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
A.④②③①
B.③②④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5.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做题。(5分)
在韩国废除汉字几十年后的今天,韩国、日本等国又对汉字“敬为上宾”,毕竟汉字在语言表现力、思考能力上的“深思熟虑”高于韩文、日文,汉字的兴盛①________________。
复旦大学邵毅平认为,汉字的命运不是由汉字本身决定的,还是由国家力量强弱决定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或者复兴汉字,根本原因还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
(1)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填在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能只看其经济利益,更应注重发扬其精神文化
汉字博大精深
B.不能只发扬其精神文化,更应注重其经济利益
中国强大了
C.不能只看其经济利益,更应注重发扬其精神文化
中国强大了
D.不能只发扬其精神文化,更应注重其经济利益
汉字博大精深
6.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下图分别是当前我国网民对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的自我评价
数据以及接受网络安全培训的统计数据,请归纳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3分)
7.班级要举办一次有关读书格言的交流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8分)
(1)下面是某个同学以班委会名义写在班级黑板报上的一则启事,请你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并分别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2分)
启事
经研究,定于本周五在学校阶梯教室召开一次有关读书格言的交流活动,望同学们积极准备,准时参加。
周一
班委会
(2)交流会现场需要布置一个横幅,请你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从下列格言中选择一
则,并说明理由。(3分)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欲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与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结束时,如果让你结合活动的主题做一个总结发言,你会怎么说?请把你的发
言写下来。(8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5分)
在母校奉化中学新校区迁入仪式上的演讲
丁磊
①我后来觉得,其中有一条,因为我是从小有兴趣的人。我非常感激我的爸爸,他是一个热爱电子的工程师。我爸爸在我6岁的时候就开始逼我每个月和他一起阅读杂志。那时候家里一共三本杂志,一个是《大众科学》、一个是《无线电》、一个是《科学画报》。每次看杂志,我爸爸就跟我分享说,世界有哪些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整个人类社会。
②这种兴趣、这种求知欲,后来我一直终身保持。到现在,我每天晚上一有空会抽出时间来看三本杂志的摘要,一个是《Nature》自然杂志,一个是《CELL》细胞杂志,一个是《Science》科学杂志,然后去理解这个世界上那些创新的东西对今天的改变。
③因为有这样一个兴趣,我在奉化中学的时候,也会在读书之余,在学校的电脑上用Basic语言写游戏程序。总体而说,我是一个比较不务正业的人,喜欢为自己的兴趣投资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④这个世界上很多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兴趣驱使的。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罗大佑的故事,大家知道罗大佑是优秀的音乐人、是歌手、是个词曲作家,但他其实原本是个放射科的医生。那时,我体会到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⑤在学习过程,我还想分享一样东西,就是学习方法。我曾经生物考得很差,经常班上倒数。那时候,我妈一个朋友的小孩经常考班上第一名、第二名,我妈妈跟我说:要不要找一个时间跟他聊聊,看看他读书有什么秘诀。很幸运的是,这个同学给了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启发。他教我的这套方法就是,对于任何知识的理解都要有一套逻辑,逻辑是最主要的。没有逻辑,光死记硬背是非常难掌握的。
⑥在逻辑开启了我的学习之路以后,我觉得在我们的学习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秘诀要跟大家分享,就是要脸皮厚。
⑦我在读书的时候发现,成绩优秀的人,他不愿意问别人问题。但恰恰我是一个脸皮比较厚、成绩比较差的人,所以后来我在大学和工作当中,我会不停地向身边优秀的人去请教各种问题。“不耻下问”,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句话,我非常欣赏。人在江湖上行走,有机会一定要多跟别人请教。
⑧所以,如果说,在今天,学习是一件需要终身努力的事情,那么在学习方法上,首先第一个是要有逻辑,第二个就是要不耻下问,跟身边最优秀的人学习。还有一个就是,认准了方向之后永远不要放弃。我之前说过,我刚进奉化中学读书的时候,是倒数第六名,后来,我就靠每个学期不停地进步,不停地进步,最后有机会考上大学。如果没有中国的大学教育,今天我估计不会有这样的发展。
8.在此次演讲中,丁磊向听众传达了有关学习方面的哪些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演讲时丁磊提到了歌星罗大佑,有何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听了这场演讲,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为网易的创始人,丁磊是耐得住寂寞的读书人,也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现在你有一次采访他的机会,你想问他一个什么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3分)
人贵好问
宋宗桃
①以色列的母亲在孩子放学后,不是问孩子学了什么,考了多少分,而是问孩子:“你今天问问题了吗?你问了好问题了吗?”
