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12课词四首之满江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12课词四首之满江红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8 20:5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满江红
【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巾帼英雄花木兰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另外一个巾帼英雄——秋瑾
知人论世
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8岁时,秋瑾与湖南士绅王廷钧完婚。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朗读诗歌,知晓文意
听录音
学生齐读
教师范读,划分节奏
翻译文本
? 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遍地盛开,(我的)容颜却是那么的憔悴。刘邦用四面楚歌战胜了项羽,我漂泊了八年还想着那个家作什么。既然我那么痛苦,何必还强颜欢笑呢,离开也没有什么难的!我虽然不是男儿身,心却比男儿还刚烈。有志气的文人肝胆相照的胸襟,常常是不被人理解的。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衰弱的时候总是要受尽痛苦折磨的。在这个迷茫的社会里,我要去哪里寻觅知音?(我的)泪水浸湿了衣裳。
5.这首词上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表达作者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下片:表达了作者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
品读诗歌,赏析
“四面歌残终破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终破楚指的是什么?
用典,运用项羽夜闻楚歌,丧失信心自杀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当时晚清四面受敌,孤立无援困境的深切担忧。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
词中多次用典,除了上例之外,还用了什么典故?试做简要分析。
“青衫湿”的典故,“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充分表达了难觅知音的孤寂和苦闷。
品读“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4.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
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作者一方面有因为冲出家庭牢笼而生出的欢欣喜悦,另一方面,想到自己八年不幸的婚姻,又唏嘘不已,因此,也格外想念家乡,但想到国家正处在四面受敌的危险处境,不免悲从中来,强烈地表达了自己不屑做女儿身,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归纳主旨
本文从自己小住京华写起,回顾了自己不如意的婚姻生活,表达了对生做女儿身的不屑,表达了自己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悲伤。
板书
满江红·小住京华
上片:表达作者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下片:表达了作者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