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
简单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进行6、7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体会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口算、圆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6、7的分与合。
2.看卡片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得数是6、7的加减法。
二、学习新知。
1、情境引入
提问:小朋友知道6月1日是什么节日?刚刚过去的10月1日呢?3月12 日呢?
谈话:3月12日是植树节,看小朋友们植树去了。(出示主题图)
2、教学例1。
(1)(出示植树图)谁来说说这幅图上画了什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
要求:你能和你的同桌说说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得数 6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回答:因为是求的是一共有多少人,要把两部分合起来。1和5合起来是6。
提问:这里的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6呢?
(3)提问:求一共多少人,还可以怎么列式?(5+1=6)
??能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指名学生介绍)
(4)小结: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来植树?”,我们可以把1个推车的小朋友和5个排队的小朋友合起来,也可以把5个排队的小朋友和1个推车的小朋友合起来,写成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5)图上的小朋友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可以列成哪两个加法算式?算式中各个数表示什么?
1+5=6 (1个推车的 2+4=6 (4个男小朋友
5+1=6 5个排好队的) 4+2=6 2个女小朋友)
(6)逐个提问: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而得数却相同?
从这两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数相加,调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三、试一试
谈话:小猴乐乐今天也到我们班来了,看它带来了什么?(辣椒)
出示辣椒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个数学问题吗?
(用三句话说一说)
学生回答:左边有3个青辣椒,右边有4个红辣椒,一共有几个辣椒?
2.你能列出算式吗?还可以怎样列式?
3.你是怎么算出3+4的得数的?算式的意思是什么?
4.比比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个算式的得数都是7呢?
师小结:因为都是把3和4合起来,所以即使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得数还是一样的。
5.那在计算4+3时,可以怎么想?
方法一:4和3合成7 方法二:3+4=7,马上想到4+3=7。
四、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根据要求摆圆片,再指名列式。
(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想想做做3——青蛙跳伞
谈话:青蛙们正在举行一声跳伞比赛,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小青蛙们找到对应的池塘吗?
指出:先算出青蛙身上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和水池连线。
(2)学生独立连线后集体交流。
(3)哪几只青蛙跳进了6号的池塘?7号的池塘呢?
(4)为什么这些青蛙都要跳到6号池塘?还有哪些算式的得数也是6?谁能把这些算式有顺序地排一排?
(5)为什么这些青蛙都要跳到7号池塘?还有哪些算式的得数也是7。谁能把这些得数是7的算式有顺序地排一排。
(6)完成想想做做6。
(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得数是6、7的加法。你都记住了吗?
自己读一读,闭上眼睛记一记。
4.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完成第4题,然后交流。
出示第一组,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第二组?第三组?
师小结:原来加号前面的数相同,加号后面的数越来越大。每次大1,得数也越来越大,每次也大1。
拓展练习:3+4,3+2,3+1,3+5,3+7
猜猜哪个算式得数最大,怎样想的?得数最小的呢?
5.想想做做5
谈话:三人一组,分别扮演大象、松鼠和老鼠,玩看卡片说算式的游戏。看哪组说得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作业。
小朋友真聪明,那今天的作业肯定难不倒你,想想做做第7题
【板书设计】:
得数是6、7的加减法
1+5=6 (1个推车的 2+4=6 (4个男小朋友
5+1=6 5个排好队的) 4+2=6 2个女小朋友)
3+4=7 1+6=7
4+3=7 6+1=7