②学问学问,贵在一个问字。
③人是带着问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问,是上帝嵌人人类灵魂的基因。人从有思维开始,就在不断地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会问,是人的“标签”之一。
④上学爱问,执经问难,可能成为学霸;做事爱问,三推六问,可能成为专家;从政爱问,问政于民,可能成为一方领袖。
⑤问是每天都必须做的“工作”。白天,问事求理,在工作中成长;晚上,抚躬自问,在人睡前自省。在家,爱在口下。嘘寒问暖,无河东狮吼之詈,有举案齐眉之和。出门,路在口下。问渔询樵,无杨朱泣歧之忧,有长风破浪之时。事亲,孝在口下。问安视膳,谁说论心不论事,心到先得话暖心!交友,谊在口下。含寥问疾,莫愁前路无知己,一句话一辈子。
⑥问,是打开灵魂、打开世界的钥匙。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怀疑一切”就是遇事就要问。可以说,怀疑一切造就了马克思。同样,屈原之所以伟大,也是问出来的。屈原曾经创造了连问的世界纪录。他的《天问》373句,1560字,竟然一口气对天、对地、对人生提出了173个问题。流传最广、最有影响、最具传奇色彩的问是牛顿的苹果之问。有一天,牛顿正坐在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苹果掉了下来,砸在了他的头上。他摸了摸被砸痛的地方,捡起苹果,就想到了一个问题: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边升,而总向下边落呢?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在起作用,把苹果拉向地面呢?过了很久,牛顿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就是“万有引力”。
⑦不仅牛顿,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不俗之问,但我最欣赏的有四。
⑧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闰六月,苏东坡写了一首充满禅机的《题沈君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⑨物体是怎样发声的,现代人说起来简单,就是振动。但是古人是不清楚的。不仅苏东坡,早在唐朝的韦应物也有一首类似的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诗:
⑨应该说,韦应物注意到了“两相激”,距离振动更近了一步。但不管咋说,苏东坡和韦应物都是文人,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给出答案。只能说,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已是相当不错。至于破问,当然得有痴于此道的、反复琢磨研究的有心人出现。总之,先有提问,后有破问。提问和破问之交替,就是不断地前进。
⑩能够发现问题并“问”出来,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信然!
13.从全文看,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4分)
谈读书
乔叶
①说到读书,要先厘清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读书”。通常意义上说,一个孩子读书不错,指的是一种学习状态,其实是和文凭有关系、和学历有关系、和分数有关系的。从小学、初中、高中,我们在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上提到的读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还有一个读书概念是摄取知识。读工具书跟我想谈的读书也不太一样。读工具书延伸到当下,比如读股票书、炒基金书、公务员考试指南,这些都属于实用性非常强的读书。我把这些读书都看作功利性阅读。这个功利性阅读是不含贬义的,是中性的。现实生活中谁也离不开,是很有必要的。
②但有的功利性阅读,我觉得是要警惕的。比如鸡汤类的和成功学的书,这些书往往销量非常大,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讲着许多貌似智慧的道理,尤其是青年很容易被这些书蛊惑。我觉得需要提高警惕,因为这些书里的话,看似很有道理,道理却只在一个表面,是非常单薄的、狭隘的,表达的是非常简陋的“三观”,这些道理往往是某人在某时某刻因为某件事情所产生的,是不可复制的,很难成为你的人生营养。
③我想跟大家建议的,是对于现在青年朋友更有意义的读书,就是非功利性读书,就是慢阅读、深阅读、经典阅读。这针对的是我们现在普遍的手机阅读、碎片化阅读。网络阅读在便利的同时,也伤害了人们深阅读的能力,不再让你对于阅读有耐心,也不再有严谨性,让你的阅读容易浮光掠影,让你的思考力在无形中受到损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很多人很害怕沉默,沉默意味着什么?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要面对自我,很多人很难和自己相处,没有面对自我的能力。同时,他们很爱发言,但他们说的不是自己想说的,而是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这也是因为他们没有独立思考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④从这个意义上说,慢阅读、深阅读、经典阅读就显得特别重要,其实这三者是一回事,
经典阅读本身就必然意味着慢阅读和深阅读。经典为什么被称为经典?所谓经典,不是一帮人命名出来的,是千百年来的读者、一代代的读者检验出来的。经典能够最大限度地涵盖所有人的人生。比如《红楼梦》,你20岁时读,等到40岁、80岁时再读,它能一直包容你,一直跟随你成长,你读着读着就会发现,经典永远比你大,你永远活得比经典小。从经典书中,你每一个年龄段都能汲取到营养,它可能不会立马变现,让你很快升职加薪,让你买车买房,但它是慢工出细活的一个过程,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你,让你精神世界的宽度、高度和厚度得到有效扩大。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些所谓的无用的书,往往有大用,有着最大的大用。
(5)最快的是刷屏,最慢的是读书。最有意义的,可能也是读书。读书不仅是读书,读书意味着思考,读书意味着内心,读书也意味着你未来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物质生活相比,精神生活的质量也许具备更本质的重要性。在此,我诚恳地建议大家,请多多地去慢阅读、深阅读、经典阅读。请你在每一天或者每一周,有那么一段时间,一小时也好,两小时也好,关掉手机,认真读一部经典,通过对经典的逐步深入和细致理解,培养我们深入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你会知道,这种努力是值得的。
(有删节)
17.在作者看来,阅读可以分为哪几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反对哪些类型的阅读?“慢阅读、深阅读、经典阅读”是针对哪类阅读而提出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第④段的内容,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文中,作者主张“关掉手机,认真读一部经典”。结合下面的材料,请谈谈你对阅读的看法。(4分)
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的优势明显。它“抛弃”了几千年来有形的“书”,实现了“无书”阅读,可以说是“无书胜有书”,对中学生来说很实用,他们再也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到图书馆或书店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书了,而且经济上更能节省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
做一件事情想取得成就的话,一定要把这件事当作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只有这样你才能成功。(丁肇中)
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中国古训)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
1.D
2.B
3.C
4.D
5.(1)汉字的命运不是由汉字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力量强弱决定的。
(2)C
6.中国网民对自己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总体来说是比较自信的;大多数网民都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网络安全培训,网络安全知识主要靠自学,仅少数网民接受过专门培训。
7.(1)活动时间不具体,修改为“周五下午2:30”;落款日期和署名格式不正确,把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欲上进先读书。(李苦禅)这则格言简洁明了,又有激励性,形式上也比较适于做成横幅。(3)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格言,犹如一种催化剂,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今天,我们举办这次读书格言交流活动,一定能激起大家的读书兴趣,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快乐成长。谢谢大家。
二、(一)
8.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勇于跟身边优秀的人学习。
9.以罗大佑的例子,具体论述了“世界上很多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兴趣驱使的”的观点,呼吁听众要培养自身的兴趣。
10.对知识的理解要有一定的逻辑;要虚心向别人学习;认准方向后永远不放弃。
11.丁磊小结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正确方法,既总结上文,又表达了对培养自己的奉化中学的感激之情。
12.丁老师,您好!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您是如何克服的?
(二)
13.人贵好问。
14.用以色列母亲放学询问孩子在校是否提问的例子,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贵好问;以事例开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事实论据,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15.举例论证;列举毛泽东的发问,具体论证了“不仅牛顿,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不俗之问”的观点,进而论证文章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16.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问,在发问求解中,不断丰富自己,才能有所创新。
(三)
17.一是和文凭有关系、和学历有关系、和分数有关系的读书学习;二是为摄取知识的读书;三是现实生活中实用性非常强的读书;四是非功利性读书。
18.在文中,作者反对鸡汤类的和成功学的书的阅读以及现在普遍的手机阅读、碎片化阅读。作者所主张的“慢阅读、深阅读、经典阅读”就是针对现在普遍的手机阅读、碎片化阅读而提出的。
19.阅读经典看似无用,但它让你每一个年龄段都能汲取到营养,它可能不会立马变现,让你很快升职加薪,让你买车买房,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你,让你精神世界的宽度、高度和厚度得到有效扩大。
20.示例:科技的发展给网络阅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它永远也不可能代替经典阅读,因为经典阅读带给读者的好处是慢功夫,也是网络阅读所不能达到的。
三、21.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